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廈門先行先試勇當先鋒 圍繞閩南文化對臺開展多方位交流活動
在集美舉辦的兩岸龍舟賽是兩岸交流的一扇窗口。圖為來參賽的臺灣輔仁大學龍舟隊。(資料圖/林志杰攝)
臺灣洪氏鄉(xiāng)親回廈尋根謁祖。(張?zhí)祢湐z)
書法家王元(左)。
廈門網訊 (本組文/廈門日報記者詹文)廈臺同根同源,有深厚的歷史淵源。因臺而設的廈門經濟特區(qū),在促進兩岸關系發(fā)展中被寄予厚望。經濟特區(qū)創(chuàng)辦以來,廈門在中央對臺工作大政方針的指引下,先行先試,勇當先鋒,緊密圍繞閩南文化對臺開展多方位的文化交流活動,增進了兩岸文化同根同源的認同感,拉近了兩岸人民的感情,成為對臺工作最重要的前沿陣地。
涉臺文物見證兩岸萬縷情緣
上香、奠酒,76歲的葉福偉在云頂巖上、侯卿社葉孔榮墓前,虔誠祭拜。數月前,一批臺灣葉氏宗親來到廈門,和葉福偉一起,敲鑼打鼓,追思兩岸葉氏共同的祖宗。那天,被列為市第三批涉臺文物保護單位的侯卿社葉孔榮墓,舉行文保單位揭牌儀式。
葉福偉在兩岸尋親路上已走20多年。文史專家龔潔說,侯卿社葉孔榮墓見證了不少葉氏通過海上絲綢之路到臺灣開枝散葉,這說明兩岸葉氏的根在廈門。
幾乎同一段時間,同安區(qū)祥平街道“觸目皆文物”的正一宮,作為市第三批涉臺文物古跡,也被正式立碑保護。正一宮與臺灣多座宮廟聯(lián)系密切,兩地信眾往來頻繁,前來進香的臺灣信眾,看著廟里造詣高超的清代道光石雕驚嘆萬分。
文史專家說,這些涉臺文物,將廈臺之間歷史文化的淵源與過往、將兩岸人民不可分割的萬縷情緣凝固下來,成為見證。目前,我市已普查登記的涉臺文物古跡達250多處,公布涉臺文物保護單位88處。
涉臺文物古跡是廈臺文化交流的一個重要載體,多年來,市委市政府積極開展涉臺文物保護與管理,成效顯著。每年都有上萬臺胞到我市各涉臺文物古跡點參觀探訪、尋根謁祖,人數逐年增加。
民間信仰聯(lián)絡起鄉(xiāng)誼親情
“廈門地方文化以中原文化為底蘊,又是閩南方言區(qū),民間信仰形態(tài)傳承保留較為完好。部分民間信仰宮廟與臺灣有著深遠的歷史淵源關系,歷史上民間信仰的神靈隨著先民多次移民去臺灣,并在臺灣廣泛流傳,形成數量眾多的民間信仰宮廟。”一位文史專家說。
“人尋根、神尋祖。”對于廣大臺胞來說,宮廟是他們故土文化的一個重要表征,許多臺胞回鄉(xiāng)最重要的一件事情是到宮廟去尋根、謁祖。據統(tǒng)計,我市青礁慈濟宮、灌口鳳山祖廟、馬巷池王宮等宮廟僅在臺灣就有分爐分廟近兩千座,近年來先后接待前來謁祖朝拜的臺胞數萬人次。這三個祖廟管理組織也多次應臺胞邀請組團走訪臺灣,民間信仰在聯(lián)絡鄉(xiāng)誼親情,推動祖國和平統(tǒng)一大業(yè)等方面起著特殊的作用。
閩南文化成兩岸文化交流紐帶
廈門、臺灣,同屬閩南文化地域。在兩岸文化交流中,閩南文化成為紐帶。
“從上世紀80年代至今,廈門就利用區(qū)域優(yōu)勢和閩南文化優(yōu)勢,在對臺文化交流工作中,一直走在全國前列。”市臺辦有關人士說。近5年來,我市共辦理有關臺灣、金門地區(qū)的文化交流項目181批次,人員9994人次,來廈參會、參展、參加各項文化交流活動人員達23103人次,交流的項目與人員呈逐年增長態(tài)勢。
構建大平臺,打造文化交流品牌;找準突破點,突出閩南文化優(yōu)勢;拓展新領域,全面推進交流項目;培育名品牌,打造兩岸文化產業(yè)……在這么多年的廈臺文化交流合作實踐中,廈門先行先試,積累了許多可推廣的經驗。
