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24周就出世,體重才一斤多 廈門成功救治一名“袖珍寶寶”
臺海網12月22日訊(海峽導報記者 李方芳/文 廈童萱/圖)一名出生體重僅有540克的“袖珍寶寶”,在經過廈門市兒童醫院醫護人員3個多月的精心呵護,順利“闖關”成功,有望在12月底前出院,與家人一同迎接即將到來的 2018年。據悉,這是到目前為止,福建省內救治的胎齡最小的早產兒。
在母親肚中只住了24周
這名早產的新生兒“小寶”,在媽媽的肚子里只住了24周,就急急地出來看世界了。娩出的時候,胎兒體重才540克,也就是1斤多,不到普通嬰兒的1/4。面對極低胎齡和超低體重兒,家長沒有放棄,醫院同樣沒有放棄。“小寶剛轉院到廈門市兒童醫院時,身體各系統發育極不成熟。尤其是肺發育不成熟,上了有創呼吸機一個半月。”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曹云教授介紹,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低血糖、肺出血……這個小家伙,一路經歷了重重難關。
醫護人員密切監測著寶寶身體每一個細微的變化,經過90多個日夜的精心治療及護理,小寶可以自己美美地吃奶了。孩子的母親從一滴奶水喂起,采取母乳喂養和母乳強化劑的優化喂養方式,如今小寶的體重也從剛出生的一斤多增長到了2公斤以上。
廈門早產兒發生率增多
隨著全面兩孩政策的實行,廈門高齡產婦的增加,早產兒的發生率也在逐年增長。廈門市兒童醫院執行院長莊德義告訴導報記者,廈門市兒童醫院在最近兩年半收治新生兒達4000余人,危重患兒占70%。其中收治早產兒1300人,10%~15%是超低出生體重兒(出生體重<1000克),搶救成功率高達70%以上(全國平均約30%);極低出生體重兒(出生體重<1500克)搶救成功率更高達95%。
早產兒由于胎齡小,出生體重低,全身各器官系統發育不成熟,加之感染、缺氧、孕母健康問題等諸多原因,生存能力低下,生命力非常脆弱。此前,廈門市兒童醫院已成功救治一名胎齡25周、出生體重530克的早產兒。最近一段時間,醫生在回訪時見到了這個已6個多月大的孩子,孩子聰明伶俐,也愛笑,神經、運動發育正常,和其他孩子看起來無異。
醫生呼吁社會要關注早產兒的健康問題,孕婦懷孕前的檢查和評估非常重要,在懷孕期間要科學管理,定期產檢,及早發現早產先兆,避免早產的發生。
責任編輯:黃仙妹
- 凝心聚力 共譜“五大發展”港口新篇章2017-12-22
- 廈門口岸進口東盟國家產品強勢增長2017-12-20
- 廈門臺中直飛航線恢復 同時開通廈門高雄航班2017-12-20
- 即日起,廈門鼓浪嶼日光巖推出免費講解服務2017-12-20
- 廈門自貿片區推進行業信用監管工作2017-12-19
- 廈門氣溫下降馬蜂頻繁出沒 一天三人被叮咬2017-12-19
- 廈門女子因一枚戒指懷疑丈夫出軌 結果惹出大禍2017-12-19
- 總投資220億元的士蘭微電子項目落戶廈門2017-12-19
- 廈門11月對金磚國家貿易值達41.2億元2017-12-18
- 十一月廈門檢出不合格食品樣品1批次2017-12-18
- 最新廈門新聞 頻道推薦
-
“廈門公積金”手機App正式上線 “刷臉”認證2017-12-22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