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世軍為廣大老年讀者解讀預防詐騙的竅門。
晨報記者林愛玲
廈門網-海西晨報訊 歲末年終,各類詐騙活動猖獗,詐騙手法更是層出不窮。近日,廈門反詐騙中心發布緊急預警:廈門已發生多起騙子冒充國企領導和政府人員,以更換手機號碼為由,向市民發送詐騙短信的案件。此外,還有假裝微信被誤刪,要求重新添加好友后借錢等騙局。“套路”這么多,真是讓人防不勝防,更別說是獲取資訊渠道相對較少、防騙知識薄弱的老年人了。
為了讓“銀發族”了解更多金融基礎知識,識破易造成重大損失的金融詐騙“套路”,本期《夕陽紅周刊》請來了金融法律專家、廈門農行內控合規部副總經理晏世軍,為廣大老年讀者解讀預防詐騙的竅門。
竅門一
不向陌生賬戶轉賬
“中老年人確實是詐騙分子偏愛的群體,因為這個群體年事已高,風險防范能力較弱,且大多數人受騙時兒女不知情,老年人對銀行工作人員的勸阻也存在不理解、不認可的情況。”晏世軍說,對于許多老年人來說,手中的錢可能是養老錢、治病錢、救命錢,因此針對老年人的詐騙行為社會危害尤其巨大。
晏世軍說,“你的賬戶有資金異常變動”“你涉嫌違法了”“您乘坐的XX航班取消了”“您購買的商品斷貨,可以申請退款”……這些都可能是騙子常用套路。此外,冒用銀行名義發送刷卡消費短信騙取客戶個人信息,冒用銀行名義引誘客戶進入釣魚網站,以中獎為誘餌實施詐騙,以出口退稅、購車購房退稅騙局為誘餌等都是常見的手段。
晏世軍說,老年朋友收到這些信息,一定要多留個心眼。別輕易撥打短信后面預留的電話,而是要通過銀行或者相關單位的官方電話核實。晏世軍說:“老年朋友們要記住這句‘鐵律’———凡是陌生人,包括聲稱熟人但不能確認身份的,要求向陌生賬戶轉賬的,一律不轉!”
竅門二
“天上掉餡餅”千萬別信
晏世軍提醒,詐騙分子偏愛老年群體,還因為一些老年朋友難以抵制誘惑。
“一般可疑人員會通過身份偽裝,甚至主動給予匯款手續費,一直向受害人灌輸自己的產品信息,以高額收益誘騙老年人。如遇符合以上幾點的情況,老年人就要立刻提高防范意識。”晏世軍說,遇到“天上掉餡餅”的事時,要抵制住誘惑,以平常心分析突如其來的信息,防止匆忙中考慮不周落入騙子圈套。
竅門三
不輕易留下個人信息
“大家都知道,很多騙局之所以能騙倒一大片,是因為個人信息的泄露,導致騙子的說辭就像是真的。因此,在日常生活中,保護好個人信息非常重要。”晏世軍說,不過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生活中,可能一個小細節、一個小動作,就把自己給“賣”了。
晏世軍說,現在一些街頭問卷、電話問卷、非正規辦卡等,常常會派發小禮品。一些老人家為了拿小禮品,有時沒有認真甄別對方的身份,就留下了身份信息,這其實存在安全隱患。另外,還有一些人將存取錢后的交易小票隨意丟棄,這也是不對的。
此外,晏世軍說,使用身份證、駕照、護照等證件復印件時,要注明用途,別被不法分子鉆了空子。
責任編輯:肖舒
- 廈門杏林東路慘烈車禍事故原因:女司機操作不當釀慘劇2017-04-10
- 廈門男子多次將共享單車整容成私家車 2017-04-10
- 工廠樓下發現尸體 保安:事發時沒有聽到聲響2017-04-10
- 揭秘廈門“蜘蛛人”:在垂直立面上工作幾個月2017-04-10
- 投放泛濫 廈門究竟需要多少共享單車?2017-04-10
- 快遞“隱私面單”叫好不叫座 廈目前僅兩家企業2017-04-09
- 疾病和孤獨是老年人被騙主因 被詐騙者擊中軟肋2017-04-09
- 廈門產機器人有“臺灣腦” 腦文創植入人工智能2017-04-09
- 廈門一秒入夏 天氣燥熱羊駝換“輕裝”2017-04-09
- 廈門一學生被刀刺頭部身亡 兩嫌犯已歸案均為未成年2017-04-08
- 最新廈門新聞 頻道推薦
-
廈門男子多次將共享單車整容成私家車 2017-04-10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