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廈門青少年變“油膩”了 中小學生肥胖率超10%
站在操場上,放眼望去,“小胖墩”真是越來越多……
海峽網5月22日訊 5月20日是全國學生營養日。去年底公布的一項權威體檢數據顯示:廈門第一醫院針對廈門約5000名中小學生展開的流行病學調查,肥胖率超過10%。有的孩子從小大魚大肉到愛喝飲料,胃口越吃越大,5歲多體重已快100斤了;有的小胖墩,腳指頭痛沒法跑步,一查尿酸嚴重超標。
小胖墩越來越多,與營養過剩、缺乏鍛煉有關,也與匱乏健康文化有關,學生們也越來越“油膩”了。
11歲小孩體重110斤得了骨髓炎
小寧(化名)是廈門一所小學的五年級學生,他是同學們口中的“小胖墩兒”。今年11歲的他,身高不到1.5米,體重卻達到了110斤。父母很發愁,“是該讓孩子減減重了”。
“沒辦法,我們工作忙,都沒辦法天天陪著他,孩子主要是爺爺奶奶帶。老人家疼孫子,他愛吃啥就給他吃。”小寧媽媽鄒女士說,孩子從小就愛吃零食,尤其是薯片、薯條等油炸食品,幾乎每天不離嘴,早餐就愛吃油餅油條包子之類,“孩子愛吃肉,不愛吃青菜,不愛喝水,經常就是可樂奶茶當水喝,大人逼他喝水他就生氣”。
鄒女士搖搖頭,平日工作繁忙,讓夫妻倆忽略了孩子的飲食,認為只要孩子吃得壯,不缺營養就沒問題。
更讓孩子的父母感到憂心的是,小小年紀的小寧,被診斷出化膿性骨髓炎,左腿腿骨部分壞死,導致“高低腳”。“去年底,他突然說腿痛,走路也有點瘸。我們帶他去醫院檢查大吃一驚,骨髓炎啊,醫生說都是偏食引起的,好在及時發現啊,不然可能會殘疾。”
醫生說,長期偏食、高熱量飲食導致孩子營養不良、免疫力下降,是小寧發病的原因。經過治療,小寧的病情有所好轉,醫生給他父母開出一張食譜,務必讓孩子均衡飲食,少吃零食。
醫生建議,兒童要少吃零食和高熱量食物,多吃高蛋白、高維生素食物,注意飲食搭配。偏食、光吃零食,特別是吃一些沒有正常批號的小食品,可能會導致營養不良,進而破壞了身體的免疫力,使抵抗力下降。
7歲孩子腳痛一檢查竟然是痛風
春節后,一名7歲的廈門男孩因右腳底痛,由家長帶去就醫。醫生一檢查,結果診斷這名小男孩是痛風。痛風?這不是老年人才犯的病嗎,怎么會發生在一個7歲的孩子身上?
在對這名7歲男童進行仔細檢查時,醫生發現:孩子右足底中部輕微腫脹、稍紅,局部有發熱感,壓痛明顯。但反復詢問孩子和家長,孩子并沒有摔傷過,也沒有磕到過。孩子到底是怎么了?
為了查清病因,醫生對孩子抽血查血尿酸水平。很快檢驗結果出來,孩子的血尿酸水平明顯較高,是痛風造成的腳痛。
這讓家長不敢相信。“醫生,你是不是弄錯了,才7歲啊,怎么會有痛風,不是只有老年人才有痛風?”家屬多次不解地問道。
醫生解釋,痛風常表現為關節的紅腫熱痛,疼痛常較劇烈,痛風患者基本上都沒有外傷史;而痛風患者在之前的飲食上,大多喜歡進食高嘌呤食物如海鮮、豆漿豆制品、動物內臟等,或飲酒(特別是啤酒),這些人一檢測就是血尿酸高。
那7歲的孩子怎么就會得痛風呢?家長告訴醫生,孩子的痛風不可能是遺傳,因為孩子家里并沒人得這個病;但孩子很喜歡吃肉,也特別喜歡吃海鮮,還很喜歡喝甜飲料,這應該就是導致孩子小小年紀得痛風的禍首。孩子體重明顯增加偏胖時,家長也沒有放在心上。
醫生說,痛風這種疾病一般發生在成年人身上,但不同年齡都可能罹患痛風,只是少年兒童發病率很低。一般兒童的血尿酸水平與肥胖密切相關,兒童時期體重偏高是痛風的危險因素。
14歲小胖患中度脂肪肝
丁丁14歲,體重卻有150斤。他小臉圓圓的,一笑起來,眼睛瞇成一條線。因為突然出現發膩、厭食等癥狀,退休在家的奶奶帶孫子到體檢中心體檢。
腹部B超檢查,發現丁丁的肝增大,屬于中度脂肪肝。醫生將結果告訴丁丁奶奶后,奶奶很吃驚:“我們已經很少給他吃肥肉,飯量也給他減少了,怎么還會得脂肪肝呢?”
