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看人收費 思明區金雞亭有個“任性”理發師
海峽網4月15日訊 (海峽導報記者 康澤輝 林墨涵 通訊員 黃心潔文/圖)“小梅啊,我來啦,有空理發沒?”這是廈門思明區金雞亭社區“一剪梅”理發屋的日常。
來的,不管是男女老少,都對這位叫小梅的理發師非常熟絡。這小梅理發收費,可說是“任性”。年紀大的,或是環衛工人,時常是半價,碰上沒有退休金的老人,都是隨意給,甚至不收錢。
這幾年,她每月固定抽空參加各類志愿服務,經常要上門為特殊群體義務理發,她說,“只要義工組織找我,我都不會推辭”。
任性:看人收費,困難老人隨意給
一張座椅,一張洗頭的躺椅,還有一個置物架,這些統統擠在4平方米的“一剪梅”理發屋內。兩個人迎面,都要側身。
可就是這么局促的理發屋,人氣卻頗旺,每天都有10人左右光顧,春節前后,一天能有20多人。
昨天,導報記者來到現場時,多數是老人,看著也都是熟客。他們一邊坐著,一邊和小梅嘮起家常。
小梅手上的活沒慢下來,嘴上搭著話。心細的她,通過這些對話,了解著老人們的身體及生活情況。
碰上一些年紀較大的老人,或者環衛工人,她經常是半價,“收個意思”。若是沒有退休金的困難老人,就讓對方隨意給,甚至是不收錢。“少賺點錢,沒關系的。”休息時,小梅笑著告訴導報記者。
今年40歲的楊小梅,1996年來到廈門一理發店當學徒。2004年,嫁給了廈門郎后,小梅將自家的儲藏室利用起來,改造成了理發屋,取名為“一剪梅”。那時候,熱心腸的小梅就養成“看人收費”的習慣,對特殊群體少收費甚至不收費。
周邊的老人們來了,都成了老顧客,還介紹給了老閨蜜、老兄弟。有些人搬離了小區,還特意每個月都來找她理發。
堅持:熱心積極,上門為老人理發
理發,讓這個外來媳婦,和大伙兒很快“打成一片”。2005年,小梅成了金雞亭社區計生協會小組長,她也更加積極地在為居民排憂解難。
對于一些年紀大、行動不便的老人,小梅心有體恤,主動上門服務。有對老夫妻住在別的小區,身體不好。此前每個月,小梅都要上門為他們理發,還幫他們按摩按摩身子。她不肯收錢,老人硬塞錢給她。這樣的日子堅持了五六年,直到這對老夫妻先后去世。老人臨終前,她上門為他們理發。很多人覺得忌諱,但她認為是在做好事。
而社區內還有一對九旬老夫妻,也是小梅的“忠實粉絲”,指定要她理發。“像小孩子一樣,我還沒到,遠遠就看到他們在門口張望。”小梅說,“老人家都起得早,有時早上六七點就打電話給我,讓我上門理發,我起來洗漱整理也要時間,1小時內能接到5個催促電話。”說到這里,小梅笑了起來。
上門理發的服務費,小梅也是“看著給”,10元、20元都有,如果路途遠的,才多收點。其實,早在10年前,廈門上門理發費用就超過50元了,但是小梅不在乎。有些路遠又偏僻的,還要打的去,“賺的錢還不夠來回路費”,不過她并不在意。
有愛:投身公益,每月固定義務理發
開店理發、上門理發,如今小梅還每月固定抽空參加各類志愿服務活動,義務理發,她說,“只要有義工組織找我,我都不會推辭”。
不管是鼓浪嶼,還是廈門港,她都不辭奔波。一些老人臥病在床,別的理發師“給錢都不去”,小梅卻“主動請纓”,公益越做越遠。
廈港片區巷窄彎折,一些老人出行不便。小梅知道后,跟著思明區城市義工們,上門義務理發。
“真的是走南闖北,每一戶都離得很遠,要走很多路,爬很多坡,還都沒電梯,全靠爬上去剪。”小梅說,“特別是天氣熱的時候,爬完六七樓,還要在悶熱的屋里理發,挺辛苦的。”但是,一想到這是做好事,她就很有動力。
不僅在金雞亭社區,其他社區開展志愿服務活動,只要叫她,她都會參加。
“半天下來,就要理十幾個頭。”但是小梅早已適應了這樣的強度。說起她來,店里的顧客個個給她點贊。但是她擺擺手,謙虛道:“我沒有很偉大,力所能及而已,沒想那么多。”
責任編輯:黃仙妹
- 平安產險福州中心支公司:“莓”好生活,“益”起平安2019-04-16
- 蔡徐坤粉絲退B站是真的嗎?蔡徐坤粉絲為什么退出B站官微回應2019-04-13
- 平安產險升級公益平臺,推出家鄉公益、農產品扶持計劃2019-03-25
- 愛家愛崗愛行善李海英:“上蒼”賜予的好心人2019-03-25
- “情暖春陽時 濃濃敬老情”公益活動溫暖進社區2019-03-10
- 放棄空閑時間致力公益 女子6年組織參與數百場活動2019-03-04
- 最高檢:突出辦理環保食藥安全領域公益訴訟案件2019-02-27
- 辭去北京好工作 北大畢業生攜妻返鄉做公益2019-02-25
- 福清三山鎮鄉賢好樣的 捐款1600萬元發展公益事業2019-02-21
- 快遞小哥張端玲:省吃儉用做公益 日行一善暖人心2019-02-14
- 最新廈門新聞 頻道推薦
-
10分鐘面試拿下科考名額 廈16歲女孩將赴貝加2019-04-16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