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來,廈門市財政局積極落實市委、市政府優先發展教育戰略,采取多項政策措施,不斷強化政策引領保障、加大財政教育投入,為我市推進教育改革發展提供了強大助力,有效促進各類教育辦學條件的改善和教育質量的提高。
一是以工作性課題梳理教育發展現狀。牽頭教育和發改部門聚焦我市教育體系提升完善和改革發展財政政策工作性課題研究,遵循問題導向原則,設置學前教育,義務、普高教育,職業教育,特殊教育,地方高校轉型發展,社會資本辦學等六個子課題,圍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主題及“推進教育管辦評分離”的改革思路,力圖從總量、結構和績效的角度全面摸清廈門教育體系發展現狀。通過召開十幾場課題推進會、座談會以及校長訪談方式,邀請政府相關部門、學校、企業等專業人士對廈門教育把脈問診,獻計獻策。課題研究的開展和推進凝聚了政校企三方發展教育的共識,為政府在政策、資源、資金等方面合力、績效投入提供基礎。
二是以政策導向引領改革方向。組織制訂《廈門市社科類課題經費管理辦法》,堅持“放管服”等新精神、新要求,致力于激發教育科研人員的創新活力,推進教育學術創新。創新以獎代補方式,將校慶捐贈收入配比獎勵政策從公辦高校、中職學校延伸到市屬中小學校,有效調動了市屬中小學校的積極性。改革高校撥款體系,擬定“生均撥款+專項項目”方式,推進高校財務管理自主權試點;完善中小學、中職院校生均保障機制,探索中職學校的內部分配機制改革,促進資源的有效利用。注重溫暖教師群體,提高教師節慰問金,新增中小學老師晚自習輔導補助,出臺班主任考核獎勵措施,激勵和調動作用明顯。強化教育惠民政策,出臺《關于印發實施教育精準扶貧工作方案的通知》、《關于加強特殊教育學生資助工作的通知》等文件。這些政策的系列出臺,有效提升了教師群體的職業榮譽感,促使學校完善內部管理機制,進一步推動我市教育教學質量持續提升。
三是以財政投入夯實發展基礎。教育投入是教育事業發展重要的物質基礎。今年來,我局針對地方教育附加上繳造成的資金緊缺問題,多次爭取省返撥政策,有效緩解我市企業分離辦學、省屬校下放、城鄉義務教育、部省屬高校共建等教育支出難題。在我市遭受“莫蘭蒂”臺風災害之后,我局又積極向省廳爭取專項資金1億元用于教育災后重建。實施新一輪教育基建三年行動計劃,2016-2018年計劃開工建設教育項目共134個,新增學位12多萬個,預計總投資89億元。進一步完善城鄉義務教育保障機制,2016年對所有民辦學校就讀的義務教育階段學生按標準免除學雜費。不斷健全學生資助政策體系,2016年秋季起,對普通高中困難學生家庭學生實施免學雜費,并提高民辦學校接收進城務工隨遷子女辦學經費補助標準。此外,我局主動探索理順市、區財政教育投入體制機制,明確市、區教育定位,匹配相應的支出責任,完善教育費附加分配政策,進一步優化了教育轉移支付制度。
四是以高端培訓筑牢教育財務治理能力的提高。主動順應新形勢下教育財政改革發展和管理需要,加強教育財政財務隊伍建設,完善校長負責制下的總務、采購和會計合理職能配置機制,舉辦2016年教育系統財務人員培訓班,通過講授前沿性的教育改革理論知識和財務管理實務操作,著力強化中小學基礎保障能力和專業服務能力,打造教育系統過硬的人才隊伍,進而推動學校管理隊伍的治理和領導能力的提高。
責任編輯:林航
- 重磅!福建2017年將實施全省統一中考2017-02-24
- 最新廈門新聞 頻道推薦
-
廈門男子多次將共享單車整容成私家車 2017-04-10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