廈門網訊 據海峽導報報道(記者李方芳/文陸軍航/圖) 昨天是世界早產兒日,導報記者從廈門市各醫院產科了解到,目前我國早產發生率約為7%,而且隨著全面兩孩政策的實施,出生人口數量將持續增加,高齡孕產婦比例也明顯增多,廈門近年來早產兒出生率逐年呈上升趨勢。
最“小”寶寶胎齡僅26周
醫學上把懷孕滿37周前分娩的新生兒統稱為早產兒,其中34周以前出生的屬于高風險等級。2015年6月,懷孕僅26周,體重僅800克,只有“巴掌大”的袖珍寶寶出生了,成為了當時廈門出生體重最輕、胎齡最小的存活早產兒。
廈門市兒童醫院新生兒醫學中心雙聘主任曹云教授告訴導報記者,早產不僅是導致新生兒死亡的首要原因,也是繼肺炎之后導致五歲以下兒童死亡的第二大原因。早產兒的救治,存活是首要問題,但后續包括護理、教育等,是一個系統的過程。
如何降低早產寶寶帶來的風險?早期干預尤為重要。曹云說,關注早產兒的各個成長階段,隨時發現問題并進行矯正、訓練,幼兒早期腦組織有極大的可塑能力,通過豐富的環境刺激與合理的綜合訓練,完全有可能使受損傷的大腦獲得最佳的代償能力,有效防止智力低下和腦癱的發生。
早產兒視網膜病變治療項目啟動
昨天,由我國著名兒童眼底病專家、廈門大學附屬廈門眼科中心院長黎曉新主導的“早產兒視網膜病變(ROP)篩查及治療項目”正式啟動,有問題的早產患兒將第一時間得到救治。
黎曉新教授表示,隨著醫學水平的提高,早產兒成活率明顯提高,但在我國孕37周以下早產兒出生率為8%-10%,早產兒視網膜病變發病率高達17%,其中20%的患兒因此喪失視力。“早產兒視網膜病變其實是可預防的,關鍵還在于做好篩查,及早發現。”黎曉新表示,通過治療,孩子的視力發育可以完全不受影響。世界很精彩,如果孩子出生后都不能好好看看這個世界,就太可惜了。
據介紹,廈門只是“早產兒視網膜病變防治工作”的一個起點,該項目未來將通過早產兒視網膜病變防治網集結各個環節的醫生,對他們加以培訓,進而共同把這項工作延伸到福建,輻射向全國,最終讓廈門成為全國兒童防盲基地。
責任編輯:林晗枝
- 代孕媽媽產下雙胞胎早產兒 雇主拒“收貨”2017-03-29
- 山東小鯊魚盼新年增體重 國家隊期間曾減重30斤2017-02-02
- 早產兒生理特征 日常護理需預防感染加強保暖2016-12-30
- 10歲男孩體重182斤腰圍1.23米 上廁所要脫光衣服2016-12-14
- 體重是女星永遠的話題 趙麗穎范冰冰差別就體現在這里2016-12-14
- 墨西哥590公斤男子入院治療 稱體重都要用卡車2016-11-24
- 高齡產婦誕下900克男嬰 早產兒胃穿孔險喪命2016-11-16
- 里皮首期國腳官方照公布 包括球員年齡身高體重等信息2016-11-08
- 現實版拇指姑娘:世界最輕嬰兒體重僅0.4斤(圖)2016-09-13
- 世界最輕嬰兒體重僅0.4斤 腳掌比成人拇指甲還小2016-09-13
- 最新廈門新聞 頻道推薦
-
廈門男子多次將共享單車整容成私家車 2017-04-10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