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雪瑩 圖
廈門網-海西晨報訊(記者 吳雪瑩 通訊員 廈童宣)繼設置兒科心胸疾病專科門診后,近日,廈門市兒童醫院又新增了2個兒科專科門診,分別是多動癥專科門診(門診時間為每周五下午)和血管瘤專科門診(門診時間為每周一、周四上午)。家長如果對孩子有這方面的疑問,可前去請專家看診。
好動與多動有區別
上課坐不住、注意力不集中、走神……如果孩子出現這些情況,家長要當心了,這也許不是簡單的調皮搗蛋,很可能是多動癥。家長如果對孩子的行為有疑惑,可帶孩子到廈門市兒童醫院兒保科的多動癥專科門診甄別。
廈門市兒童醫院兒保科主任醫師郭丹萍介紹,國內數據顯示,兒童多動癥發病率為3%-5%,男孩多于女孩。但是,多動癥常常被家長誤認為是調皮的表現,不被家長重視。
那么,好動和多動癥怎么區別?郭丹萍主任說,好動和多動癥是兩種不同的概念,好動只是正常小兒的頑皮現象,而多動癥是一種自控能力的發育障礙,是兒童、青少年中最常見的行為障礙,也是學齡兒童患病率最高的慢性健康問題之一。比如,正常的頑皮兒童好動多表現在特定的情景下,如課后游戲、戶外活動等,在需要安靜或有紀律約束的場合多能保持不動,在學習、伙伴交往和家庭中表現良好。多動癥患兒的行為表現比較唐突,容易沖動,破壞性大,令人討厭,不能自控。在教室、操場、家庭多個場合表現得與年齡不相稱。另外,多動癥患兒注意力集中時間過短,上課時大部分注意力渙散,作業潦草、拖拉,學習成績不理想。
多動癥輕的可通過行為矯正,重的要通過藥物治療。家長可以通過加強多動癥兒童注意力的訓練、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等方法進行行為矯正。
紅胎記可能是血管瘤
有些寶寶出生不久后,身上會出現一些凸起的“紅胎記”。對此,家長要留心,這很可能是嬰兒血管瘤。
市兒童醫院血管瘤專科門診醫生肖靜介紹,血管瘤是嬰幼兒最常見的皮膚良性腫瘤,常常在患兒出生1周或半個月左右發生,在出生后6個月內生長迅速,增殖期可持續6個月-12個月,新生兒的發病率為1%-2%。血管瘤大多數位于頭頸部,位置表淺,也有少數發生在黏膜、肌、骨組織和內臟,不僅影響美觀,也可能壓迫周圍器官影響生理功能。
對快速增大、消退可能性不大者應進行早期干預,尤其是對位于頭面部及功能部位如外陰、肛周、關節等部位的血管瘤,若腫瘤增長迅速,將影響小兒的外貌、功能和發育。
此外,兒童在18個月-24個月時開始出現自我意識,完整的自我身體形象意識在3歲時形成,早期治療血管瘤還有助于患兒心理健康的發育。
盡管多數的血管瘤僅影響外觀,不會帶來嚴重的功能障礙,但如能在增生早期就控制病灶增殖,勢必使外觀的破壞最小化,消退過程也將大大縮短。因此治療不僅要考慮徹底性,更要考慮美容外觀和生活質量。
醫院簡介
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廈門分院(廈門市兒童醫院)是市屬三級公立醫院,系廈門市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管理的全民事業單位,由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負責管理,為兒童提供有效、快捷、安全的醫療保健服務。
責任編輯:肖舒
- 省立醫院開設聯合門診 掛一個號可看多科病癥2017-04-01
- 閩三大醫院雙休 周六上午仍有門診2017-03-14
- 漳州正興醫院消化內鏡中心推行“無周末門診”2017-02-16
- 福州醫保打出“組合拳” 600多萬人看病更省心2017-02-08
- 快來看看吧 春節期間福州各醫院門診安排出爐 2017-01-24
- 多動癥并不都好動 孩子不愛動也有可能是多動癥!2016-11-03
- 多動癥藥物或增加孩子患精神疾病的風險2016-09-28
- 13歲的孫女患多動癥常出走 奶奶無奈將其鏈鎖 2016-08-11
- 門診輸液有了“緊箍咒” 熱鬧的大廳冷了下來2016-06-07
- 最新廈門新聞 頻道推薦
-
廈門男子多次將共享單車整容成私家車 2017-04-10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