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放魚日”活動熱火朝天 百萬尾魚兒放流大海
大家齊心努力,100萬尾魚兒被放流大海。
海峽網6月7日訊 (海西晨報記者 郭欽轉 通訊員 陳建春 王依璐)6月6日是我國的“全國放魚日”。昨日下午,按照農業部和省海洋與漁業廳的統一部署,圍繞“江河湖海、年年有魚”主題,結合今年增殖放流工作的任務安排,廈門市海洋與漁業局在環島路“一國兩制”沙灘海域開展了一次較大規模的增殖放流活動。
此項活動開展至今已有四個年頭,與往年不同的是,今年首次邀請市民參與。活動現場,由市海洋與漁業系統工作人員、社會志愿者以及熱心市民組成的放流隊伍超過百人。
在大家的齊心努力下,100萬尾魚兒被放流大海,其中包括黑鯛55萬尾、黃鰭鯛45萬尾,平均規格為全長5厘米以上。
放流全過程,活動主辦單位邀請公證處工作人員參與監督,并聘請市海洋與漁業專家組的專家對放流品種、規格大小、數量及種質進行鑒定確認。
海上放流結束后,海洋與漁業系統工作人員及社會志愿者還積極開展海灘垃圾清理活動,并發放《增殖放流宣傳手冊》。
亮點1
連續16年增殖放流效果顯著
近年來,廈門市民經常可以在市場上買到野生長毛對蝦、大黃魚等曾經在廈門海域多年不見的海捕產品,而且價格也較幾年前降了許多。這和廈門16年來持續開展增殖放流工作是密不可分的。
同全國許多沿海海域一樣,廈門的漁業資源一度嚴重衰退,海洋生態環境急需修復。20世紀80年代,有關部門在同安灣進行漁業資源調查時,一網的漁獲物可達幾百斤,而到本世紀初,一網的漁獲物就只有幾斤了。
近年來,廈門持續加大財政投入,采用人為方式向海洋投入大量漁業生物苗種,有效促進了海洋生物種群恢復增長,海洋生態環境的改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據不少漁民反映,廈門灣近年出現了多年來難得一見的魚汛。
市海洋與漁業局的工作人員介紹,增殖放流活動對于養護和改善水源、促進漁業可持續發展、改善水域生態環境、實現漁業種質資源可持續發展、確保水生態安全、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增強社會護漁意識、推動八閩生態文明建設都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亮點2
廈門創新做法值得全省借鑒
十多年來,廈門市不斷探索增殖放流工作,積累了豐富的工作經驗,形成了一些在全省,甚至全國都值得借鑒的創新做法。
廈門的增殖放流工作在充分遵循自然規律的基礎上,建立了科學的方法、嚴格的管理流程:工作方案和招投標技術指標經過專家組的嚴謹論證,放流的魚苗通過政府公開招標進行購買,苗種來自有資質的生產單位并經檢疫合格,放流全過程接受市民和第三方機構的監督……
市海洋與漁業局積極通過與媒體合作,征集熱心市民、企業參與增殖放流活動,在社會上逐漸形成愛護海洋資源的共識。
廈門的增殖放流活動還積極尋求與周邊區域的合作。廈門已經連續3年與金門聯合開展增殖放流活動,6月8日,廈金“兩門”將第四年合作開展增殖放流活動,為海峽兩岸共同保護海洋生態資源做了有益的探索。
當前,廈門的增殖放流工作還在進一步完善和深入,以期為子孫后代保留一個魚蝦嬉戲的廈門灣。
責任編輯:黃仙妹
- 廈門首個臨空跨境電商作業場所啟用 每單縮短24小時物流成本每公斤減1元2019-03-29
- 廈門二維碼門牌管理運用走在全省前列 “廈門模式”頂呱呱2019-03-29
- 廈門市自貿工作領導小組第19次會議和自主創新示范區領導小組第11次會議召開2019-03-29
- 臺灣至俄羅斯物流新通道開通2019-03-29
- 廢棄利樂包化身“七彩蝶” 近5000學生動手變廢為寶2019-03-29
- 廈門機場跨境電商監管中心正式啟用2019-03-29
- 廈門市自貿工作領導小組第19次會議和自主創新示范區領導小組第11次會議召開2019-03-28
- 連續11年位列第一 臺灣水果“登陸”廈門口岸最便捷2019-03-28
- 行內糾紛“內行”解 廈門已建立410個專業性調解組織2019-03-28
- 房源靠譜!廈門住房租賃交易服務官方平臺已通過專家驗收2019-03-28
- 最新廈門新聞 頻道推薦
-
廈門企業下月可領穩崗補貼 近期可在人社官網2019-03-30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