醫生在和家長的交流中得知,丁丁平時飯吃得很少,卻特別喜歡吃麥當勞、肯德基,喜歡喝果汁、可樂,平時喜歡看電視又不愛運動。
醫生介紹,一旦孩子出現膩油、惡心、嘔吐、眼睛或皮膚發黃等癥狀,要及時就醫。丁丁之所以患上脂肪肝,是由于體內脂肪含量嚴重超標,導致過多的脂肪在肝臟內慢慢積蓄,當肝細胞內脂肪堆積過多產生病變時就形成脂肪肝。
青少年“發福”,不僅身體發胖,肝臟也“發福”。“年輕人患脂肪肝大多數是因為不良生活習慣造成的肥胖,直接導致脂肪在肝部沉著。”醫生介紹,肥胖孩子中20%-30%患有脂肪肝。脂肪肝最可怕的不是僅僅影響肝部健康,而是會使得全身指征代謝不正常,引發糖尿病、心腦血管疾病等,直接影響一生的生活質量。
脂肪肝主要是預防為主,醫生說,家長應該多給孩子吃高蛋白的食品,比方說牛奶、魚、瘦肉,多食新鮮蔬菜瓜果,限制熱量攝入,少給孩子吃高熱量高糖的食品,油膩的肥肉、油炸食品、高糖分的飲料更是不要給孩子吃喝。
專家分析
廈門青少年吃得并“不好”
國家三級營養師蔡重慶介紹,廈門學生膳食中植物源性鐵的比例過高,鐵的質量差、吸收少;學生鈣攝入不足,僅為有關標準的40.6%,這與學生膳食中奶制品、豆類消費量偏低有關。
值得一提的是,中學生學業負擔重,睡眠不足,導致白天上課注意力不集中,甚至影響腦細胞活力記憶力減退,學習成績不佳;飲食不重視,導致營養狀況不如小學生;城市學生因生活水平高,學生偏食嚴重,多吃高熱量的巧克力、餅干等食物影響身體發育,同時缺乏體育運動和身體鍛煉。另外,很多學生和家長缺乏合理營養知識,片面地攝入高脂肪、高蛋白食物,加上運動量不足,廈門青少年肥胖癥發生率居高不下。
兒童肥胖危害大,往往易導致成年疾病低齡化,甚至脂肪肝、高血壓、高血脂和2型糖尿病的發病率增加。研究發現,肥胖兒童患高血壓、高甘油三酯、2型糖尿病的比例分別為32.5%、23.3%、0.65%,是正常體重兒童數倍乃至十幾倍。
“有研究表明肥胖孩子中大約有10%-20%在檢查時出現骨密度偏低。這與孩子多喝可樂、缺少戶外活動等不健康的飲食和生活方式有關。”蔡重慶說。
專家提醒
含乳飲料不能當奶喝
家長們要怎么做,才能避免吃出更多“小胖墩”呢?
專家介紹,目前肥胖的治療比較困難,最好的方法應該是預防,在不影響生長發育的前提下,采取飲食調理、運動療法和心理行為矯正相結合,一般避免使用諸如節食、藥物、手術等成人減肥措施。
蔡重慶建議,最實際有效的方法是從食物中剔除肥肉、油炸食品、洋快餐、蛋糕、含糖碳酸飲料、冰淇淋、奶油等高脂肪、高能量和高血糖指數食物。
蔡重慶介紹,一瓶乳酸菌飲品中,含糖量相當于13 塊方糖。“含乳飲料不能當奶喝。”
蔡重慶特別提醒,含乳飲料、牛奶飲品、乳酸菌飲料這些都是飲料,不屬于牛奶。“一方面,含乳飲料中的蛋白質含量比較低,只相當于牛奶中蛋白質含量的1/3 左右;另一方面,含乳飲料一般含添加糖。”他建議,兒童青少年每人每天至少喝一盒奶,可以是純牛奶、酸奶,也可以攝入其他奶制品如奶酪、煉乳、奶片等。
家長也要以身作則,孩子的進食習慣是從模仿開始的。(海峽導報記者 林毅彬朱黃)
責任編輯:黃仙妹
- 多吃米飯就會胖?科學家:導致肥胖的不一定是淀粉2018-11-09
- 加拿大肥胖率40年里翻倍 這中間發生了什么?2018-10-12
- 超400斤!“福建第一胖”想減重2018-09-22
- 外媒:英國10到11歲兒童嚴重肥胖率創歷史新高2018-07-30
- 10歲小胖墩糖尿病又脂肪肝 醫生建議每天1小時戶外運動2018-06-08
- 你加油了嗎?英專家:在哪兒交加油費會影響肥胖2018-05-17
- 新加坡學生肥胖問題嚴重健康飲食將融入課程2018-05-03
- 睡不夠易發胖?研究稱缺覺是導致肥胖的重要因素2018-04-18
- 學業負擔過重韓國中小學生肥胖率穩步上升2018-03-20
- 臺灣成年人肥胖率居亞洲之冠 三方面可調整型態2018-03-01
- 最新廈門新聞 頻道推薦
-
廈門同安一小車撞進土方車車底起火燃燒2019-04-03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