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點贊!廈門市唯一對臺服務試點社區獲國家級榮譽
社區臺胞與居民朋友們親如一家。
臺胞參與社區活動,其樂融融。
社區開通“臺胞綠色通道”,為臺胞提供快捷服務。
海峽網訊 (廈門日報 本組文/圖 記者 葉舒揚 通訊員 王漪)前不久,高雄市長韓國瑜率領的參訪團來到廈門做生意、交朋友,在鷺島掀起一股“韓流”,上演了“兩岸一家親”的生動實踐。
一滴水,能折射太陽的光輝。在努力打造臺胞臺企“登陸”第一家園,為臺商臺胞帶來看得見、摸得著實惠的歷程中,我市唯一對臺服務試點社區——湖里區殿前街道興隆社區不斷涌現新亮點、上演新故事。
這個過程中,興隆社區立足臺商多、臺胞多的特點,以促進“兩岸一家親、同胞融合情”的社區治理理念,把公益行動作為同胞融合紐帶,用管家式的服務、親人般的關懷,吸引調動臺胞參與社區治理、小區治理,真正讓臺胞安家廈門、融入廈門、愛上廈門。
日前,國家民政部網站發布《民政部辦公廳關于公布優秀社區工作法遴選結果的通知》,公布了100個優秀社區工作法,湖里區殿前街道興隆社區的“對臺服務工作法”榜上有名。
以“融”為先
打造兩岸交流明星陣地
●故事:10歲那年就定居在這里,臺胞王乃仙見證了興隆社區對臺工作的不斷進步。早幾年前,她在社區、小區里以參與生活、興趣類活動為主,比如手工藝活動、健康知識講座、互動交流等。這兩年,她發現自己更多參與到了小區的治理當中,有了為小區環境改善建言獻策的機會,“我們臺胞更加有歸屬感了”。
如今,面對工作中經常接觸的臺商,王乃仙總是會自豪地向他們介紹興隆社區的“福利”。“希望他們都能來社區看看,他們一定會愛上這里。”
●亮點:讓臺胞們快速融入“大家庭”,是興隆社區所有對臺工作的起點和目標,一個服務于臺胞、為融合而生的“孵化基地”因此逐漸成型。名為“興隆之家”的兩岸交流議事廳,成了社區居民融合的重要集聚地,大家在此共商社區事務;由臺胞與本地居民共同設計的閩臺文化交流基地,打造了“唔里悟我”(有你有我)、“暇謐隆屋”(什么都有)等閩南特色文化陣地,定期舉辦兩岸文化沙龍、尋根茶話會讀書會等活動。
漸漸地,一位位臺胞走出了家門,打開了心扉。以此為契機,興隆社區努力營造“大家庭”氛圍,塑造了“社區是我家,建設靠大家”的精神風貌,培育臺胞的“主人翁”意識。與此同時,社區申請臺胞融合“以獎代補”專項資金,還發動臺胞參與社區公益活動,成立“銀發加油站”“店家同盟會”“愛心媽媽手工坊”“人文環境組”等公益“微社團”。種種舉措,都讓臺胞與本地居民的互動變得更融洽。
種種做法讓興隆社區成了兩岸合作交流的“明星陣地”。兩岸青少年夏令營、兩岸書法家書畫展、中秋臺胞聯誼會展等富有閩臺特色的文化活動在這里頻繁展開,社區工作者還前往臺灣取經學習,更和臺中市太平區興隆社區成為海峽兩岸姊妹社區,簽訂社區共建協議。
做“實”工作
臺胞積極投身小區治理
●故事:從臺北來到廈門的臺商李玫琦,在興隆社區經商、工作已經超過10年。這兩年,在她忙碌的生活節奏中,多出一項重要的內容——參與社區“店家同盟會”的活動。這個由社區牽頭、商戶積極參與的組織,致力于促進商戶間的交流。在這里,李玫琦認識了許多新朋友,和他們分享自己的經歷、理念,常常是她一天中“最開心的事”。
“是社區給大家建立了交流的平臺,一直都很感謝他們的付出。”最近,她時不時就會去“串門”,跟熟悉的社區工作者們交流體會,“畢竟我們都是‘一家人’。”
●亮點:“店家同盟會”的開展,只不過是興隆社區加強引導注入活力、拓寬臺胞參與平臺的一個縮影。通過網絡平臺征集、上門征集、發放征集表、開展提案大賽、召集民意征集會等多種方式,社區廣泛征集臺胞意見,激發臺胞參與社區、小區治理的熱情。他們鼓勵臺胞參選小區業委會或擔任物業顧問,在定期召開的社區、業委會、物業三方聯席會中邀請臺胞出席,還鼓勵臺胞加入社區社工服務。于是,社區吉祥物設計征集、共創家園美景、科普文化節、臺灣美食節等活動上,都有社區臺胞活躍的身影。
