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海峽網>新聞中心>福建頻道>閩南新聞>廈門新聞
      分享

      原標題:翔安七旬老人一開剃頭鋪就40年 連剃刀都是自己磨的

      翔安七旬老人一開剃頭鋪就40年 連剃刀都是自己磨的

      蔣自在正在給老主顧蘇大爺剃頭。

      翔安七旬老人一開剃頭鋪就40年 連剃刀都是自己磨的

      蔣自在的修面功夫爐火純青。

      翔安七旬老人一開剃頭鋪就40年 連剃刀都是自己磨的

      蔣自在剃頭店內的老舊工具。

      海峽網訊(海西晨報記者陳曉青通訊員劉小東)舊式收音機里正播放著閩南語歌曲,店內除了鏡子、修面刀、電推子、梳子、吹風機、掏耳勺、洗臉盆、毛巾等簡單工具,就是兩張陳舊的椅子,約18平方米的店里沒有過多擺設。蔣自在正忙著給一位大爺剃頭發、修面、掏耳,動作十分嫻熟,剃頭椅上的大爺半瞇著眼,似乎已經打起了盹兒。

      曾經走街串巷、磨剪刀的匠人們,隨著城市的發展,漸漸消失在我們的視線中。而在這些“老掉牙”的行當里,或多或少承載著當地人的回憶和鄉愁。在翔安新店鎮澳頭社區,一家傳統理發室已經開了近40年,拿剃刀的老師傅今年71歲。這家店沒有名字和招牌,但是對老澳頭人來說,這家剃頭鋪見證了他們的成長和時代的變遷,他們都很熟悉。

      從澳頭舊村口往前約200米,便能看到蔣自在的剃頭鋪。老石條結構的舊房子,門口寫著“理發室”和蔣自在的電話。走進店鋪,舊式收音機里播放著閩南話歌,18平方米的店內除了鏡子、修面刀、電推子、梳子、吹風機、掏耳勺、洗臉盆、毛巾等工具,就是兩張陳舊的椅子。蔣自在正忙著給一位大爺剃頭發、修面、掏耳,動作嫻熟,剃頭椅上的大爺半瞇著眼,似乎已打起了盹兒。

      11歲跟著父親學剃頭

      “那時候,修理頭發的人不叫理發師,叫剃頭匠。”蔣自在告訴記者,剃頭匠的手藝大多數是祖傳的,推、刮、剪、洗是基礎,修眉、掏耳、修腳等更有一手,而且一個剃頭匠的培育,比現在理發師的學習過程要艱辛得多。

      而蔣自在的剃頭手藝正是跟父親學來的。“我父親是跟一位莆田來的老師傅學的。1958年大陸炮擊金門時,全澳頭村的人都搬走了,莆田老師傅也搬走了,父親便自己開店。”蔣師傅指著店里一把原木色的老舊椅子說,這把椅子是那時莆田師傅留下的。

      “我大概11歲時,店里挺忙的,我就周六周日跟著慢慢學,從手持筷子學起。”據蔣自在回憶,反復練習手持筷子,來回搖擺,筷子和右手都要保持水平,要練到手上拿剪刀時,剪刀保持水平,不能左搖右擺,不然就會傷人傷己。“剃頭匠干的是頸上功夫,拿的是利器剪刀,半點馬虎不得。”

      “頸上功夫”不好學

      在蔣自在的工作臺上,記者看到了不同的刀片,剃頭、刮面、剃須的,而這些刀片都是蔣師傅自己磨的。他說,磨刀也是一門“必修課”。不會磨刀的剃頭匠就像不會修補漁網的漁夫。

      “磨刀不難,但是如何使巧勁磨刀卻是一門功夫,磨刀時講究前端用力重,后端用力輕,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然不僅使的力氣更多,而且磨出的刀看起來鋒利,一用卻還是鈍的。”

      到了改革開放初期,蔣自在便接下父親的店鋪,繼續從事剃頭的行當。截至目前,他已經堅持為人剃頭近40年。“幾十年的修煉,從給人剃光頭開始,我曾經也把人剃傷過,下一次就更加細心。”這份在青絲間游走的老手藝,蔣自在一學就難以割舍。

      價格更迭見證時代變遷

      歲月流逝。這些年,蔣自在用剃刀記錄著時間的流逝和時代的變遷。他剃頭的價格也在不斷變化。“從1962年的一角五分錢,到5毛、一塊錢慢慢漲,現在我收費10元,洗頭、剃頭、修面到刮須,也是這一帶最便宜的。”

      剃頭是一項技術活,考驗耐心、細心、靈活性,更考驗一個人的堅守。蔣自在告訴記者,對于這些老主顧,他不忍心讓大家久等,所以,他把電話寫在門口,電話一來,他家就在剃頭鋪的對面,走幾步就能到。他說,只要自己還能動,只要顧客有需要,他就會繼續堅守。

