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廈門全力推進勸導站建設 目前已建成182個
在集美灌口鎮頂許村的出村道路上,勸導員在崗執勤。
集美灌口鎮三社村勸導站前,觀摩人員仔細參觀宣傳欄布置,并拍下照片。
▲勸導員在出村口攔車勸導。
▲勸導員正在向村民發放交通宣傳環保袋。
廈門網訊(廈門日報記者 許曉婷 黃璜 通訊員 連慧蓉)隨著我市經濟社會的飛速發展,全市交通發生了巨大變化,特別是島外四區路網日趨發展,機動車數量大幅提升。與此同時,基礎設施相對薄弱、事故相對高發、管理力量和群眾安全意識相對薄弱等短板,也日益成為掣肘島外道路交通安全的重要因素。
中央、省、市高度重視農村道路交通安全,一直以來都在想方設法破解防控難題,農村交通安全勸導站的建設因此應運而生。按照《福建省道路交通安全綜合整治“三年提升工程”實施方案》和省道安辦的要求,根據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市大交通辦全力推進農村交通安全勸導站的規范建設工作。2016年至2017年,我市島外四區共建成182個農村交通安全勸導站并投入使用,提前一年完成所有行政村組建勸導站的目標任務,切實提升農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水平,有效助推島內外一體化建設。
在農村交通安全勸導站的規范建設過程中,市大交通辦攜手島外各區政府及市公安局等相關部門,結合文明城市創建和“尊法守規明理”的道路交通安全宣傳工作,形成了“規范管理、權責明晰、典型帶動、全民參與”的新機制,有效維護農村交通安全,提高交通安全意識和文明意識,創新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模式,切實提升人民群眾的安全感和獲得感。
【現場】
典型示范帶動
勸導站建設再上新臺階
12月15日上午9時許,由市大交通辦、市公安局以及集美區政府組織的農村交通安全勸導站觀摩會在集美區灌口鎮拉開序幕,我市島外各區、各相關部門以及各鎮街均派出代表參加。
之所以能成為觀摩會的示范典型,不僅因為灌口鎮的村莊出入口大多位于產業密集廠區與鄉村道路的交匯處,交通情況復雜,管控難度大,其勸導站的建設管理具有典型意義,更因為該鎮轄內各個村莊在勸導站的建設管理上不斷創新,提升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水平的效果顯著。
與會人員在三社村和頂許村的勸導站,現場觀摩勸導站的日常工作情況。訓練有素的勸導員,創新的宣導方式,便民利民的勸導服務……一系列創新的做法,引得與會人員不停地拿起手中的相機、手機記錄。
灌口鎮三社村
配備齊全
勸導站成“保護神”
15日9時許,趕著要上工,兩位村民騎著摩托車從村莊里飛馳而出,都沒戴安全帽。這兩輛摩托車還沒能開出村口,就被駐守站點的勸導員攔下了。勸導員一邊對兩名駕駛員進行安全教育,一邊從勸導站里拿出備用的安全帽,督促兩人現場戴好,又仔細交代了行車安全,直到這兩人承諾不再犯,才將他們“放行”。
不僅勸導糾違有一套,三社村的勸導員還個個“全副武裝”。反光背心、哨子、紅袖標、停車指示牌、喊話筒等裝備一應俱全,既方便履行勸導職責,也確保了他們在勸導過程中的人身安全。針對勸導時發現的交通問題,勸導站里還配了安全帽、充氣筒等便民裝備,在糾正交通陋習的同時,切實滿足村民安全出行的需要。
“一開始,有些村民不理解,遇到勸導員攔車糾違,還會有抵觸情緒。我們也是苦口婆心,加上區里、鎮里、村里大家一起做工作,連習慣違章的人的家屬都站到了我們這邊。現在村民們都體會到我們用心良苦,不僅會聽勸,路過的時候還會主動跟我們打招呼,天熱的時候還經常有人來給我們送水。”親眼見證這些變化,勸導員蔡少偉倍感欣慰,更堅定了他守護村民出行安全的決心。
灌口鎮頂許村
閩南語宣傳接地氣
交通安全入心入腦
“酒性發作不由人,不要開車醉茫茫”,“十次肇事九次快,莫和死神去比賽”……頂許村村口的交通安全勸導站,設了一個移動的戶外音響,播放著安全行車提示,接地氣的閩南語朗朗上口,生動有趣,有的村民路過還會停下腳步,饒有興致地聽著。
