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從15條線路擴展到363條 廈門40年公交大跨越
海峽網訊 據海峽導報報道 (記者 崔曉旭 通訊員 左林)廈門公交,日新月異,改革開放40年來,線路從15條到363條,售票從專人賣票到刷碼乘車,站牌從鋁皮板到電子,車輛從鉸鏈式通道車到純電動公交車……廈門城市公交伴隨著城市建設和經濟規劃,快速發展,跨越提升。
目前,廈門公交集團運營公交線路(含BRT)363條,覆蓋島內外所有區域,日均客運量220萬人次。
●上世紀90年代的湖濱中路公交場站
線路從15條擴展到363條
1977年,廈門公交僅15條基本線路。40年來,根據廈門城市建設和新區發展,結合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和出行需求變化,業務不斷拓展,島內外一體化加快建設,不斷開辟、調整、優化,開通居民線路、上下班線路、就醫專線、學生專線、紅領巾專線、離退休老人專線、軍地共建文明專線、旅游專線等各類線路,連接島內外公共交通并形成島外四區環線。
2006年以來,開通進出島大站快線15條;2008年,運營快速公交,提升運能,提高效率,同時開通高峰快線和高峰專線,緩解高峰疏運壓力;2011年實行“村村通”,實現島外四區147個建制村“村村通客車”;2013年開始發展社區公交,解決社區居民出行的最后一公里問題;2016年開通公交專線,發展定制公交,提供差異化服務,滿足不同出行需求。
車票從人工售票到刷卡掃碼
40年前的公交車,有專人售票,售票員背著包,拿著票夾。那年,坐公交車一站只要2分錢。
●通道車上的售票員在賣票
1993年,公交票價實行一票制,改原來的分段計費為上車一律0.5元,為后來實行的無人售票打下基礎。
到了1994年,廈門公交車開通四條準無人售票線路;1995年首創分門上下車,全國先行,大大改善上下客的擁堵狀況。
1996年,廈門公交率先使用TM卡刷卡,又創國內公交刷卡先例;1998年全面推行IC卡,新開線路均實行無人售票,大大提高工作效率;2004年推行“小額支付卡”(即e通卡)項目,廢止公交IC卡自動收費系統,將公交自動收費項目并入新的e通卡系統。
40年后的今天,只要一臺手機,刷二維碼就能乘車了。
站點從鋁皮板站牌到電子站牌
一根電線桿、一塊鋁皮板站牌,這是40年前的公交站點。
1980年起,廈門城市公交先后興建市區各縣及近郊、遠郊主要站點乘客候車廊,但很多站點車站都是以一根電線桿、一塊鋁皮板為站牌簡陋指示。
1995年起,廈門有了不銹鋼廣告式候車廊,一年多時間就建起85座。
2004年公交體制改革后,公共交通場站(含公交樞紐站、首末站)、中途停靠站的統一建設、經營和管理、維護主要歸口公交場站有限公司負責;2014年起實施充電站、社會停車場、物業管理等項目的經營管理。
現在,廈門的公交站點簡潔、美觀,環島路的公交站點還極富創意,甚至還配備電子站牌。
車型從鉸鏈式通道車到純電動車
20世紀70年代,鉸鏈式通道車是城市公交的主力車型,這種連接而成的車輛載客多,負載量大,在之后的二十余年間與普通單車共同運行在城市公交線路。
1993年成立的公交總公司,開始投入、使用雙層巴士,1995年試行空調車,1998年起逐步淘汰通道車,新車選型以單車、中巴為主。
●改革開放初期的湖濱中路公交場站
到了1999年,廈門開始引進大容量、高科技、環保型的車型。2003年在全省范圍內率先引進10臺尾氣排放達歐Ⅲ標準的大容量金龍客車,2010年推廣清潔能源CNG公交車,2011年投放油電混合動力公交車,2014年開始投放LNG液化天然氣公交車。
2015年試點運行10臺6.6米純電公交車,此后不斷配套建設充電樁,并逐步加大純電動公交車投放比例。
(老照片由廈門公交集團提供)
責任編輯:黃仙妹
- 廈門首個臨空跨境電商作業場所啟用 每單縮短24小時物流成本每公斤減1元2019-03-29
- 廈門二維碼門牌管理運用走在全省前列 “廈門模式”頂呱呱2019-03-29
- 廈門市自貿工作領導小組第19次會議和自主創新示范區領導小組第11次會議召開2019-03-29
- 臺灣至俄羅斯物流新通道開通2019-03-29
- 廢棄利樂包化身“七彩蝶” 近5000學生動手變廢為寶2019-03-29
- 廈門機場跨境電商監管中心正式啟用2019-03-29
- 廈門市自貿工作領導小組第19次會議和自主創新示范區領導小組第11次會議召開2019-03-28
- 連續11年位列第一 臺灣水果“登陸”廈門口岸最便捷2019-03-28
- 行內糾紛“內行”解 廈門已建立410個專業性調解組織2019-03-28
- 房源靠譜!廈門住房租賃交易服務官方平臺已通過專家驗收2019-03-28
- 最新廈門新聞 頻道推薦
-
廈門企業下月可領穩崗補貼 近期可在人社官網2019-03-30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