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親力親為抓改革 廈門:給你一個有更多獲得感的營商環境
近年來,廈門把推動國際一流營商環境建設作為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升城市競爭力的重要抓手,取得較為顯著成效。2016年,廈門營商環境相當于全球經濟體排名第40位,比2014年上升21位
給你一個有更多獲得感的營商環境
親力親為抓改革
作為經濟特區和外向度較高的城市,廈門在經濟發展新常態下承壓較早,轉型發展步伐走得較快,但對照先進國家和地區,營商環境方面存在一定的差距。
于是,近年來,廈門把推動國際一流營商環境建設作為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升城市競爭力的重要抓手。市主要領導堅持帶頭抓統籌謀劃,帶頭抓攻堅突破,帶頭抓落地見效,各級各部門按統一部署快速行動,主動對標,查找差距,推出商事登記制度、“多規合一”、通關便利化、全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等一系列改革創新舉措,取得較為顯著成效。
根據第三方機構評估,2016年,廈門營商環境相當于全球經濟體排名第40位,比2014年上升21位。這項工作得到中央改革辦、中編辦的充分肯定,并專門派人來廈調研。
對標先進,提升市場主體獲得感
如果你到廈門市政務中心辦理營業執照,工作人員會詢問是否需刻制印章。只要企業有需要,就能現場刻制,立等可取。
此前的流程是,辦理登記注冊后,新辦企業憑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出具的刻制公章申請函,先到公安部門備案,再到后者認可的刻章企業刻制,至少需2個工作日。
小小的改變,讓辦事者少跑路。起因是一家企業提及“新設立企業刻章人工審批環節多、速度慢、時間長”。相關部門當即推行刻章全流程網上辦理,同時讓刻章公司的機器設備進駐政務中心。
再造流程,讓市場主體提升獲得感。2015年7月,市委市政府參照世界銀行的國際化營商環境評價體系和標準,提出“力爭用三年時間,躋身國際一流營商環境城市行列”的改革目標。
這套評價體系圍繞企業從開辦到營運,直至結束退出的全生命周期,涉及“放管服”改革的重要領域,其指標可細化到辦理時間、手續數量、辦理成本等方面。
作為頂層設計工作的牽頭單位,市發改委據此進行測評。結果表明,對標新加坡等世界一流經濟體,廈門在施工許可、獲得信貸、獲得電力等方面存在差距。以辦理施工許可為例,廈門從項目建議書開始到核發施工許可的審批一般要一年以上,比新加坡多10個手續,時間多167天。
“部門信息不共享、系統不對接、業務不協同,導致審批手續繁瑣、效率低下。”市主要領導在調研中發現這問題后,決定大力推進建設項目施工許可改革,通過兩輪改革,分別壓縮財政投融資項目和社會資本投資項目審批近60%和40%。在此基礎上,通過廈門大學等第三方機構的評估反饋,廈門進一步將社會資本投資項目備案類、核準類獲得施工許可壓縮至5-20個工作日,財政性投融資類項目壓縮至8-23個工作日。
改革還在更多的領域推進中。按《廈門市營造一流營商環境的行動計劃》,市發改委牽頭發動各區、政府部門和商協會等多渠道發現企業“痛點”,在商事登記、要素支撐、日常經營等3個環節先期啟動25項工作任務,逐個領域提出具體改革目標、任務和措施。
通過持續努力,如今,辦事環節減少了,流程優化了,時限壓縮了,成本降低了,企業有了更多獲得感。
自貿片區先行先試,攻堅突破
“此前散貨拼箱業務屬二線報關,單票貨物與拼箱后的整柜都需申報,錄一份單子需重復兩次,時間長、效率低。”廈門怡中報關有限公司總經理陳昌讀說。
原有申報受理模式改為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后,報關企業通過系統直接導入數據,實現“一單兩報”,比改革前至少節省半小時。依托“單一窗口”,廈門自貿片區也實現“一個窗口、一次申報、一次辦結”。
“自貿片區先行先試是打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的重要抓手,我們要著力破除重批輕管的慣性思維,破除部門利益,以重大改革的試驗突破帶動形成整體提升效應。”市主要領導說。