“每天出入村口都能聽到一些安全行車的提示,幾個月下來,竟不知不覺都記下來了。”村民許建志告訴記者,自從在廣播里聽到行車不打轉向燈造成事故的概率高,現在他騎摩托車轉彎前一定記得打轉向燈,他還經常和周圍的人念叨,勸他們改掉陋習。
不僅如此,交通安全宣傳廣播播放的音量、時段都有嚴格規范,根據村民的出行規律,在人流、車流較為集中的高峰時段進行播放,音量也調校在聽力感覺舒適的范圍之內。“閩南語+普通話”雙語播音的模式,既向本地村民做宣傳,也沒忘了外來務工人員,切實達到了廣泛宣傳的效果。
除此之外,在頂許村勸導站宣傳欄不遠處的人行道上,還有十幾幅圖文并茂的交通安全教育系列宣傳,每一幅都展示一個典型的事故案例,還配上了生動的原因分析、安全警示,就好像一連串的交通安全“錦囊妙計”。有些小朋友經過,還會纏著大人要求講解,一下子又提升了交通安全宣傳的普及率。
【亮點】
認真組織謀劃
推進農村交通安全工作
根據全省統一部署,市大交通辦認真組織謀劃,以公安、交通、公路、安監等部門為主,全面推進農村交通安全勸導站建設管理工作。多部門齊心協力,通過持續強化設施建設、打造強有力的勸導員隊伍、創新管理和考評機制,確保了勸導站的建設標準規范化、管理機制精細化、運行使用專業化,有效維護了農村交通秩序,提升群眾交通安全意識,創新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模式,不斷夯實農村道路安全綜合治理的基礎。
亮點1
部門聯動統籌規劃 建設管理穩步推進
我市高度重視農村交通安全勸導站建設工作,特別是今年以來,在市大交通辦多次牽頭組織下,各級各部門齊心協力,持續研究推動規范建設的具體實施方案,并協調解決突出問題,建設管理工作得以穩步推進。
不僅如此,各區還定時召開勸導站建設專題會議。在各區政府和區道安辦主動溝通協調之下,區公安、交通、公路、安監等部門積極配合,立足實用實效,統籌規劃、合理布局,各鎮街、村居堅守一線、負責日常運行管理,全面推進勸導站組織機構、人員裝備、經費保障及基礎建設等標準化建設。
2016年,我市勸導站建設全面展開。集美區先試先行,率先建成12個勸導站并投入使用,被市大交通辦樹為示范典型,為全面鋪開交通安全勸導站建設提供了參考樣本。省道安辦督導組視察時,也給予了高度肯定,稱贊集美區農村交通安全勸導站的建設管理工作走在了全省前列。
通過典型示范的帶動,我市島外各區勸導站規范建設全面鋪開。截至2017年,全市共完成182個農村交通安全勸導站的建設,其中集美區12個(示范勸導站12個),海滄區16個(示范勸導站6個),同安區84個(示范勸導站9個),翔安區70個(示范勸導站7個),均已投入使用。至此,我市不僅提前1年完成省下達的農村交通安全勸導站建設目標任務,島外交通安全管理水平也上了一個新臺階。
亮點2
科學布點統一規范 站點功能不斷強化
出村口、出鎮口、進山口,人流車流相對密集, 是農村交通安全事故的多發地帶。在市大交通辦牽頭組織下,各級各部門多次專題研究,各區根據轄區村鎮分布和路網結構等特點,合理安排勸導站設置,牢牢把守住各個重要交通節點。
每一個勸導站的大小、配備的設施,甚至是站牌的字體和顏色,都要遵循統一規范。宣傳欄、LED顯示屏、警示牌、喊話器、對講機,還有備用安全帽等等,每一個站點儼然一個微縮的交通安全“寶庫”,集勸導、便民、宣傳為一體。而勸導員的功能一樣很強大,從協助相關部門排查轄區機動車、駕駛人基本信息及變化情況,建立基礎工作臺賬,到配合開展交通安全宣傳教育、接受群眾關于交通安全的咨詢或求助,可謂是“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
科學的布點、統一的規范化建設,使得勸導站真正成為村民出行之路上一道道堅實的安全防護“堤壩”, 切實維護了道路交通安全秩序,守護著一方村民的出行安全,不斷夯實農村道安綜合治理的基礎。
亮點3
明確職責培訓到位 勸導功效落到實處
