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對頻繁破路的報道。
呂厝一帶被挖開的新修路面。
“現在不管出門去哪里,不遇到一兩條在開挖的路,你都不算住在廈門。”這是網友“俗老頭”在本報微信公眾平臺的留言。近日,本報對路面頻頻“開膛破肚”的現狀進行了連續追蹤報道,報道引發了諸多讀者與網友的共鳴,他們通過熱線、微信、微博等多個渠道向本報反映頻頻破路的情況,從吐槽到痛陳破路對生活的影響,再到意見建議,不一而足。
頻頻破路這個焦點話題的報道與傳播,涉及市民、媒體與相關職能部門,在此背后,還折射出了更多的內容。
讀者反映
看到“拉鏈路”心里真著急
住在前埔的魏耀欣從2013年開始,在微博上記錄前埔不夜城一帶頻繁挖路的情況:今年7月7日挖了,8月6日又被挖了;住在蓮岳路口一帶的彭女士說,至少在今年7月和8月,蓮岳路口和筼筜街道辦一帶路面就被頻繁破路,要么鋪地磚、要么鋪管道;網友“發霉男孩”則提到,今年2月份前后,枋湖東路的交通標志線剛畫上,沒多久,路就被挖了重新鋪……
記者注意到,讀者來電與留言中所說的破路事件,可以一直追溯到2010年左右。
“出門看見挖路太平常了,要是一路都沒看見,才真的奇怪”“在廈門你可以輕易找到挖過5遍的路,卻很難找到沒挖超過3遍的路”……和網友“俗老頭”類似的調侃式言論,不止一次地出現。重復破路問題,經過多年的時間跨度,累積了許多不滿,而相關部門至今未拿出有效的解決辦法。
市民留言看似調侃,更多的卻是一種無奈。“我已經投訴反映了很多次,還是老樣子,那還能怎么辦?”市民林晨躍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如是說。
很多來電與留言也都提到了明年即將在廈門舉辦的金磚會晤。市民的無奈,在這樣的背景下,上升成為一種著急——城市建設管理提升,時間緊任務重,這個關鍵問題不解決,一方面是建設不夠順暢,另一方面對居民生活也會產生大的影響。
市民心聲
期待職能部門有動作見實效
在本報的報道推出后,市市政園林局的市政提升工作組馬上做出回應,也明確提出了改進的思路和措施。工作組表示,接下來會將地鐵施工納入全局統籌的范圍,并繼續努力進行多方協調,對所有需要破路的管道施工著力統籌優化。但相關負責人也強調,“很難做到一次性開挖”,并坦承在接下來的管線改造中仍有可能出現重復破路的情況。
在工作組的回應中,我們看到了幾個“盡量”,“盡量做到同槽開挖……管線施工盡量同步或交叉開工……”帶著幾分無奈的“盡量”,反映出統籌協調破路施工的困難。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由于跨部門、跨領域、條塊分割等原因,協調不同的開挖項目所屬的行政部門和業主單位同步、一次性破路施工的難度比想象中大,加上部分管線鋪設在施工技術要求上的確有較大差別,因此就出現了目前各自為政,分頭開挖而致反復破路的結果。
有關部門的無奈我們可以理解,但有困難并不代表沒有辦法。形成“廈門模式”的多規合一工作,就是一次針對空間規劃打破部門藩籬的統籌協調,制定出一個各部門都必須遵守的空間規劃秩序。破路施工的統籌協調工作也可以向多規合一學習,在全市范圍建立一個管線施工管理的平臺,從機制上消除目前存在的各自規劃、各自建設、互不配合的建管局面,對道路開挖事項進行統一的規劃管理。
“我們想要的,就是別三天兩頭就挖路。”市民葉凡的話,代表了大多數市民的心聲。市民想看到的,是出門時可以在道路上看到部門“真抓實干”的實際效果。
【記者觀察】
以人為本 真抓實干
習近平總書記曾語重心長地警示:“空談誤國,實干興邦。”實干的根本點就在于為老百姓辦實事、辦好事,在于關心百姓、關注民生,解決人民群眾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事實上,媒體報道、揭露的“實際問題”,準確地反映傳遞了老百姓的呼聲和說法,力求有效推進相關部門盡快解決問題,達到實效。但有些部門單位對待市民和媒體批評建議的態度不端正、不到位,和“實干實效”完全背離。
有一種部門特別“脆弱”,媒體一批評部門就告狀,只從紙面上摳字眼,只從“輿論導向”上提出異議,力圖為部門開脫,卻從不從自身找原因——他們忘記了一點:問題是客觀存在的,老百姓是看在眼里的,并不是因為媒體報道了才存在。
還有一種部門特別“冷靜”。媒體批評了,但你說你的我做我的,不回應、不動作、不改進。這種“冷靜”的做法完全沒有跟上時代形勢,依然是老舊的衙門做派。
有一些部門則采用“花樣回應”回應法。媒體批評了,就回應稱“已經采取應對措施”“已經有了應對的辦法”,含糊其辭。
還有一些部門則是第四種情況:拿重點工程當“擋箭牌”,動不動要市民體諒。但事實上,重點工程即民生工程,出發點都是為老百姓更加便利,但不能因此就不將老百姓的日常生活納入考慮范圍,造成大的影響——從這個層面上說,為老百姓謀福祉,過程和結果同樣重要。
“把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體現在經濟社會發展各個環節,做到老百姓關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進什么,通過改革給人民群眾帶來更多獲得感。”習近平總書記指明,改革要從群眾“最盼、最急、最憂、最怨”的問題著手。
直面市民的批評與監督,就是直面群眾“最盼、最急、最憂、最怨”的問題所在,以此來推進問題的解決,正是一種“實干”的有效途徑。
責任編輯:林航
- 廈門市民去車管所集美新址 可通過公交換乘BRT2017-01-07
- 明起鐵路將迎大調圖 今日可買初六返程火車票2017-01-04
- 最新廈門新聞 頻道推薦
-
廈門男子多次將共享單車整容成私家車 2017-04-10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