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騙子的“春節套路”要小心 有人求“福”不成反被盜號
海峽網訊(文/廈門日報記者王玉婷、實習生陳婧怡、通訊員洪恒亮)你在集“福”,騙子悄悄埋伏;你在到處搶票,騙子給你下套。馬上就要過春節了,我市電信網絡詐騙警情明顯下降,但仍有騙子不消停。
昨日,針對近期外地出現的兩種專門針對春節前的詐騙套路,記者請市反詐騙中心為您分析提醒。同時,結合我市近十天的詐騙警情,民警為您送上春節期間的防騙錦囊。
套路1求“福”不得支付寶賬號反被盜
市反詐騙中心民警注意到這樣一個案例,江蘇南京鼓樓警方接到許先生報警,稱其為集齊五福卡被騙1000多元。許先生掃了多次還差一張“愛國福”,許先生開啟了“附近的人”功能,不停在“紅包地圖”活動頁面添加陌生人為好友。在添加了一個昵稱為“貝殼”的好友后,對方稱由于自己今天贈送的五福卡達到上限,需要許先生的手機驗證碼才能將“愛國福”轉贈許先生,求“福”心切的許先生立即將驗證碼發給“貝殼”。隨后,許先生收到的信息讓他傻了眼:他的支付寶密碼被修改無法登錄,銀行卡連續在異地消費,被扣款1000余元!許先生趕緊報警求助。
民警分析,許先生發的驗證碼,其實是對方重置他支付寶登錄密碼的驗證信息,他因此被盜號。
●提醒
民警提醒,涉及金錢交易時,一定要格外小心,并且要保護好手機收到的驗證碼。此外,騙子以“福”騙人還有以下手法:
1.借以互換“五福”誘導受害者掃二維碼加入微信群,當受害者掃描木馬病毒植入二維碼鏈接的頁面后,騙子盜取受害者的銀行賬戶、密碼等個人信息,進一步實施詐騙。
2.受害者在網上搜索到購買“五福”的QQ號,加入好友后,按對方要求發了不等金額的紅包,對方沒有兌現并將受害者刪除或拉黑。
3.冒充熟人向受害者發送短信,聲稱送受害者“五福”,并附上鏈接,當受害者點擊該鏈接后,騙子就會盜取受害者的信息,從而實施詐騙。
套路2搶票軟件搶的是你的信息
有人忙著集“福”,也有人忙著搶票。警方表示,1月27日晚,央視財經向鐵路總局證實,第三方軟件的相關機器特征已被識別并被實施限制措施。也就是說,買“加速包”搶票,錢白花了!
據央視財經消息,為了買到回家車票,不少人求助搶票軟件。這些第三方的搶票軟件通常會收取20-50元不等的加速服務費,但其實,第三方軟件搶票就是不斷刷新12306網站余票信息,從而為消費者搶票,但是第三方搶票軟件存在安全隱患,個人隱私信息得不到保障。
此外,民警分析,在搶票類騙術中,搶票軟件可能也是一個插件,技術門檻低,不法分子將病毒、木馬偽裝成搶票軟件,并以“免費”“秒殺”為幌子在社交網絡上散播,吸引用戶下載安裝。一旦中招,惡意軟件即可偷偷攔截用戶個人信息,導致用戶經濟損失。
●提醒
購買車票一定要選擇12306等官方購票網站,不要輕信其他渠道,不要使用所謂的搶票神器。市民朋友可在電腦、手機上安裝殺毒軟件來攔截病毒、木馬,測試網站是否為“釣魚網站”,個人信息一定要妥善保管。
套路3 “高價收游戲賬號”騙局鎖定學生
據市反詐騙中心統計,1月20日至1月29日,我市電信網絡詐騙警情呈明顯下降趨勢,其中,電信詐騙警情環比下降19%,同比下降68%;網絡詐騙警情環比下降30%,同比下降22%。
警方也發布了多發警情“前三名”,分別為涉及商品交易、貸款、征婚交友方面的詐騙。
多發警情“前三名”中,涉及商品交易的有37起,其中購買手機被騙13起,購買游戲幣、游戲裝備被騙12起。
春節將至,不少人有換新手機的想法,想通過網購的方式進行購買,隨后便聯系了一些網站、平臺上預留的不法分子的電話或微信,不法分子以保證金、手續費、運輸費等為由,要求受害者轉賬匯款。
此外,現在也是寒假假期,學生群體有相對充足的時間投入到游戲當中,這也讓不法分子有機可乘。不法分子一般打著“低價出售裝備”“高價收購賬號”“優惠代練”等幌子,引誘受害者上鉤。
●提醒
游戲交易要通過正規渠道進行,校方、家長也要盡到監督管理的職責;熱衷網購的朋友,要學會甄別網上的購物信息,不要輕信所謂的“低價”“折扣”等虛假信息,一定要通過正規渠道進行網購。
套路4 “春節來廈見面”是“殺手锏”
涉及征婚交友的16起警情中,有7起是騙子以“春節來廈見面”為由,要求受害者幫忙買動車票或飛機票。
騙子通過網絡交友(如微信、QQ等)、相親網站,編造出“高富帥”或“白富美”等虛假身份,在與受害者進行網絡交流,騙取受害者信任、確立交往關系后,選擇時機提出借錢周轉、家庭遭遇變故等各種理由,騙取錢財后便銷聲匿跡,“春節來廈見面”更是他們近期的“殺手锏”。
●提醒
交友時,一定要及時、認真核實對方身份,在涉及錢財問題時,不要輕信征婚交友對象的任何借口、說辭。多與身邊親友溝通、詢問。
套路5 “大額度免抵押”貸款誘你上鉤
多發警情“前三名”中,涉及貸款的詐騙34起,全部為受害者自己在網上填寫貸款信息后,騙子趁機找上門。
春節假期前,不少市民有資金需求,便想著通過網上申請貸款進行資金周轉。騙子正是看到了這種需求,以“大額度、低利息、免抵押”等為幌子,在網上散布虛假信息吸引受害者前往咨詢借款。受害者上鉤后,騙子就會以“手續費”“保證金”“交易流水”等為借口,要求受害者轉賬匯款。
●提醒
若確實需要貸款,請盡量通過銀行等國家正規金融機構申請,降低風險;不要輕信在網上或廣告上看到的所謂“無抵押,無手續費,免費貸款”等信息;辦理貸款時,預付利息和保險等要求都是不符合貸款規定的,當對方要求事先支付任何形式的資金時,要特別警惕。
責任編輯:黃仙妹
- 廈門警方一年挽回損失超2億元 打掉280個詐騙窩點2019-03-29
- 騙子惦記上了“特價機票退改簽” 警方繪出騙術流程圖提醒2019-03-29
- 用直播平臺交友她騙走暖男七萬2019-03-28
- 九大類型詐騙須提防 30歲以下年輕人上當受騙增多2019-03-28
- 三明100多名老人共被騙450余萬元,只因輕信這件事……2019-03-27
- 假借“申請廉租房” 南平延平區一男子詐騙14萬余元2019-03-27
- 投資購物平臺就能賺暴利?這波操作就是騙人的2019-03-27
- 男子在網上搜索申辦信用卡 被步步下套騙走7500元2019-03-27
- 臺灣一詐騙集團專向大陸女子行騙 共13人被起訴2019-03-27
- 上周有23名學生遭遇網絡騙子 一女生本想看演唱會被騙1.6萬2019-03-26
- 最新廈門新聞 頻道推薦
-
廈門企業下月可領穩崗補貼 近期可在人社官網2019-03-30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