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受家庭因素影響大 媽寶男:我內心的掙扎你不懂
海峽網訊 據海峽導報報道 眾所周知,“媽寶男”主要是指什么都聽母親的,母親說的都是對的,什么都以母親為中心的男人,有些時候也指那些被母親寵壞了的孩子。“媽寶男不是一天練成的,受家庭因素影響大,往往不是孩子自己能決定的,媽寶男也有自己的悲哀。”市民小康感慨道,直到出感情問題后,他才意識到,自己應該更有主見。
近日,小康向導報記者娓娓道來自己曾為一名媽寶男的掙扎。
1 母親從小限制我去玩耍
直到18歲進入大學,我才知道,我跟其他男孩子有些不太一樣,舍友們的自理能力都比我好得多,也不會每天跟自己的母親打電話報告各種情況。
我的母親,今年50多歲,是一個典型的閩南女子,漂亮大方,為人善良誠懇,她年輕時考上了大學并完成學業,在他們那一代人中,她算是一名出類拔萃的女孩子。
我的父親也個大學生,原本工作很好,前途無量,可惜因為一度酗酒賭博,曾失業在家,家里的經濟主要由母親支撐,而且之前父親春風得意時,曾作過一些出軌的事情,母親對父親失望透頂,兩人的感情,實際上名存實亡。
害怕離婚影響到我,母親沒有選擇離婚,她把所有的人生希望都寄托在我身上,希望我長大成才,最好能考上清華北大,生活上對我百般照顧,從未讓我做過任何家務活,甚至連削鉛筆之類的瑣事,也是她幫我做的。
在親戚朋友的同輩孩子中,我的學習一直是最好的,大家也都寵著我,而在以前,我都習慣這種以自我為中心的、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特殊待遇”。
但母親也管我管得很嚴格,恨不得每時每刻待在我身邊,即便到了初中,也不允許我自己和同學出去玩耍,擔心我遇到車禍,擔心我被影響變壞。到了高中,也是她在我身旁陪讀,我極少和同學有私下交流,除了以前一起玩過的兩三個小學同學,都沒有什么真正的朋友。
她的生活以我為中心,而且是絕對的中心,而我就在這種說不清楚的愛的牢籠之中成長。
2 女朋友受不了提出分手
高考后,我考上外地的大學,離開母親獨自生活,才知道自己和母親的相處方式,和大部分男同學并不相同。
母親一度想要陪讀,但最終因為工作等原因放棄,她也有些意識到我獨立能力差,想讓我磨煉一下,但實際上她又很放不下心,剛開始每天都會跟我打長途電話,詢問我在學校的學習和生活,對我進行“指導”。
當時的我,很依賴她的“遙控”,甚至一些證書考試,也讓她幫我查詢一些報考方式,而且覺得理所當然;在一些事情面前,我也總是咨詢她的意見,比如分具體專業等事情,也由她來決定,我都聽她的安排。
大學畢業后,我回到了廈門,也按照她的安排到了一家國企工作。到這里,我的整個人生,幾乎都是我母親決定的,我依賴她,而她指引或者說是控制我,沒有給我自主選擇權。
同樣依照她的安排,我去相親,遇到了前女友小靜。她各方面都還可以,比我大一歲,家里條件不錯,母親覺得她能照顧人,我也覺得她挺符合我的審美,性格也不錯,就按照母親的指導,追到了小靜。
但在交往過程中,小靜經常莫名其妙發脾氣,因為我不時在游玩、購物和感情交流中提到我母親,當時我覺得我母親生活經驗豐富,聽她話并沒有任何不妥,小靜卻覺得我是所謂的媽寶男,沒有男人氣概。
我們最大的分歧在我的就業問題上,小靜認識的一個朋友在一家大私企工作,對方公司想要招一個崗位,要求我這個專業的而且英語要求高,待遇比我當時的工作好很多,剛好我英語很好,也有了工作經驗,符合度很高,對方看過簡歷,也覺得面試通過率很高。
我有些心動,想要跳槽去這家公司,但我母親一聽說是私企,就拒絕了,還說國企比較穩定,私企容易倒閉。小靜覺得這是一個大好機會,反復游說我,說現在時代不一樣了,并不一定公家單位才好,視野應該開闊點,但我按照以前的行為模式,還是聽我媽的話,沒有跳槽,連面試也沒有去。
之后,我們還有類似的矛盾,最終小靜和我提出分手。
3 媽寶男的內心其實很掙扎
為了挽救這段愛情,我曾挽留過她,但她卻很決絕。
分手時她說,她雖然大我一歲,可以在一些方面多照顧我,但她終究是一個女孩子,希望自己以后的老公能有主見,能在婚姻和事業上有自己的判斷和責任擔當。
當時的我,對自己的生活思維根深蒂固,實際上沒能理解她,也沒花心思去理解她說的話。
