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坐公交難辨哪路車 廈門盲人召喚“引路人”幫“盲”
海峽網10月15日訊 (海峽導報記者 范希平 文/圖)每年的10月15日,是“國際盲人節(White Cane Safety Day)”,西方俗稱“白手杖節”。據相關數據顯示,目前我國有1700多萬視力殘疾人,相當于每80人中就有一個“黑暗中的行者”。“國際盲人節”之前,導報記者走訪廈門部分盲人群體,關注盲人在出行、就業、社會交往、集體活動等方面遇到的不便。盲人朋友們普遍反映出行難,而出行難的問題都集中體現在乘坐公交車上,即多路公交車同時進站,難以判定哪輛公交車是自己想要乘坐的。盲人朋友們希望,公交車或公交站能夠引入類似“引路人”的引導系統,引導盲人朋友選擇公交車。
煩惱
除了尋醫問藥 她基本不出門
每周的周一、三、五上午7點多,家住廈門殿前的盲人張女士,總會摸出手機,摸索著按鍵撥打電話,與預約好的出租車司機通電話,然后摸索著出門,到醫療機構做血液透析。
張女士2000年得了Ⅰ型糖尿病,這種病血糖忽高忽低很難控制,飲食的攝入量要求需要控制得很精準,否則容易導致并發癥。不幸的是,張女士在2014年下半年喪失了視力,2015年下半年又得了尿毒癥。
張女士全盲,沒有任何視力,日常的一切都是摸索完成。如今,她能洗衣、做飯,日常生活基本能夠自理,別說打電話,她還能用盲人讀屏軟件玩微信,只是做飯時常常被油花燙傷。
在家里做事駕輕就熟,但張女士基本不出門,出門最頭疼的就是路不好走,緊張惶恐是常態,因此她輕易不出門。張女士說,出門就是上醫院,還有就是買藥,除了尋醫問藥,基本不出門。為了上醫院做血透,她專門訂了一輛車。好心的的士司機,總是把車子開到她家樓下,盡量方便張女士上下車。
盲道變“忙道” 走著走著“斷”了
詢問盲人朋友在日常工作、生活中遇到的不便,他們反映的首要問題基本都是出行難。
盲人朋友劉女士表示,盲道走著走著被樹枝、電線桿等截斷,車輛停放占用盲道,現在共享單車亂停亂放,也是經常侵占盲道,盲道變“忙道”的現象普遍存在。盲道建設時,點、線的分布也常出錯誤。再者,盲道設計建設未考慮實際地理環境等因素,還有就是盲道損壞修理不及時。
導報記者上網查閱得知,我國已經建立了全球長度最長、分布最廣的盲道。盲道一般由兩類磚鋪成,一類是條形引導磚,引導盲人放心前行,叫做行進盲道;一類是帶圓點的提示磚,提示盲人前方路線的空間環境將出現變化,叫提示盲道。
廈門市盲人協會涂主席表示,說到盲人出行,還是繞不過盲道這個老生常談的話題,有城市已將盲道納入相關部門聯合執法范疇,我們當然是希望今后盲道能夠越來越規范。
多路公交車進站 找不到想坐的車
盡管出行不易,還是有不少盲人朋友走出家門。盲人朋友之中流傳著一句話:身上摔倒的傷疤越多,心里得到的快樂越多。不少盲人朋友依靠頑強勇敢、過人的細心耐心以及敏銳的聽覺,走出了家門。
但是,盲人朋友到了公交站,又遭遇到難以克服的困難,終于等到了想要乘坐的公交車,但是幾輛公交車同時進站,分不清哪一輛是想要乘坐的公交車。廈門盲人協會涂主席表示,近來不少盲人朋友集中反映了這個問題。
思明區盲人協會副主席顧蘇強表示,公交車以前曾把喇叭聲外放,但可能是考慮噪音問題改掉了,其實如果把公交聲音外放音量,控制在城市背景噪音規定值例如40分貝之內,既不擾民,又可以解決盲人朋友分不清公交車的問題。
建議
在公交車站引入“引路人”系統
盲人小莊是廈門盲人朋友圈里的“名人”,因為小莊有“特異功能”:聽公交車發動機聲音辨認公交車。小莊說:“我偶然發現,不同的公交車,發動機聲音不同,當時很驚喜,于是我反復聽反復驗證,現在我能在經常坐車的公交車站,辨別是幾路公交車到站了。”憑借這項“神技”,小莊不但經常出門,還經常和盲人朋友約了一起外出吃飯、K歌。
