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幕后】
兩岸再度攜手合作
《大稻埕》有一張兩岸共創的“名片”:它由兩度曹禺劇本獎獲得者、劇作家曾學文編劇,“臺灣文藝獎”獲得者、著名導演李小平執掌導演,舞臺美術設計師、文華獎獲得者黃永碤擔任舞美設計,多部文華獎作品獲得者葉正盟擔任音樂設計,臺灣燈光設計師車克謙擔任燈光設計。該劇的成功亮相,也是我市振興地方戲曲工作中發揮地緣優勢的一抹亮色。
說起導演李小平,劇團演員都贊不絕口。吳晶晶說,導演不僅排演方式新穎,在舞臺演出上也有突破。他用當代的戲劇舞臺語匯去彰顯傳統戲曲的美學特質,以現代審美詮釋歷史,具有亂世史詩意味。“這是我們第一次和臺灣導演合作,很成功。”
大稻埕在19世紀后期成為臺北的經濟中心,更早時它是由是閩南移民開發的碼頭,這個連接兩岸貿易的碼頭與長街,成為早年臺灣移民社會的縮影;廈門金蓮陞高甲戲團近年也曾赴大稻埕演出,受到當地民眾歡迎,這些交流無疑讓這樣的兩岸合作更有看點。
“即便在兩岸紛紛擾擾的狀態下,家國情懷也是兩岸共有的。”去年,“海峽兩岸民間藝術節”在金門舉辦,《大稻埕》作為開幕演出大戲,引發了臺灣同胞強烈的共鳴。幕落時,全場經久不息的掌聲讓金門縣文化局長感慨良多,而臺灣媒體也對該劇給予了高度評價。
關注《大稻埕》的還有臺灣藝術大學戲劇系教授石光生,他不僅自己研究,還把該劇作為課堂教學內容與學生分享。對于學生們真誠的觀后感,石光生深感滿意與崇敬,他在論文中寫道:“《大稻埕》讓年輕人嚴肅面對這首蕩氣回腸的抗日悲歌。”
【劇情】
抗日保臺守護家園
《大稻埕》的故事,和抗日有關。
1895年《馬關條約》簽訂后,寶島臺灣被割讓給日本,隨之而來的是一場蔓延全島的抗日保臺斗爭。戲臺上,《大稻埕》的故事就發生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船頭行老板林天來有三個性格迥異、志向不同的兒子,在“家國”突變中,這個家庭發生了激烈的矛盾和沖撞,親情的糾葛、愛情的犧牲,家庭的破碎,讓他們做出了不同的人生抉擇。在民族危亡的現實面前,林天來和老三以中國漢子頂天立地的筋骨,演繹了一場可歌可泣的故事。
全劇以“家”為切入點,用父子情、夫妻情、母子情、兄弟情等最平凡的感情線串起蕩氣回腸的故事,于細微之處見真情,于事事中體現中國人對“家”的重視和守護。
在臺灣社會不時充斥著所謂懷念“日據臺灣”時代觀點的今天,創作演出這樣的題材顯得尤為重要。該劇讓人們看到,臺灣人民保臺抗日的偉大壯舉,是中華民族不屈不撓民族抗爭的重要組成部分。
【人物】
吳晶晶:
反串年輕小伙 與劇中人融為一體
沒有演“老三”前,吳晶晶很愛美,女人味十足。因為反串演“老三”,近三個多月來她成天穿著黑灰系的男人服,裙子、耳環都被“打入冷宮“,就連說話語氣、走路姿態也特別男人。“我和劇中人物融為一體,連同生活一起入戲。”她笑著調侃道。
反串小生,吳晶晶其實駕輕就熟,曾在許多傳統古裝戲中亮相。然而,演現代戲的男小生,難度更大,無法像古裝戲一樣透過服飾、造型等輔助豐滿人物的外在形象。早已成名,還是“梅花獎”得主,為何她要挑戰自己,演繹與實際年齡相差30多歲的男二號?
“其實一開始我是拒絕的,家里人也極力反對,質疑我的體力和外形。”說到這,吳晶晶放慢了語速。雖然有過猶豫,但不服輸、執著的她還是決定嘗試挑戰,體現一個演員的真正價值。為了勝任這個角色,她付出了更多倍的努力,體會揣摩“老三”的內心世界,很自然地流露出中國男人的錚錚鐵骨。“我希望站在臺上,靠演技讓觀眾忘記我是女人、我的實際年齡。”
臺上的吳晶晶,又唱又跳,一招一式都出自內心,就算氣喘吁吁、體力透支也不會讓觀眾有所察覺。殊不知,她的腰部還綁著護腰帶。這是此前集中排練、到臺灣教學過度勞累,不小心扭傷了腰。回來后雖然沒法上臺排練,但仍堅持每天到劇場看年輕人演戲,聽導演說戲。
責任編輯:林晗枝
- 惟妙惟肖!加拿大藝術家多色鹽作畫震撼美術界2017-08-23
- 腦洞大開!美藝術家對迪士尼人物進行變性創作 2017-08-22
- 藝術家環游世界 他眼中的美景都畫在了咖啡杯上2017-07-31
- 印女藝術家網上成功訂房 賓館因其單身禁止入住2017-07-03
- 法藝術家造出"月亮博物館" 細節考究懸掛泳池上2017-06-15
- 太牛了!腦神經圖案竟被2個國外藝術家手繪出來2017-05-26
- 英國男子搞藝術路邊放1.5萬枚硬幣測試 結果被人席卷一空2017-05-22
- 針對英國脫歐 英神秘藝術家Banksy繪制巨幅壁畫2017-05-09
- 車身污漬竟變身超清藝術畫2017-05-08
- 俄羅斯藝術家在街頭臟車上 妙手作“塵畫”2017-04-26
- 最新廈門新聞 頻道推薦
-
日本知名展覽teamLab展覽在廈開啟首個中國常2017-11-12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