傾倒的樹木長出了新芽,游客嘖嘖稱奇。 (黃詩波供圖)
倒伏的樹木在陽光照射下,煥發著勃勃生機。 (黃詩波供圖)
大樹倒伏的姿態充滿藝術性,成了鼓浪嶼新“景點”。
臺風中大海邊飄來的樹經過藝術家之手變成了一把琴。
臺風中受傷的樹在攝影師鏡頭中成為美景。
泰戈爾說:“世界吻我以傷痛,我要報之以歌。”這句名言,在鼓浪嶼找到了類似的詮釋。
9月15日,臺風“莫蘭蒂”讓廈門人一夜無眠,一群來自世界各地的藝術家也在鼓浪嶼經歷了一夜驚魂。臺風吹倒了鼓浪嶼2000余株樹,包括20株百年以上古榕樹。這樣的場景讓藝術家們受到了極大的震動,也給他們帶來了靈感。于是,一場“變廢為寶”的藝術創作在琴島展開,并且促發了“莫蘭蒂藝術再生計劃”的發起。這或許就是鼓浪嶼的魅力使然吧。
記者在琴島上看到了藝術家們創作的作品。現場的展覽藝術形式豐富,有音樂、雕塑、影像等。視覺震撼,引人深思。
一根沖刷到岸邊的漂流木,被來自北京的女藝術家宋琨打造成一把“漂流琴”,輕輕撥動琴弦,如泣如訴;來自瑞士的視覺和表演藝術家Janine Iten在來中國的第一天就遇到了兇猛的“莫蘭蒂”,她用文字和圖像描述臺風期間所觀察到的物態的空氣變化,創作出了影像作品《氣與形》;木頭、磚塊、布料、棕櫚樹樹葉散落一地,通過法國藝術導演Elisa Cucinelli的紀錄片《莫蘭蒂之眼》表現出來,就像一種抽象的圖案,成了另一種風景……
這些作品展示了自然的“野蠻”,同時也展示了人類的創造力,展覽期間引來眾多市民、游客觀賞。
記者了解到,這些各種形式的藝術作品,都是藝術家們在臺風過后創作的,他們通過收集、記錄、創作的方式,用藝術與作品去挽留這些古樹的生命,記錄這樣的特殊時刻。
這群藝術家是哪來的?原來,他們本來是在臺風前來到琴島,為了《我在島上做-藝術家島上駐留計劃2號》(以下簡稱《島2》)而聚集在一起。因為臺風來臨,觸發了藝術家的靈感,因而有了“莫蘭蒂藝術再生計劃”。
眼下,古樹盡管殘缺,但已經長滿了新芽,每天都有不少游客特意前去,與重生的古樹合影。據悉,隨著“莫蘭蒂藝術再生計劃”的推進,這些古樹將接受進一步的藝術創作。到底如何驚艷,值得拭目以待。
責任編輯:林航
- 男子酒后失蹤手機關機 遺體在鼓浪嶼被發現2017-03-27
- 福建文化部門大力加強文物保護 全力推進申遺2017-03-15
- 故宮稀世珍寶將在鼓浪嶼揭開面紗 大多未公開展出2017-03-13
- 廈門港池清淤施工 三丘田碼頭明日凌晨停運2017-03-01
- 2017年鼓浪嶼過渡指南:上鼓浪嶼乘船前“笑一笑”2017-01-26
- 春節期間鼓浪嶼游客供餐中心開門迎客 增設4個臨時供餐點2017-01-25
- 游客春節上鼓浪嶼 只能在網上買船票2017-01-18
- 《鼓浪嶼之波》五線譜雕塑夜景燈升級 環島路換新顏2017-01-10
- “莫蘭蒂”臺風襲廈 狂風暴雨中“人肉盾牌”守大橋感動市民2017-01-05
- 德化上涌鎮開辟綠色通道 加快村民災后重建2016-12-30
- 最新廈門新聞 頻道推薦
-
廈門男子多次將共享單車整容成私家車 2017-04-10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