但是,畢竟只有小莊一個人擁有這項“神技”。盲人朋友老趙說,現在的網絡技術,完全可以建設一個系統,我們暫且稱之為“引路人”系統,安裝在公交車站,有聲播放,告訴盲人進站的是哪路公交車;進而還可以開發一個軟件,讓盲人在手機上接收到這個系統的信號,讓盲人知道進站的是哪路公交車。其實這個有聲播放系統,對在公交站候車的所有乘客都是很好的引導。
聲音
盲人其實也是“多面手” 希望社會給予更多機會
盲人朋友出行難,工作就業就更難。傳統的盲人就業,多數人都認為是盲人按摩。但廈門市盲人協會涂主席表示,其實盲人能做的事很多,但是社會大多不了解,企業的用工崗位招人時,給盲人就業預留的機會并不多。思明區盲人協會副主席顧蘇強坦言,盲人就業狀況不容樂觀,很多盲人都只能待在家里,希望更多盲人朋友勇敢走出家門,希望社會給予更多包容,提供更多機會。
熱心盲人公益的志愿者劉小姐說,盲人可以做的事情很多,公益事業的發起人、音樂老師、制作人、鋼琴調律師、心理咨詢師等等,盲人其實也是“多面手”。盲人楊女士的職業是做網絡客服,專門為盲人朋友解答使用讀屏軟件遇到的問題。導報記者了解到,手機智能化時代,盲人朋友基本都能夠使用讀屏軟件輕松玩微信、交流信息。
盲人喪失了視力,但是聽覺特別敏銳,現在有很多盲人從事音樂方面的工作。以往盲人使用的樂器,是“瞎子阿炳”那樣的二胡。現在的盲人,很多操起了西洋樂器,玩的音樂也加入了很多西方音樂,例如“嘻哈”等元素,中西混搭,玩出自己的味道。
在廈門,有一支樂隊,由七位廈門籍或在廈門工作生活的盲人組成,他們當中有公益組織發起人,也有音樂制作人、教師及個體經營戶。這支樂隊叫晨昇逆光樂隊,為了宣傳“消除障礙、平等參與”的公益理念,讓民眾進一步了解盲人群體,10月15日國際盲人節之前,樂隊于10月13日晚在閩南大戲院舉辦了一場精彩的“黑暗”音樂會。
晨昇秘書長語嫣小姐介紹,廈門晨昇義工服務中心前身是一個由殘障人士組成的互助小團體,現在是以行為公益為主的志愿者組織。逆光樂隊是晨昇公益旨在踐行幫助殘障朋友們從內心真正強大起來,是有別于傳統物質幫助的心靈勵志幫扶助殘項目的落地試驗。“逆光”——逆流而上,心向光明。樂隊的7名成員,有參加過中國好聲音、網絡春晚制作的音樂達人,有歌喉美妙動聽的多屆歌唱比賽冠軍,也有詞曲演奏多項全能手。他們以征服黑暗為征程,用音樂來吶喊,一曲曲歡樂動聽的旋律證明,盲人也可以燦爛生活。
責任編輯:黃仙妹
- 廈門首個臨空跨境電商作業場所啟用 每單縮短24小時物流成本每公斤減1元2019-03-29
- 廈門二維碼門牌管理運用走在全省前列 “廈門模式”頂呱呱2019-03-29
- 廈門市自貿工作領導小組第19次會議和自主創新示范區領導小組第11次會議召開2019-03-29
- 臺灣至俄羅斯物流新通道開通2019-03-29
- 廢棄利樂包化身“七彩蝶” 近5000學生動手變廢為寶2019-03-29
- 廈門機場跨境電商監管中心正式啟用2019-03-29
- 廈門市自貿工作領導小組第19次會議和自主創新示范區領導小組第11次會議召開2019-03-28
- 連續11年位列第一 臺灣水果“登陸”廈門口岸最便捷2019-03-28
- 行內糾紛“內行”解 廈門已建立410個專業性調解組織2019-03-28
- 房源靠譜!廈門住房租賃交易服務官方平臺已通過專家驗收2019-03-28
- 最新廈門新聞 頻道推薦
-
廈門企業下月可領穩崗補貼 近期可在人社官網2019-03-30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