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網訊 (廈門日報 本組文/記者 徐景明 本組圖/記者 王協云)后溪長途汽車站主站房下面安裝了步履走行器頂推設備,采取交替頂推技術,幫助建筑物旋轉平移。
伴隨著車站主站房行至“終點”,昨日,國內最大、最重的單體建筑旋轉移位工程——后溪長途汽車站主站房平移工程最為關鍵的平移階段圓滿完成。
后溪長途汽車站位于廈門北站西北側,是服務島外集美同安的一級客運站。相關部門介紹,該車站原本處在規劃福廈高鐵站的主線上,為避免拆除和重復建設,采用旋轉平移方式,將車站主站房移至新址。
該工程由中建一局與上海天演公司以聯合體方式承建。據兩家公司介紹,項目總旋轉平移面積2.1萬平方米,平移重量達到3.018萬噸,旋轉90度,最遠平移距離288米,2月21日啟動平移,3月31日基本完成,昨日對外宣布平移就位。平移前,車站是坐東朝西;平移后,車站變為坐南朝北。
業內人士表示,后溪長途汽車站平移工程的順利實施,在滿足安全性和適用性前提下,使資源消耗最小、環境影響最低、經濟和社會因素相協調,為未來此類項目實施積累了重要經驗,具有里程碑意義。
本報記者為您揭秘這次“最牛搬家”。
汽車站主站房平移過程
▲平移初始:
從高空俯瞰,原本的主站房如同一架小飛機,坐東朝西。
▲平移過半:主站房旋轉45度。
▲平移接近尾聲:
主站房將和預先建設好的新地基對接。
▲平移階段完成:
歷時一個多月,主站房最終旋轉90度,坐南朝北。
揭秘1
切割位置怎么選?
安全經濟是前提,主站房和兩層地下室一起移
后溪長途汽車站平移方案幾經論證比選,最終確定將該站主站房整棟樓連同兩層地下室一同平移。
施工方介紹,后溪長途汽車站是一個長方形建筑物,規模較大,且首層結構柱間跨度達到18米,如果以傳統方式,從正負零(地面層)的標準進行切割、平移,那么建筑的整體穩定性較差,同時,建筑正負零板承載能力不足,難以支撐3.018萬噸的“身體”。
“相比之下,地下二層柱距較小,而且,該層底板下具有穩定的基礎,我們把切割位置選在地下二層,將主站房的3層地上建筑連同2層地下室一起平移,能夠最大程度地保障平移安全。”施工方介紹。
此外,從經濟實用的角度出發,從地下二層切割的方案,不但能夠比較好地保護建筑物內的裝修、增大平移面積,而且能大幅減少平移后的修繕工作。
揭秘2
龐然大物怎么旋移?
安裝532個步履走行器,電腦控制“前行”
后溪長途汽車站主站房重達3.018萬噸,就荷載而言,相當于同時平移四個水立方,那么,如何安全地讓這個龐然大物動起來?
項目部介紹,為了解決這一難題,他們創新將交替式步履走行器頂推設備運用到平移之中——站房下面安裝了532個步履走行器,根據實際荷載情況有序地分布在129個頂推點,每一個步履走行器可以橫向平移一個活塞長度。
之后,施工人員將這些步履走行器分成A、B兩大組,統一用電腦控制。A組抬起,B組載著建筑物平移一個活塞長度。之后,A組落下支撐,B組抬起復位活塞,A組再載著建筑物平移一個活塞長度。“一個活塞長度大概是幾厘米,每走一步都要反復確認是否到位,所以,每天24小時不間斷施工下,后溪長途汽車站每天旋轉平移一二十米。”施工人員說。
這種交替頂推技術,能夠幫助建筑物旋轉平移時,隨時調整方向和高度,同時還降低了傳統平移對滑道精度的要求。
揭秘3
怎么做到不跑偏?
設計糾偏裝置,讓建筑物一邊走一邊糾偏
其實,業內人士非常清楚,后溪長途汽車站這樣一個龐然大物,一般的橫向或者縱向平移,難度就已經很大了,而且,它還要旋轉90度,為了讓其不跑偏,可謂難上加難。
“我們精心設計了一款限位糾偏裝置,可以讓建筑物一邊走、一邊糾偏,這樣一來,建筑物走到最終位置時,能夠和預先建設好的新地基精確對接。”施工方介紹。
據悉,在實時糾偏當中,項目部選用物聯網+遠程移位監測系統對平移進行實時監測,嚴格控制主站房結構的變形、位移和裂縫變化,控制風險;為了實現高精度同步安全旋轉平移,項目部采用PLC(可編程邏輯控制器)移位電腦控制技術,精確控制每一個頂推點的位移距離,讓各個點都有相同的角速度。
鏈接
旋轉平移四步驟
沿著平移范圍挖出一個巨大的基坑,在基坑里先行施工樁基;
在移動范圍內,鋪設26條下滑道軌道梁及2條限位梁;
用上托梁將建筑物整體托起來,安裝步履走行器頂推設備和其他平移設備;
平移的主站房和其他周邊建筑物切割分離,利用電腦控制步履走行器頂推設備,讓主站房一步步地“走”到最終位置。
責任編輯:趙睿
- 最新廈門新聞 頻道推薦
-
廈門2號線25日即將運營 近27萬試乘市民點贊便2019-12-28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