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與金門通電通氣通橋
海峽網6月17日訊 (海西晨報記者 陳翠仙)14日下午,廈門發布了《廈門市關于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的若干措施》(以下簡稱《若干措施》),提出45條具體措施,在探索兩岸融合發展新路上走在前、做在先,努力把廈門建成臺胞臺企登陸的第一家園。
記者了解到,今年5月,福建出臺《關于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的實施意見》,廈門對此進行落實、細化,出臺了《若干措施》。該措施既“著眼大局大勢”,又“注重落實落細”,在“新、實、通、融”四個字上下功夫。
《若干措施》共有45條措施,主要包括三部分:提升廈臺“四通”,打造臺胞臺企登陸第一家園;造福臺灣同胞,為臺胞臺企提供同等待遇;深化文化交流,增進臺胞對民族、國家的認知和感情。
《若干措施》提出,要推動與臺灣經貿合作暢通、基礎設施聯通、能源資源互通、行業標準共通,實現與金門通電、通氣、通橋。比如,推動建設廈金通關合作試驗區,支持金門高粱酒和馬祖高粱酒擴大在廈門的銷量,推動廈門至高雄、澎湖郵輪航班常態化,增開廈門至高雄的客滾航線,推動廈臺海鐵多式聯運,推進廈門至金門海底光纜啟動商業運營等。
《若干措施》提出,要像為大陸百姓服務那樣造福臺灣同胞,建成落實臺胞臺企同等待遇的示范區。比如,臺胞憑臺灣居民居住證享受廈門居民購房同等待遇,支持臺企和臺灣居民自行在大陸申請知識產權,進一步擴大對臺招生規模,支持臺灣教師來廈執教,鼓勵臺灣醫護人員來廈執業,滿足臺胞子女就學需求等。
《若干措施》提出,要與臺胞積極交流互鑒,加深相互理解,增進互信認同,共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比如,擴大尋根謁祖、族譜對接、民俗文化等交流,修繕活化“臺灣公會”舊址,設立兩岸交流展示館、臺灣青年創業館,加強國家級閩南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建設,推動廈臺共同傳承弘揚閩南文化等。
廈門市臺商協會會長吳家瑩認為,兩岸一家親,《若干措施》在落實和細化臺企臺胞同等待遇方面更具操作性和實用性,尤其關注到了臺胞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他表示,在廈廣大臺胞也都期盼能盡快參與進來,為將廈門建設成臺企臺胞登陸第一家園貢獻一份力量。
責任編輯:黃仙妹
- 兩岸學者聚首廈門探討21世紀海上絲路機遇2019-06-16
- 閩西南五市攜手招臺灣人才 最高年薪150萬2019-06-16
- 第十一屆海峽論壇在廈門開幕 活動精彩紛呈2019-06-15
- 《廈門經濟特區社會信用條例》本月起施行2019-06-11
- 廈門港吹響招商引資“集結號”2019-06-11
- 廈洽會首開絲路投資館2019-06-10
- 海風海浪依舊鷺島已換新顏2019-06-10
- 第十一屆海峽論壇現場辦公會在廈門召開2019-06-07
- 廈門:高考期間加強巡查整治 創新服務保障2019-06-07
- 海投跨境通開設廈門首個1210保稅備貨倉2019-06-06
- 最新廈門新聞 頻道推薦
-
第十一屆海峽論壇在廈門舉行 汪洋出席并致辭2019-06-17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