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廈門2016年每平方公里創造2.23億元GDP 位居全國第五
生產總值(GDP)密度指的是每平方公里土地創造的GDP,可以反映出一個地方經濟密度和經濟發達程度。記者昨日獲悉,第一財經近日對2016年GDP密度超過0.5億元/平方公里的全國41個城市進行排名,廈門位居全國第五。
第一財經通過對各城市的GDP密度統計發現,2016年共有41個地級以上城市的GDP密度超過了0.5億元/平方公里,有18個地級市的GDP密度超過了1億元/平方公里。GDP密度位于全國前十位的城市是:深圳、上海、東莞、廣州、廈門、佛山、無錫、蘇州、中山、南京。其中廈門GDP密度為2.23億元/平方公里,位居全國第五。不難看出,GDP密度較高的10個城市全部位于東南沿海地區,其中5個位于珠三角,4個位于長三角,廈門是唯一不在這兩個區域的入選城市。
近年來,廈門市突出以提高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為中心,著力把握好穩增長與調結構的平衡,在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的同時,大力推動產業轉型升級,推進產業集約高效發展。特別是注重強化創新驅動,打造現代產業支撐體系,精心培育一批千億產業鏈群,推動產業高端化、集聚化發展。同時,緊緊抓住實施“一帶一路”倡議和自貿試驗區建設的重要機遇,全面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加快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
如何評價廈門GDP密度闖入全國前五?市委黨校經濟學教研部主任方和榮教授認為,GDP密度是衡量一個地區經濟發展水平的一項重要指標,廈門GDP密度名列全國第5名,有以下幾個因素:一是經濟持續較快增長,二是新型工業化水平提升,三是跨島發展縱深推進,帶動島內外一體化均衡、協調發展,這些都是廈門GDP密度提升的重要因素。她還表示,廈門土地空間相對有限,新常態下廈門的發展必須走集約發展路子,同時不斷推進區域合作,以拓展發展新空間。
廈門市GDP密度位居全國前列,很重要的一點,得益于市委市政府較好地堅持了綠色、集約、可持續發展的理念,立足本市土地資源,向存量要效益,向轉型要空間,讓有限的土地充分發揮效用。“這充分體現了廈門這座城市‘精致’的特點。”廈大經濟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盧盛榮說,廈門較早推動從粗放型經濟向集約型經濟轉變,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單位面積的土地創造出更高的價值,實現了發展路徑的優化。未來廈門也要走集約型發展道路,增加高端人才儲備,進一步加快從加工型城市走向創新型城市,提高產業附加值,在精益求精中構筑競爭新優勢。
在廈門理工學院副教授、經濟學博士、廈門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研究中心主任何軍明看來,近年來,廈門產業升級轉型發展較好,在企業科技水平、產品科技含量上都有所提升。同時,市委市政府努力打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吸引了眾多企業總部涌入,大批優質外資企業入駐,也拉高了城市的GDP密度。另外,廈門的服務業占比較高,服務業的單位面積創造的GDP更大。
責任編輯:鄭梅欽
- 日本知名展覽teamLab展覽在廈開啟首個中國常設館2017-11-11
- 廈門排全國安全城市第五名 北京位居第一2017-11-11
- 今年前10月 廈門進口的鮮活蝦、蟹貨值達1.45億人民幣2017-11-10
- 廈門擬新建會展場館 新場館有兩個會展中心大2017-11-08
- 受潮汐影響 11月5日至11月9日廈門部分航班有調整2017-11-06
- 廈門白鷺保護增添安全防線 保護區內禁止捕撈2017-11-03
- 省領導深入莆田、廈門宣講黨的十九大精神2017-11-03
- 美國亞利桑那大學醫學院王明武教授受聘為廈門眼科中心學術顧問2017-11-01
- 第十屆廈門國際動漫節將加入電子競技版塊2017-10-31
- 臺胞談廈門:沒想到這么漂亮發達2017-10-30
- 最新廈門新聞 頻道推薦
-
日本知名展覽teamLab展覽在廈開啟首個中國常2017-11-12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