勸導站要切實發揮功效,人的因素也很關鍵。勸導員的責任意識、文明素質以及業務水平,將直接決定勸導站的作用能否落到實處。在市大交通辦牽頭下,我市明確規定了勸導站勸導員的三大主要職責——勸導、糾違、宣傳,此外,還有協助相關部門排查車輛和駕駛人信息、排查道路安全隱患、指揮疏導交通等輔助性功能。勸導員的工作時段也有嚴格規定,必須根據群眾出行高峰,做到早中晚高峰時段、重要節假日、重要集會、學生上放學、紅白喜事、民俗活動、惡劣天氣時段“八必上”。
不僅如此,針對勸導員的培訓考核也是十分嚴格的。在集美區,每一位勸導員除了要通過培訓考核,還要簽訂上崗履職責任書。海滄區定時都要舉辦針對勸導員的培訓。在同安,勸導員的選拔還得層層篩選,更有資深的交警來負責培訓指導。而在翔安區,依托勸導站開展的“零違章達人”、文明示范村居評選等活動,更是掀起了“人人守法、爭創先進”的高潮。
與此同時,各區還創新保障模式,通過購買服務、創建志愿者聯盟、購買意外險等方式,切實解決勸導員的后顧之憂,充分調動起勸導員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有效遏制農村道路交通亂象,切實提升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水平。
亮點4
強化督評管理精細 不斷鞏固長效機制
要持續鞏固勸導站創建和管理的成效,有效的監督、長效的管理機制都是必不可少的。市大交通辦積極聯合各區各部門,著力在實時跟蹤、強化監督考評工作上下功夫,明確將勸導站建設和工作開展納入年度監督檢查的重點,同時加大幫扶力度,多次派出工作組對勸導站特別是示范勸導站的建設情況進行專項督查,有效推動責任落實和措施落地。
具體到各區,現場辦公、現場調研和全程監督把關的工作流程也齊備。集美區的灌口鎮、后溪鎮政府還分別成立農村交通安全勸導站管理工作領導小組,專門負責對各村勸導站進行監督管理和日常考評,對勸導員上報的重要安全信息和安全隱患,及時核實并采取應對措施。海滄區每月召開勸導站工作協調會,指定專人負責跟蹤推進。同安區的考評機制也十分健全,明確勸導站日常工作由鎮(街)、村居管理,交警中隊負責業務指導,鎮(街)每月組織考評,區道交辦每季度還要進行督查。翔安區則不斷強化對勸導站運行情況的檢查督導,區政府常務會還專題研究勸導站建設實施方案,落實資金人員保障。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工作機制,為勸導站的規范建設和日常運行提供了長效保障,持續強化農村道路安全管理水平,切實提升群眾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亮彩數字】
1050.81萬元
截至目前,全市共投入建設經費1050.81萬元,完成182個農村交通安全勸導站建設(其中示范站34個),聘請專職和兼職勸導員331人。
16.87%
集美區率先建成的12個勸導站全數成為示范站。通過規范化、精細化的勸導工作,2017年該區交通事故發生率較去年下降16.87%,事故死亡率下降44.44%。
10萬人次
全市勸導站正式投入運行以來,共勸導交通違法人員逾10萬人次,發放宣傳材料近30萬份,有效擴大農村道路交通安全宣傳面,營造了濃厚道路交通安全氛圍。
責任編輯:黃仙妹
- 廈門非居住性水價、氣價將變動 明年1月1日起進行調整2017-12-19
- 12月18日起 廈門處理交通違法必須先微信預約2017-12-15
- 廈門外貿進出口前11月達5311億元 同比增長15.4%2017-12-15
- 廈門開展小作坊示范創建工作 小作坊告別臟亂差2017-12-14
- 在廈門被拖欠工資,有多個渠道可以舉報2017-12-11
- 廈門市2015-2017年度省級文明單位候選名單出爐2017-12-05
- 廈門市民政局修訂《廈門市低收入家庭認定實施辦法》2017-11-22
- 廈門軌道交通3號線工程建設 發布房屋征收公告2017-10-27
- 廈門街頭“金磚”氣氛漸濃2017-08-04
- 廈門市構建國際物流新通道2017-07-24
- 最新廈門新聞 頻道推薦
-
12月18日起 廈門處理交通違法必須先微信預約2017-12-19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