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校校長定期在聽取思明分校班子成員意見。 勞林 攝
獲得廈門市教師教學技能大賽特等獎的分校生物老師范斌在輔導學生。 周明太 攝
新辦校不是野蠻生長,站在雙十總校肩膀上,雙十思明分校就是要傳承名校優質基因。要把最優秀教育資源輻射出去,不僅是教學資源,最優秀的老師,還有完中的體系優勢和百年教育的文化精神基因。要讓學校健康快速成長,要認同“教育共識”,尊重合作校自主權。總校除了派駐管理團隊負責日常教育、辦學管理之外,還以“一個輪次三年方式”,派出學科帶頭人和學科骨干定期全方位指導以及互派教師和換崗任教等等舉措,增強分校教師對于總校的認同感、歸屬感、凝聚力。全方位搭建合作交流平臺,捆綁總校強大的教研備課力量。依托總校完中建制優勢,促進初高中平穩過渡,實現學校精神文化傳承和規劃助力學生的優秀與成長。作為基礎教育建設“實驗田”,要傳承還要創新,反哺總校,這樣的教育才能面向未來,才有生命力。
廈門雙十中學思明分校,地處廈門島東部,是每天最早迎接太陽的地方,也是廈門原本的教育洼地。2008年建成后一直閑置。201 2年,思明區教育局找到廈門雙十中學,商定掛牌“雙十中學直屬分校”合辦學校。這一年,兩所學校開啟了市屬名校與城市區屬校合作辦學的先河。
所以稱為開先河之舉,是因為雙十思明分校的合作模式就“形神合一”。雙十思明分校現任校長楊柳峰說,雙十思明分校得到的是“雙份關懷,雙份滋養”,既有思明區政府的關懷,更有雙十中學總校精氣神的滋養。
“雙十直接派出管理團隊,一切運作跟雙十總校一樣”。雙十中學校長陳文強說得更明白,這是特區的“實驗田”,是名校的責任和擔當,只能辦好,“少走彎路”。新辦校不是野蠻生長,站在雙十總校肩膀上,雙十思明分校就是要傳承名校優質基因。雙十要把最優秀教育資源輻射出去,不僅是教學資源,最優秀的老師,還有完中的體系優勢和百年教育的文化精神基因。
一所名不見經傳的學校,開辦僅六年就變身成為一所中考成績連年位居廈門市思明區三強的“最好的學校”。這一成長模式和教育現象,體現了名校辦“新校”的“雙十經驗”。
認同“教育共識”“復制”教育精神各美其美
楊筱娟,雙十中學思明分校副校長,首批派駐分校的管理團隊成員。她回憶說,“當年可以說是白手起家,但是這樣的白手起家又是有底蘊和有底氣的‘白手起家’。”這里的“底蘊”就是來自于雙十總校百年的歷史傳承和人文積淀,這里的“底氣”就是來自于“雙十”這張城市名片在市民中的良好口碑。
當年首次招生,校門外還是泥濘不堪的土路,家長們沖著“雙十”這個響當當的金字招牌,投了信任票,選擇在一所全新開辦的學校就讀。
“新校如同一張白紙,雙十托管的責任和壓力同在。”陳文強說,要讓學校健康快速成長,要同心同向,尊重合作校自主權,實現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共建共管。總校除了派駐管理團隊負責日常教育、辦學管理之外,還以“一個輪次三年方式”,輪流派出學科帶頭人和學科骨干定期進行全方位指導,為雙十思明開出了“特殊通道”——互派教師和換崗任教等等舉措,用意就是增強分校教師對于總校的認同感、歸屬感、凝聚力。
這樣的認同是理念上的“教育共識”,是對教育情感、教育行為、教育精神的認同。楊筱娟認為,雙十思明的師資隊伍與雙十總校“神似”,教師愛崗敬業、關愛學生、細致入微和一絲不茍,這就是“復制”的碩果。
僅僅3年,雙十思明分校就異軍突起,回報了總校,也回報了社會與家長的一片信任,亮出了令人滿意的辦學成績:2015年和2016年,學校中考成績連續位居全市第一。2015屆267名畢業生,249人考入一級達標學校,其中,121人考入廈門雙十、廈門一中、廈門外國語三所高中。第二年成績進一步提升,358名畢業生中355人考上普高,190人上了“雙十”“一中”“外國語”。如果說前兩屆畢業生尚有“面試錄取”掐尖的“爭議”,那么2017年,雙十思明分校迎來第一屆沒有“面談”的畢業生,“不足”和“隨機抽簽”的生源“缺陷”,中考成績依然位居思明區三強,優良生多。在升入雙十高中部的學生中,排名前列的學生不在少數。2018年廈門文科第一名陳瑞玨正是這所學校的第一屆初中畢業生。
“責任、用心和傳承,努力4屆之后的沉甸甸教育教學質量,是雙十總校與分校促進教育認同,形成教育共識,達成質量統一的結果。”楊筱娟說,總校尊重思明分校的辦學實踐和發展需求,優勢互補、相互促進,使總校辦學理念和辦學特色在思明分校生根開花。
鋪好路跟著走 4級教研傾授名師經驗
在2018年最新一屆廈門市教師教學技能大賽中,雙十思明分校七名教師參賽,全部獲獎,其中五人獲得一等獎,一人獲得初中組特等獎。隨后代表廈門市參加省教師教學技能大賽,雙十思明分校教師同樣表現不俗,一人獲得一等獎第一名,一人獲得二等獎第一名。