不同部門之間,按要求不斷尋求融合,借以釋放改革紅利。今年初,廈門自貿片區管委會聯合廈門海關與廈門市口岸辦,以“單一窗口”為支撐,推出“互聯網+自主報關”改革,實現各類海關業務的全天候在線自助申報、自助預約、自助辦理。
此類聯動還有很多。比如,廈門自貿片區與廈門檢驗檢疫局推出的入境大宗工業品聯動檢驗檢疫新模式,減少企業流通成本20%;與市環保局試行環評審批制度改革,使企業等待時間縮短22個工作日。
對關鍵性的改革環節,主要領導敢于攻堅突破、擔當盡責尤為關鍵。以航空維修業為例,市主要領導直接擔任廈門一站式航空維修基地領導小組組長,多次部署推動,密切對接商務部等13個部委,爭取政策支持。
作為航空維修企業,廈門新科宇航科技有限公司就是受益者之一。“我們此前每年需向海關遞交保函,額度在8000萬元至1億元之間。”新科宇航總裁朱漢坤說,現在有了海關特殊監管區外航空保稅維修試點政策,資金壓力頓減,也節省了保函審核的時間,提高了航材通關效率。
好消息不止一個。按廈門自貿片區爭取到的航材稅率政策,原來關稅稅率分別為14%和8%的液壓作動器和推力球軸承兩項航材,調整適用1%。調整后,僅一臺發動機的換件就可節省稅費2萬—7萬元。
改革紅利為企業發展帶來新機遇,提升了企業發展信心。目前,廈門已擁有12家成規模的航空維修企業。去年,航空維修產值121.06億元,同比增長24.8%,保持全國乃至亞太地區領先。
抓好協同配套,推動改革落地
推動系統性改革的落地生效,需加強改革措施的協同配套。“多規合一”,是需要抓好配套的重要改革措施之一。市規劃委有關負責人說,廈門城市規劃與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之間曾比對發現12.4萬塊差異圖斑,導致約55平方公里的土地指標不能有效使用。這堅定了全市加快推進“多規合一”改革的步伐。
2014年3月,市主要領導牽頭統籌全市“多規合一”工作,把簡政放權理念貫穿“多規合一”改革全過程,有力協調解決部門隔閡矛盾問題,實現市級所有部門及各區共計236個單位審批、規劃、監督信息共享,通過統一各類圖紙坐標系與梳理各類規劃差異矛盾形成的“一張藍圖”,覆蓋全市城鄉。
2015年以來,依托“多規合一”業務協同平臺,各審批部門實現網上并聯協同審批,從“跑部門”轉變為“走網路”。
廈門市愛鷺老年養護中心項目工作人員黃華昌,前來市政務中心“多規合一”建設綜合服務廳辦理消防審查手續。“過去每個部門都要送材料,我們這種規模的項目要準備的施工圖材料足有10多公斤重。實行并聯審批后,只要提交一份材料。”
“降成本、優環境”專項行動,是另一個重要改革措施。市主要領導擔任專項行動領導小組組長,提出通過精細化管理拓展空間,指導制訂實施35條減稅降費降成本措施。
以養老保險為例,根據市人社局對一家勞務派遣公司的統計,企業在政策出臺前人均需負擔1694元,政策出臺后人均負擔1392元,每月減負近160萬元。目前,廈門養老保險單位繳費比例降至12%,為全國最低。
另外,在深化商事登記制度改革方面,從“三證合一、一照一碼”到實施“五證合一”,實現商事登記“零成本”和最低實繳資本“零首付”。
經幾年努力,廈門營商環境顯著改善,市場經營主體活力進發,經濟發展呈現速度逐年加快、質量持續提升、后勁不斷增強的態勢。
責任編輯:金林舒
- 日本知名展覽teamLab展覽在廈開啟首個中國常設館2017-11-11
- 廈門排全國安全城市第五名 北京位居第一2017-11-11
- 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福建)全國率先通過考核2017-11-10
- 今年前10月 廈門進口的鮮活蝦、蟹貨值達1.45億人民幣2017-11-10
- 臺媒:企業家峰會為兩岸關系開啟機會之窗2017-11-08
- 廈門擬新建會展場館 新場館有兩個會展中心大2017-11-08
- 受潮汐影響 11月5日至11月9日廈門部分航班有調整2017-11-06
- 廈門白鷺保護增添安全防線 保護區內禁止捕撈2017-11-03
- 省領導深入莆田、廈門宣講黨的十九大精神2017-11-03
- 美國亞利桑那大學醫學院王明武教授受聘為廈門眼科中心學術顧問2017-11-01
- 最新廈門新聞 頻道推薦
-
日本知名展覽teamLab展覽在廈開啟首個中國常2017-11-12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