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廈門強化科技供給激勵企業研發投入 最高補助800萬元
我市不斷健全創業孵化服務體系,圖為廈門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主園區效果圖。(廈大科技園供圖)
廈門網訊 (廈門日報 記者 吳君寧 通訊員 黃穎曾 廣明)創新成為新一輪區域競爭的最大砝碼,也將成為驅動高質量發展的最強力量。日前,我市正式印發《廈門市加快創新驅動發展的若干措施》(簡稱《若干措施》),健全創新機制,進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記者從市科技局獲悉,今年我市力爭全社會R&D(研發)投入占GDP的比重達到3.45%,新認定國家高新技術企業200家,新培育科技企業孵化器10家以上、專業化眾創空間30家以上,技術交易額達70億元規模。
《若干措施》激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鼓勵建設高水平創新載體、新型研發機構、科技企業孵化器、福建省實驗室及科技金融體系等,大力培育高新技術企業等一系列舉措,將以高質量科技供給不斷增強經濟創新力和競爭力,推動我市產業高質量發展。
加大新舊動能轉換力度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
企業是新舊動能轉換主力軍。2015年我市在全省率先實施企業研發費用補助政策,大力支持企業研發投入,近四年來全社會R&D(研發)投入大幅度增長,年均增長超過15%;科技成果大量增加,年均增長40%。2018年,我市每萬人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達27.5件,為全國平均的2.4倍、全省的2.8倍;技術交易額70.8億元,占全省63.83%。實現了90%的科研經費由企業投入、90%的科研項目由企業實施、85%的科技成果來自企業,企業成為研發主體。
《若干措施》激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建立起與企業產值、研發投入等生產經營情況相掛鉤的創新激勵機制。該政策以“普惠與重點”相結合方式,引導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增強市場核心競爭力。根據企業年度享受稅前加計扣除政策的研發費用數額,按照基礎補助和增量補助相結合的方式予以扶持。其中,基礎部分按10%、增量部分按12%補助。對主營業務收入20億元及以上且年度研發經費投入在5000萬元及以上的大型企業,補助最高限額為800萬元;其他企業最高限額為250萬元。
鼓勵高水平創新載體建設提供雙創重要支撐
廈門生物醫藥產業協同創新創業中心規劃圖。(市科技局供圖)
近年來,我市圍繞“雙千億”工作,加快建設一批對產業具有重要支撐作用的重大科技創新平臺和公共技術服務平臺,以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截至目前,我市已策劃3家福建省實驗室,爭取今年啟動建設一家;建成投用85個科技創新及公共技術服務平臺。同時健全創業孵化服務體系,加快生物醫藥產業協同創業中心、廈門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兩岸集成電路自貿區產業基地等一批特色科技產業園,預計今年可新增孵化場地面積40萬平方米。
《若干措施》鼓勵建設高水平創新載體,對經確認的省、市級重點實驗室,依托民營企業建設的,給予一次性200萬元資助;依托高校、科研院所、醫療機構和其他法人單位建設的,給予一次性100萬元資助。經績效考核評估優良的省市級重點實驗室,分別給予50萬元、20萬元獎勵。對新獲批建設的與廈門產業緊密結合的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國家臨床醫學研究中心,給予一次性1000萬元資助;經國家考核評估優秀的,給予一次性200萬元獎勵。根據《若干措施》,我市還將按照省政府部署,積極爭取在能源與環境材料、生物醫藥、海洋科學、集成電路等我市具有比較優勢的領域和產業建設福建省實驗室。按照國家、省實驗室建設要求,在實驗室用地、用房、基礎設施、人才引進和成果轉化等方面予以政策和資源支持。
為鼓勵建設科技企業孵化器,《若干措施》對新認定的省、市級科技企業孵化器給予100萬元一次性獎勵(省級與市級不重復獎勵),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補足至300萬元。新建設或改擴建科技企業孵化器、專業化科技企業孵化器內配套建設的公共技術服務平臺,按《廈門市促進科技企業孵化器發展實施辦法》給予一次性補貼。鼓勵科技企業孵化器培育高新技術企業,對在孵或當年畢業企業獲得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認定,按照每家20萬元的標準給予孵化器一次性獎勵。