“思明分校教師在重要比賽中異軍突起,表現搶眼,與總校的傳幫帶息息相關。”楊筱娟說,雙十思明分校的教師絕大部分都是“新入校”的青年教師,讓每一位老師敬業、樂業和專業,是總校和分校的一道工作難題也是必答題。總校以完中的體系優勢,與分校全方位搭建合作交流平臺,捆綁總校強大的教研備課力量,從結對子、一幫一,到集體備課、課堂教學、診斷性聽評課,逐步深入、逐步提升,把合作的各項工作內容細化,實行“全方位融合”和教育資源共享:總校退休教師組成的顧問團,經常到思明分校推門聽課、指導備課;構建市級、區級、總校和本校4級教研備課體系。“我們的集體備課是先參加總校的集備后回到本校,根據學情生情做微調。鋪好路跟著走,對于年輕教師而言,參加總校集備,這些寶貴經驗就像及時雨,在教學上就像有了指明燈,方向不會走偏。這成了分校成就的重要原因和優勢。”楊筱娟說。
每年雙十思明分校還會派出3~5名的年輕教師到總校跟崗學習。初二年段長郭偉程老師2013年入校,在帶完一屆學生后他被派往雙十總校跟崗一年。從入職開始,雙十總校會為每位新教師配備一名帶教老師,任何疑問都可以隨時請教。在跟崗期間,郭偉程還得到了總校教研組沈寶松老師等名師的精心指導,將自己的經驗傾囊相授。“學到的東西都應用到自己的年段管理中,非常受益。”郭偉程說。
陳嵐、范斌老師是分校英語、生物學科的備課組組長。入校時間也就五六年,但是他們成長迅速,如今已經是冉冉升起的教壇新星。2018年,他們雙雙在廈門市教學比賽中獲得一等獎。陳嵐很有感觸說,這一切都離不開總校名師們的教導和引領。總校名師們不僅通過教研備課、隨班聽課、互動評課等形式打好分校年輕教師的教學功底,在最后的備賽沖刺階段,更是不遺余力,將自己的備賽秘籍、臨場應變等比賽經驗傾囊相授。
雙十思明分校的教師培養絕不是閉門造車,而是鼓勵老師走出校門,走進名校。不僅到雙十總校,還到北京、上海、廣東、江浙、東北等教育發達的城市和地區,學習學校管理、新基礎教育和stem等新課程、新理論。3年來,學校72名教師已經有119人次的外出培訓。
“我們老師外出學習的頻率高,家長都會有些‘抱怨’,怎么每星期的課表都有變動?”楊柳峰笑著說,“對于老師來說,視野非常重要,可以影響他如何教書,如何對待學生。”
綁在同一棵樹 生成新的植株新的群落
2018年高考作文要求寫封信,通過時光瓶傳遞給2035年后18歲的他。而在雙十思明分校操場就埋藏著多個時光瓶,珍藏著學校六屆初一學生的信件。2013年起,雙十思明分校的每位初一學生,新年時都要給30年后的自己寫封信,裝入時光瓶,然后帶著夢想的激情開啟初中的征程。如今活動不僅僅停留在封藏時光瓶,而且已經逐漸豐富成新年的“啟航明天,圓夢雙十”品牌活動。
這個品牌活動其實是雙十思明分校基于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探索之一。“傳統上好初中評價就是看中考成績升學率。在雙十總校的育人理念影響下,我們提出的目標是為高中輸送合格人才,培養孩子能夠具備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楊柳峰說,這是對雙十總校“尊重生命,崇尚人文,熱愛科學,追求卓越,把學校建設成為師生生命成長和人生發展的幸福家園”辦學理念的堅實實踐,更是依托總校完中建制的優勢,促進初高中平穩過渡,進而實現學校精神文化傳承和規劃助力學生的優秀與成長。
學校把平時所有培養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活動都變成課程。例如品行課程包括開學第一課、行為規范養成、每日常規檢查;科技節等智能課程;封藏時光瓶系列志向課程以及社會實踐的毅勤課程等。
從人文與科學統一的視角,開展各種競賽活動和社團活動,雙十思明分校與總校實施“無縫對接”。
利用雙十總校的校友資源,思明分校從廈門美亞柏科請來目前世界上唯一一輛移動電子數據取證車“虎鯨號”;三安光電植物工廠的一個角落搬進了學校。3D打印機剛剛興起時,分校在總校的帶領下,在科技節請來這個神奇的家伙,開設3D打印選修課,組建3D社團;無人機剛出現時,學校就讓它們在校園的上空飛翔;2018年春季開學,迎接學生們的是一位叫小安的機器人……
“結成‘命運共同體’,不是捆綁在同一棵樹上,而是要生成新的植株、新的群落。”陳文強對此有著自己的遠見卓識,也給思明分校提新要求“壓擔子”:總校的引領作用突出在引導“命運共同體”中的學校,在“明辨”自身優勢的同時,“化用”自身的優勢;“化用”總校文化精華,找到學校發展、壯大的生長點和增長點。作為基礎教育建設的“實驗田”,要大膽做改革探索的事,不僅要傳承還要創新,甚至能反哺總校,這樣的教育才能面向未來,才有希望,這樣的校園文化才有生命力。
責任編輯:黃仙妹
- 廈門雙十中學和實小小學擬在翔安建校區 校址已選定2018-11-13
- 《人民的名義》版化學試卷在廈門雙十中學走紅 激發學生興趣2017-04-21
- 最新廈門新聞 頻道推薦
-
廈門企業下月可領穩崗補貼 近期可在人社官網2019-03-30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