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網訊(廈門日報記者劉蓉通訊員李琪彬陳赟)廈門連日暴雨,路邊青草地長出不少漂亮的野生蘑菇。今年5月底,市疾控中心就發布了預防毒蘑菇中毒的高危害等級疾病預報,提醒大家別自行采食野生蘑菇。可是,昨天廈門市中醫院還是接到一名因自行采摘毒蘑菇導致中毒的患者。
昨天中午1點30分左右,一名三十出頭的男子因為頭暈、胸悶、嘔吐和腹瀉趕到廈門市中醫院急診就醫。據這名患者說,他上午9點左右采摘了湖邊水庫附近的野蘑菇,中午食用后,下午1點左右出現了以上癥狀。經醫生診斷是食用野生毒蘑菇導致的食物中毒。
據了解,這也是我市今年接到的第一例因為食用野生毒蘑菇導致的食物中毒病例。
還好這名患者只是一個人吃了。他告訴記者,這是他第一次采野生蘑菇。現在,他還在中醫院住院觀察,查看毒蘑菇是否對肝臟及其他器官造成損害。
廈門市疾控專家提醒,夏季氣溫較高,雨水充沛,是毒蘑菇生長旺季,也是毒蘑菇中毒的高發季節,建議市民不采、不買、不賣、不食不認識的野生蘑菇,慎防中毒。目前毒蘑菇中毒尚無特效療法。一旦誤食,應盡早采用催吐、洗胃、灌腸等方法,迅速排除毒素。同時,在催吐后應盡快到醫院接受治療。患者如能攜帶吃剩的蘑菇,或留存毒菌影像,可以輔助醫生的診斷和治療。
像灰花紋鵝膏菌、裂皮鵝膏菌、條蓋盔孢傘、假褐云斑鵝膏菌、赤腳鵝膏菌等野生菌類都含有毒性,群眾誤食后可出現急性肝損害型、急性腎損害型、胃腸炎型、橫紋肌溶解型、神經精神型等毒覃(菌類)中毒。灰花紋鵝膏菌所含毒素主要是肽類毒素,誤食后易損害內臟器官,尤其是肝臟和腎臟損害明顯。
中醫院醫生也指出,像肝損型急性菌類中毒患者的治療可能存在假愈期,即腹痛、腹瀉、惡心、嘔吐等癥狀經治療后,癥狀逐步緩解甚至消失,但患者的病情在短時間內可能迅速惡化,進而對肝腎造成更大的危害,因此,建議初期癥狀緩解后,仍住院觀察數日。
廈門還有哪些常見野生毒蘑菇,歡迎識別右方二維碼,關注廈門日報旗下健康公眾號“醫鷺安康”進行閱讀。
責任編輯:楊林宇
- 英釣客吻魚慶祝險些喪命 獵物掙脫順勢滑入喉嚨2017-10-16
- 山東籍漁船上兩漁民不慎氨氣中毒 獲直升機救助2017-10-09
- 我的世界蘑菇牛吃什么?蘑菇牛喂養食物方法!2017-09-28
- 專家提醒:多數先心病可通過心臟介入治療治愈2017-09-25
- 將流浪漢騙到醫院 韓醫院套取高額醫療補助金2017-09-19
- 冠心病人三餐怎么吃? 這些食物讓血管“抽筋”2017-09-13
- 引起寶寶流鼻血的原因有哪些 怎樣預防和治療2017-09-07
- 美國研究人員發現 慢性疲勞綜合征相關生物標記2017-08-10
- 醫生提醒:遇上看不見的鹽 高血壓患者要忌口2017-08-07
- 男子胸背疼血管內膜竟撕裂半米 高血壓患者警惕2017-08-04
- 最新廈門新聞 頻道推薦
-
日本知名展覽teamLab展覽在廈開啟首個中國常2017-11-12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