      特寫

      蔣師傅和老主顧

      “自在,我又來剃頭了。”說話間,門口走來一位本村的大爺,他叫蘇躍風,也是蔣自在的老主顧。“這里沒有空調,屋子也小,但我就喜歡來這兒剃頭,因為自在手藝確實好,刮面也很舒服。”蘇躍風說,在這里理了20年發,很喜歡蔣師傅的手藝。有時候,即使不剃頭,他也會到這里來,和蔣自在聊聊天、說說家常。

      另一位帶著孫子來的蔣女士則說,每次經過看到蔣自在的店,心里總覺得十分“安慰”———這就是他們世代生活著的地方,很多古老的行業消失了,但仍有一些保留了下來。

      “除了每天上門的客人,我偶爾也會提供上門服務,一般是給一些不便下床的老人或新生兒剃頭。”在理發室后門的墻上,記者看到了一個竹籃,蔣師傅說,這就是他出門裝剃頭工具用的,方便攜帶。

      “天熱時,客人比較多,一天經常要剃八九個,只要我還能拿穩剃刀,這家店就不關門。”談及剃頭店的未來,蔣自在則很淡然。他說,“最開始學這門手藝是為了生計,現如今生活好了,但40年的堅守已經成為一種習慣,是老主顧和我彼此間的習慣。通過剃頭,我認識了許多朋友,有些人離開澳頭了,還會回來找我聊天,我覺得挺好的。”

      剃頭鋪和老物件

      這家老舊的剃頭鋪究竟有怎樣的魔力,至今還能留住一部分顧客的心?答案或許就在于它“舊”,用當下的流行元素來說就是“復古”。一面鏡子、兩張老式理發椅、推子、剃頭刀……理發桌上的工具七零八落,但似乎又剛好在它們該有的位置。聽著收音機里的老式閩南語歌曲,剃頭匠和顧客咸咸淡淡地話家常,仿佛時光一下子慢了下來。

      “除了那把老椅子,這把藍色的‘老上海’牌椅子也有故事。”蔣自在清晰地記得,那是1977年自己從廈門火車站買來的,250斤重,以250元買的,當時算是“斥巨資”,畢竟那時候剃一次頭只要0.15元。

      責任編輯:黃仙妹

      最新廈門新聞 頻道推薦
      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
      福州老人替父輩臺灣老友掃墓70多年 一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一周熱點新聞
      下載海湃客戶端
      關注海峽網微信
      ?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14 舉報郵箱:service@hxnews.com

      本站游戲頻道作品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本站將在3個工作日內刪除。

      溫馨提示:抵制不良游戲,拒絕盜版游戲,注意自我保護,謹防受騙上當,適度游戲益腦,沉迷游戲傷身,合理安排時間,享受健康生活。

      CopyRight ?2016 海峽網(福建日報主管主辦) 版權所有 閩ICP備15008128號-2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編號:20070802號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海峽都市報(海峽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版權說明| 海峽網全媒體廣告價| 聯系我們| 法律顧問| 舉報投訴| 海峽網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友情鏈接:新聞頻道?| 福建頻道?| 新聞聚合
      国产亚洲大尺度无码无码专线| 国产成人精品曰本亚洲79ren| 亚洲中文字幕久久精品无码APP | jizzjizz亚洲| 亚洲中文字幕精品久久| 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11| 亚洲国产午夜精品理论片| 亚洲精品午夜在线观看| 亚洲男人天堂影院| 亚洲精品美女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亚洲免费无线观看日本| 亚洲综合一区二区国产精品|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水果派| 久久亚洲AV成人出白浆无码国产| 亚洲成人激情在线| 亚洲影院在线观看| 亚洲高清无在码在线无弹窗| 亚洲成a人片在线网站| 亚洲国产亚洲片在线观看播放 | 朝桐光亚洲专区在线中文字幕|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无线码| 亚洲国产精品ⅴa在线观看| 亚洲第一综合天堂另类专| 日本亚洲欧美色视频在线播放 | 亚洲网址在线观看你懂的| 亚洲精品免费视频| 亚洲精品成人久久| 亚洲一区免费视频| 亚洲色成人网站WWW永久四虎| 亚洲欧美aⅴ在线资源| 国产成人久久精品亚洲小说|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久久蜜臀 | 亚洲大香人伊一本线| 亚洲videosbestsex日本| 中国亚洲呦女专区| 久久无码av亚洲精品色午夜| 亚洲片国产一区一级在线观看| 亚洲深深色噜噜狠狠爱网站|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二三区软件 | 亚洲.国产.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最新亚洲人成无码网www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