臺胞志工服務成了興隆社區的一大特色服務品牌,以臺胞媽媽為主體的“馬路天使”、以慈濟志工為主體的“綠色環保”、以臺灣音樂老師為骨干的“文化傳播”、以臺灣博士醫生為骨干的“健康彩虹”等臺胞志愿服務小分隊相繼涌現。通過“專業社工+臺胞志工+社區志愿者”相結合的方式優化志愿服務,帶動提升了整個社區的志愿服務水平。
臺胞的積極融合,為共治共管機制的建立打下了基礎。興隆社區成立了社區發展理事會,吸納臺胞成為理事,共同協商社區事務,讓臺胞參與社區事務決策。近幾年,社區更是在全省率先聘請臺胞熊麒擔任主任助理,通過他將臺灣社區治理好的理念、好的做法引進來,帶動了越來越多的臺胞為社區、小區發展獻策獻力。社區還在臺胞居住相對集中的樓幢推行小單元臺胞自治,成立了“臺胞樓幢理事會”。
心靈相“通”
小區秘書貼身服務臺胞
●故事:“剛來的時候人生地不熟,是社區的工作人員給了親人一般的溫暖。”兩年前,臺灣青年設計師沈宗賢聽從表哥的建議,從家鄉臺南來到廈門,定居在興隆社區。在這里,社區工作者就像“管家”, “申領臺胞居住證、創業的政策優惠,都幫我提前想好了喔!”沈宗賢告訴記者,在這里生活,“簡直比臺南還適應”。
事業漸有起色的沈宗賢,一心想著如何回報社區的關心。機會很快來了——不久前,沈宗賢的設計工作室就主動請纓,參與居住小區垃圾分類“環保屋”的設計、建設,為“新家鄉”的小區治理工作添一份力量。“我一定會把這里的好,告訴更多的同學、朋友。”
●亮點:促進居民融合、拓寬參與平臺的目的,就在于增強臺胞對社區的認同,成為推動小區治理更進一步的催化劑。為此,興隆社區不斷加深服務力度,開辟對臺服務直通窗,充分照顧臺胞的需求——社區辦事服務大廳專設對臺服務窗口,為臺胞提供醫保、辦證、出行、子女就學等綠色通道;19名社區聯絡工作員(小區秘書)與臺胞家庭直接對接,將社區服務觸角延伸到臺胞家門口;向臺胞免費開放社區圖書館、健身房等社區公共服務資源,滿足臺胞多樣化、個性化需求……
更精細化的服務走進臺胞生活。興隆社區專門成立以臺胞個人名字命名的調解工作室,聘請臺胞專業人士擔任調解員,還吸納小區黨支部、業委會、老年人協會、物業公司成員加入調解小組協助調解工作。以兩岸相融共生為切入點,社區為調解員們開展了社會制度、法律法規、文化理念等方面的專門培訓,幫助臺胞臺屬解決矛盾糾紛。而搭乘“臺胞點題”“臺胞意見箱”、臺胞“心愿墻”等載體,社區服務流程實現電子化,真正為臺胞解決后顧之憂。
努力終有回報。可以說,興隆社區扎實開展的“對臺服務工作法”,牢牢抓住了臺灣年輕人的心,也就牢牢抓住了社區臺胞融合的美好未來。
責任編輯:黃仙妹
- 廈門四月起出入境證件“全國通辦” 20分鐘搞定2019-04-02
- 兒童科藝機器人大比拼 廈門29所學校的77支代表隊238人參賽2019-04-01
- 贊!廈門73所中小學角逐綠茵賽場 足球聯賽精彩不斷2019-04-01
- 廈門“忠厚男”不爭氣愛賭博還酗酒,婆家竟勸她“換個思維”2019-04-01
- 過境廈門免簽單月人數創新高 韓國旅客最多2019-03-31
- 廈門首個臨空跨境電商作業場所啟用 每單縮短24小時物流成本每公斤減1元2019-03-29
- 廈門二維碼門牌管理運用走在全省前列 “廈門模式”頂呱呱2019-03-29
- 廈門市自貿工作領導小組第19次會議和自主創新示范區領導小組第11次會議召開2019-03-29
- 臺灣至俄羅斯物流新通道開通2019-03-29
- 廢棄利樂包化身“七彩蝶” 近5000學生動手變廢為寶2019-03-29
- 最新廈門新聞 頻道推薦
-
廈門四月起出入境證件“全國通辦” 20分鐘搞2019-04-02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