我市每年都組織有一定規(guī)模、批次、數量的專業(yè)及民間藝術團體赴臺灣進行文化交流與合作,將優(yōu)秀的表演藝術及美術、書法、攝影、文物精品展覽等送入臺灣。同時,打造出一批兩岸文化交流品牌,舉辦了“海峽兩岸民間藝術節(jié)”、“海峽兩岸歌仔戲藝術節(jié)”、“海峽兩岸文化產業(yè)博覽交易會”、“海峽兩岸圖書交易會”等兩岸文化交流品牌活動,不斷密切著廈臺文化聯(lián)系。
兩岸情緣
1987年9月24日
臺灣記者首次來廈門采訪。
1995年1月30日
廈門首次在何厝和大嶝兩地同時燃放迎春焰火,大小金門也與此呼應燃放,構成兩門同慶的節(jié)日氣氛。
2004年
廈門啟動首屆“海峽兩岸民間藝術節(jié)”主題系列活動,每年一屆。
2005年
首屆“海峽兩岸圖書交易會”啟動,已在廈門和臺灣輪流舉辦12屆。
2005年開始
“兩岸三港書畫聯(lián)展”在廈門、基隆、高雄三地輪流舉辦,不斷豐富廈臺美術交流與合作內容。
2008年
首屆“海峽兩岸文化產業(yè)博覽交易會”啟動,目前已成功舉辦9屆,是大陸唯一以“海峽兩岸”命名、海峽兩岸共同舉辦的大型文化展會。
【人物】
王元(市臺辦宣傳處處長、書法家):
對臺交流廈門有優(yōu)勢
“中華傳統(tǒng)文化是兩岸文化交流的源泉,這是民族無形的影響力,是民族基因。幾千年沉淀,它就在那兒,不需要你去創(chuàng)造,只需要共同挖掘。”王元說,在廈門開展對臺文化交流,除了中華傳統(tǒng)文化這個大背景,還擁有閩南文化的獨特優(yōu)勢,從廈門街頭走到臺灣街頭,會發(fā)現(xiàn),閩南文化在臺灣有著清晰的傳承發(fā)展脈絡。2007年,王元剛到市臺辦工作,接手的第一件事就是與兩岸學者共同編寫《閩南文化百科全書》。越是深入研究,兩岸學者越是發(fā)現(xiàn),兩岸閩南文化一脈相承、唇齒相依。
“兩岸一家親,真正的統(tǒng)一就是要落在文化上,讓心靈契合。”王元說,兩岸交流有三個層次:結合、和合、融合,逐步深入,融合便是達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最高層次。文化交流做的就是融合的文章,讓心靈互通。
王元說,兩岸文化交流是基礎性、根本性的工作。這些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積極把握實施綜合配套改革和推進自貿試驗區(qū)建設的機遇,致力于打造兩岸交流合作先行區(qū),以兩岸相承的文緣為基礎,開展了很多對臺經貿文化交流的具體工作,不斷提升兩岸融合發(fā)展程度,對臺戰(zhàn)略支點作用更加凸顯。
責任編輯:陳錦娜
- 日本知名展覽teamLab展覽在廈開啟首個中國常設館2017-11-11
- 廈門排全國安全城市第五名 北京位居第一2017-11-11
- 今年前10月 廈門進口的鮮活蝦、蟹貨值達1.45億人民幣2017-11-10
- 廈門擬新建會展場館 新場館有兩個會展中心大2017-11-08
- 受潮汐影響 11月5日至11月9日廈門部分航班有調整2017-11-06
- 廈門白鷺保護增添安全防線 保護區(qū)內禁止捕撈2017-11-03
- 省領導深入莆田、廈門宣講黨的十九大精神2017-11-03
- 美國亞利桑那大學醫(yī)學院王明武教授受聘為廈門眼科中心學術顧問2017-11-01
- 第十屆廈門國際動漫節(jié)將加入電子競技版塊2017-10-31
- 臺胞談廈門:沒想到這么漂亮發(fā)達2017-10-30
- 最新廈門新聞 頻道推薦
-
日本知名展覽teamLab展覽在廈開啟首個中國常2017-11-12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