此外,《若干措施》鼓勵創辦新型研發機構。圍繞生物醫藥、物聯網、大數據、集成電路、人工智能、新材料和新能源等重點領域,國內外高校、科研院所、企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等各類創新主體在廈建設市場化運作、具有獨立法人資格新型研發機構的,給予一次性100萬元初創期建設經費補助;經確認為重大研發機構的,一次性補足至500萬元。給予研發機構非財政資金新購入科研儀器、設備和軟件的購置經費50%后補助,5年內新型研發機構最高3000萬元、重大研發機構最高5000萬元(非獨立法人的最高2000萬元)。
大力培育高新技術企業推動高質量發展
我市在全省率先實施企業研發費用補助政策,大力支持企業研發投入,圖為位于艾德醫學檢驗所內的實驗室。(記者吳君寧攝)
創新要見群山,更要見高峰。我市持續加大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力度,去年認定國家高新技術企業694家,實現凈新增201家,至此,全市資格有效國家高新技術企業達到1626家,占全省42.79%。新培育市級科技小巨人企業155家、省級科技小巨人領軍企業150家,全市市級科技小巨人企業達到692家、省級科技小巨人領軍企業442家。
《若干措施》進一步健全我市“科技型中小微企業-市級高新技術企業-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小巨人領軍企業”的“全周期”梯次培育體系。對備案為市級高新技術企業且之前未認定為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的,給予一次性5萬元獎勵;對認定為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含重新認定)的,給予一次性10萬元獎勵;對認定為市級科技小巨人領軍企業的,給予一次性20萬元獎勵。
此外,《若干措施》鼓勵行業領軍企業承擔國家級創新項目。支持行業領軍企業(位居全國行業前三)牽頭承擔實施國家重大科技專項和重點研發計劃項目,根據《福建省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推進創新驅動發展七條措施的通知》的規定,按企業所獲得國家實際資助額1:1的比例給予配套獎勵。
推動建立科技金融體系提升金融服務水平
近年來,市科技局與市財政局聯合出臺系列政策,完善我市科技信貸扶持手段,緩解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分散科技創新創業風險。目前,我市已初步建立起“科技信貸+科技保險+科技創投基金”的科技金融產品體系,將科技企業的平均融資成本降低40%。
《若干措施》指出,我市要按照“政府引導、市場運作、風險共擔”的原則,積極打造為科技型中小微企業服務的專業融資增信平臺,推動建立適應科技創新需求的科技金融體系。設立總額4000萬元的科技擔保貸款、科技保證保險貸款風險補償金,承擔貸款本金損失的40%。加強科技保險對創新保障力度,拓展科技保險種類,提高企業保險意識。對科技型企業投保相關科技保險給予保費40%比例補貼,每家企業每年補貼最高30萬元。
同時,我市進一步壯大科技成果轉化與產業化基金、科技創業種子暨天使投資基金規模,鼓勵、引導各類市場化股權投資機構投資我市科技型中小微企業,給予開辦、經營、投資多方面獎勵,提供風險補助,以及企業、個人方面稅收優惠。加強科技保險對創新保障力度,拓展科技保險種類,提高企業保險意識。對科技型企業投保相關科技保險給予保費40%比例補貼,每家企業每年補貼最高30萬元。
【數據】企業研發投入年均增長超15%
2015年我市在全省率先實施企業研發費用補助政策,大力支持企業研發投入,近四年來全社會R&D投入(研發)大幅度增長,年均增長超過15%;科技成果大量增加,年均增長40%。2018年,我市每萬人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達27.5件,為全國平均的2.4倍、全省的2.8倍;技術交易額70.8億元,占全省63.83%。實現了90%的科研經費由企業投入、90%的科研項目由企業實施、85%的科技成果來自企業,企業成為研發主體。
責任編輯:唐秀敏
- 福建對企業研發投入實施分段補助 加快轉型升級2017-03-24
- 福建“真金白銀”支持企業研發 實施分段補助2017-03-07
- 福建“真金白銀”支持企業研發 對研發投入實施分段補助2017-03-07
- 最新廈門新聞 頻道推薦
-
2019廈門企業百強開評 注意查看申報條件申報2019-05-30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