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海網1月17日訊 35年來,廈門經濟特區以“廈迎五洲客,門泊萬里船”的氣魄,通過“走出去、引進來”,形成了經濟特區、臺商投資區、出口加工區、保稅區、保稅物流園區、保稅港區、高新技術園區等多層次、全方位的對外開放格局。
先行先試 搭建全球經貿合作平臺
1984年7月4日,印華地磚廠的第一條生產線投產,填補了國內建材行業的空白。作為現代化建設的“窗口”、“試驗田”和“排頭兵”,廈門經濟特區牢記使命,以壯士斷腕、舍我其誰的勇氣和魄力,致力于探索開路,先行先試。一項項“第一”是表征和記錄——第一個利用外資修建機場,成立首家中外合資銀行,首批服務外包示范城市,率先建成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如今,逾百個國家和地區的外商來廈投資,外貿進出口總額占福建全省一半以上,成為海峽西岸重要的外貿口岸城市,外資企業也成為我市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
35年開拓進取,廈門“引進來、走出去”的開放步伐從未停歇。抓住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的有利機遇,廈門繼續大力實施外向型經濟發展戰略,全面推進保稅區建設,促使對外開放向高層次、全方位、寬領域、縱深化發展。通過舉辦“九八”投資貿易洽談會、舉辦國際投資論壇、建立保稅市場等內外需齊拓展的舉措,搭建起全球經貿合作交流的重要平臺,多措并舉積極打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廈門也率先出臺了一系列支持服務外包產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形成了稅收、資金、人才、公共平臺、示范園區、統計等支持服務外包產業發展的政策體系。
開拓進取 “走出去”成為轉型新動力
我市逐步構建完善全方位、多層次的對外開放格局,成為境外資本的重要聚集地、對外貿易的重要口岸、對外交流對內輻射的重要窗口。今年8月,我市境外投資項目和投資額再次刷新數字,突破“千、百”大關。35年來,我市累計登記境外投資項目首次突破千個大關,達1132個,項目分布在67個國家和地區;協議投資總額首次突破百億美元大關,達117.2億美元,其中中方投資額105.6億美元。同時,我市貨物貿易占據全省“半壁江山”,特區建設以來貨物貿易年均增長20%,“廈門制造”已銷往222個國家和地區。
“走出去”成為企業轉型發展新熱點,境外投資已成為廈門市發展最快的領域之一,也成為廈門市構筑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參與全球資源優化配置,助推新一輪改革發展的重要動力。“走出去”也成為我市企業參與全球資源配置境、開展跨國經營、開拓新興市場,促進轉型發展的新熱點,境外企業每年帶動貨物貿易超過40億美元、服務貿易超過5億美元。
“一帶一路”是時代賦予特區對外開放的新使命,我市正充分發揮作為“海絲”戰略支點城市的優勢,加強與沿線國家投資貿易合作為抓手,策劃生成一批合作項目和平臺。開通中歐、中亞兩趟班列,打造連接歐、亞大陸的物流大通道,“海絲”建設已成為我市對外開放新引擎。
廣結友城 拓展對外交流領域
惠靈頓路、佐世保路、泗水路……特區建設35載,鷺島已是友城遍天下,友城的元素也融入了特區建設之中,包括以友城命名的道路、相關的建筑雕塑等。1983年3月31日,與英國加的夫結好首開我市國外友好城市交往先河。至今,廈門已締結了18座國際友城,在對外開放進程中以友城為基點,拓展了一批友好港口和學校等對口友好交流單位,對外交流遍布五大洲。
友城不僅幫助市民看世界,更成為廈門吸引國外資金和技術、培訓人才、擴大合作的重要渠道。新時期,我市更與各友城不斷提高交流層次,涉及政府、經貿、文化、藝術、教育、體育、科技、醫療衛生等各領域,特別是為企業牽線搭橋、尋找商機,強化經貿合作。值得一提的是,我市與塔吉克斯坦的杜尚別市結好案例成功入選我國首部城市外交案例書籍,成為我省唯一入選案例。杜尚別市是我市在中亞的首個友城,為廈門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創造了有利條件。
責任編輯:海凡
- 日本知名展覽teamLab展覽在廈開啟首個中國常設館2017-11-11
- 廈門排全國安全城市第五名 北京位居第一2017-11-11
- 今年前10月 廈門進口的鮮活蝦、蟹貨值達1.45億人民幣2017-11-10
- 廈門擬新建會展場館 新場館有兩個會展中心大2017-11-08
- 受潮汐影響 11月5日至11月9日廈門部分航班有調整2017-11-06
- 廈門白鷺保護增添安全防線 保護區內禁止捕撈2017-11-03
- 省領導深入莆田、廈門宣講黨的十九大精神2017-11-03
- 美國亞利桑那大學醫學院王明武教授受聘為廈門眼科中心學術顧問2017-11-01
- 第十屆廈門國際動漫節將加入電子競技版塊2017-10-31
- 臺胞談廈門:沒想到這么漂亮發達2017-10-30
- 最新廈門新聞 頻道推薦
-
日本知名展覽teamLab展覽在廈開啟首個中國常2017-11-12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