后來,我為了擺脫失戀的痛苦,一有空就泡在圖書館里,各種書都讀,也看了一些情商和情感之類的書籍,才慢慢懂得我之前理解的世界,跟實際的世界,是差很多的。
我開始去反思我和母親的相處方式,開始自我反省,開始和母親在這一方面進行溝通,也開始幫忙做一些家務,嘗試一些改變,我想讓她知道我長大了,應該有更多自主權。
但母親對我的控制欲,并沒有減少,我確實也一時沒法也不能離開她嘗試自己的生活,我們之間有了一些矛盾。
父親現在仍像一個透明人,存在感很低。我希望母親把更多時間花在自己身上,可以去跳廣場舞,可以去游玩,多關注自己的生活,也讓我有更大的空間,但她很難改變多年來和我的相處模式,甚至顯得有些委屈,覺得把時間花在了我身上,還被嫌棄。有時候她還會說,她幾乎是一個人含辛茹苦把我培養成才,到頭來我卻不聽她話之類的話。
在我的一些生活事宜、相親以及工作變動等事情上,她仍是想要插手,而不是單純指導和幫助,直到我勇敢提出異議。這期間,她也經常和我產生矛盾。
我知道,母親的愛是無私的,毋容置疑的。但是在結婚這件人生大事上,“媽寶男”模式確實不太好,而且現在的年輕女孩,大多希望有自己的自主空間。
父母總會老去,兒女特別是兒子總要撐起一片天空,請更多媽媽在晚年的時候把時間留給自己,多做一些自己喜歡的快樂的事情,同時也給予孩子充分的自主權。
說自己的事情,也是希望更多家長在保證安全等基礎的情況下,注意培養孩子的獨立自主能力,并給予一定的自主權,與此同時培養孩子的責任承擔意識。
觀點交鋒
讀者陳薇(28歲):一直以為媽寶男純粹的就是不夠Man(有男人味),不夠有主見,但看了這個故事后,覺得一味地給人貼標簽是不對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成長路徑,會通過自己從小到大的經歷形成一套“算法”,從而作出各種決定。而“媽寶男”遇到事情時,大多數是母親包辦做決定,一路可能很順利,但是習慣了以后就開始依賴母親。到了婚戀期,當女孩子想要一個獨立自主的男生時,問題就顯而易見,女孩子會覺得他還沒“斷奶”,以后沒辦法作為家里的頂梁柱。這是原生家庭的影響,影響深遠,但是意識到時,我們是可以做出改變的。文中男主人公并不是不優秀,且經過挫敗開始反思,意識到自己的問題,開始學習獨立自主,并懂得承擔責任的意義,并做出溝通,我相信男主人公會是個不錯的對象。
讀者林落珞(25歲):我是一名教師,我認為,父母是陪伴孩子最久的老師,家庭的教育對于孩子的影響往往是最大的,孩子的成長需要學會承擔責任,對自己的責任,對家人的責任,對集體的責任,對社會的責任。而過于保護,只會讓孩子把很多事情當做理所當然,以自我為中心,不懂分享,不會換位思考,很多時候也過分依賴父母。家長應該適當放下,引導孩子自我健康成長。
讀者王慧(40歲):很多時候,父母的意見比較中肯,兒女出于孝心聽父母的話也沒錯,程度較輕的“媽寶男”模式也不一定是壞的。但對一些事,孩子還是要有自己的判斷思維和能力,去自己做選擇,也承擔選擇的后果。社會上有一些三四十歲的“啃老族”,這些人也大多還像個孩子,父母為了自己和孩子,千萬不要從小過度溺愛娃娃。
導報記者林彬彬實習生周小櫻整理
責任編輯:黃仙妹
- 拿不雅照逼迫勒索前女友 一男子涉敲詐被檢察院批捕2019-03-18
- 火星撞地球什么時候播在哪看 火星撞地球每周幾更新嘉賓名單2018-12-26
- 女孩花3千做情感挽回培訓 卻感覺跟前男友更疏遠2018-06-05
- 兒科醫生葉梅結局和褚子健在一起了嗎 葉梅扮演者曾黎資料2017-12-01
- 媽寶男是什么意思 媽寶男的10十大特征表現 怎么應對媽寶男2017-08-23
- 別看它萌,它被看做是目前最復雜最成功的AI機器人2017-05-18
- 《繁星四月》插曲《雨天》MV曝光 戚薇雨中獻唱2017-05-08
- 《我的仨媽倆爸》導演揭秘小成本劇走紅秘訣2017-04-29
- 戚薇動情演繹《繁星四月》 引領都市時尚風潮2017-04-20
- 人工智能新突破 機器人將有望“動感情”?2017-04-10
- 最新廈門新聞 頻道推薦
-
廈門企業下月可領穩崗補貼 近期可在人社官網2019-03-30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