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廈門二中老校長陳碧玉: 99歲還想去農村當老師
思路超前
41年前首創英語試點班,提出“文理并重,突出英語教學”
包容大度
不輕易干涉老師教學風格,用本土方言教授英語也無妨
嘔心瀝血
離休后,一心撲在外國語學校創辦上,曾因勞累誘發乳腺癌
陳碧玉雖已99歲高齡,但看起來精神矍鑠,談及往事,仍舊眉飛色舞。
陳碧玉(右)在“三八”國際勞動婦女節100周年活動上被授予“廈門十大杰出時代女性”稱號,同獲殊榮的還有她的學生,廈門二中1962屆高中畢業生洪華生。(翻拍)
她從1952年起開始擔任校長,影響了鼓浪嶼近半個世紀的教育史。她敢為人先,在她手下,誕生了廈門二中著名的英語班,邁開廈門外語教育改革的重要一步,并于此后孕育出廈門外國語學校。
她曾說,精神上的鼓舞和安慰才是世界上買不到的最珍貴的東西,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她是富有的。
她是陳碧玉,上個月剛過完99歲的生日。最近她還在通過本報關注著高考動態,研究哪所學校教學效果好,也留意著廈門二中、外國語學校的最新動態……
她說:“教育,自己無論如何是離不開了。”
偶像是居里夫人 學生受其影響回國做貢獻
陳碧玉抗戰期間畢業于廈門大學數理系,師從廈大老校長薩本棟教授。1952年,陳碧玉擔任廈門女子中學校長,就此拉開了她校長生涯的帷幕。
她的偶像是居里夫人。
“當她聲情并茂地講起居里夫人的故事時,也許你會以為科任老師心血來潮或跑題了。”廈門二中1963屆高中畢業生劉仕達許多年后回憶起這一幕,才知道陳碧玉當時的良苦用心。沒做成科學家的陳碧玉,用另一種方式追隨著偶像:她鞭策自己做一個像居里夫人那樣心懷大愛、對社會有貢獻的人,也將理想寄托于學生身上,鼓勵他們成為愛國、愛家、品德高尚的人。
居里夫人的影響,就這樣通過她傳遞到一個又一個學生身上。1989年5月,曾是陳碧玉學生的蘇鐘人在美國工作學習多年之后,毅然選擇回國。很多人都問他為什么,唯獨陳碧玉沒問,只說了句“好啊,回來好!”。聽到老校長的話,他說:“我記住您的教誨,幾十年來一直記住。”蘇鐘人回來之后,立刻投入到基層科研之中。
退休之后再出山 率先創辦英語試點班
說起陳碧玉,有件事不能不提,那就是她創辦的廈門二中英語試點班,并由此邁開了廈門市外語教育改革的一大步。
1976年,陳碧玉從廈門市教育局副局長任上退休后,義務擔任廈門第二中學“學校參謀”,主抓外語教育改革。
她開始思考另一個問題。
經過深思熟慮,她首先提出“文理并重,突出英語教學”和“以英語教改推動其他各科改革”的設想。
從1978年起,第一個英語試點班成立了。當時陳碧玉就像著了迷似的,到處查閱材料,四處取經,她知道,要使學生正確掌握所學的內容,教師的教學是關鍵。課堂上,老師和同學早已習慣陳校長的“突襲”聽課,有時為了完整地了解授課情況,一篇課文教學長達9節課,她都一節不落地堅持聽完。
此外,這個英語班上56個同學,特長、愛好、會什么樂器,她個個都知道。她的筆記本上寫著每一個學生各階段的考試成績和品行表現,及時關注他們的變化。為了營造濃厚的英語學習氛圍,陳碧玉還想了很多小點子,比如早自習學英語、每個學期都有英語晚會、廈大外語系的哥哥姐姐來學校組織英語話劇等活動,不少同學學外語的興趣倍增。
經過不懈的努力,這片土壤上瓜果繁茂,為國家輸送了許多英語人才:廈門二中歷屆高考英語成績及考上英語院系的人數均在廈門市名列前茅。有一段時間,廈門各中學的英語教研組長多是二中校友,從事英語教學和編譯工作的二中校友更是不計其數。
有著“陳碧玉式”溫暖鼓勵學生當拔尖人才
很多人提起陳碧玉帶給他們一生的影響時,總離不開她給大家帶來的溫暖。每回召開全校大會,她見到同學們脫口而出的常常是同樣的三個字“孩子們”,就像自家奶奶。原廈門外國語學校校長趙繼容曾回憶起一個細節,見面時陳碧玉總是張開雙臂,將老師和孩子大大地攬入懷中,這是“陳碧玉式”溫暖。“當孩子們碰到難處,你張開雙臂,他們就覺得特別的溫暖,想要投入你的懷抱,這是人性的溫暖,是教育該有的溫度。”趙繼容說。
但到了學習問題上,這個和藹可親的老奶奶就變回了嚴格的老校長,她不僅要求孩子們學好,更要拔尖。但她指的拔尖,不是出風頭,而是按自己的興趣、能力,在某個學科領域出類拔萃。這便是陳碧玉的教育理念,在那個要“文理并重”的特殊年代,陳碧玉擲地有聲地鼓勵孩子們“拔尖”,大膽又超前。
與此同時,她知人善任,注重教師隊伍的建設,早在1952年就任廈門女子中學校長時,她就有意識地放手,讓年輕教師承擔重任。
她尊重老師的個性,包容多元的教學方法,從不輕易干涉老師教學風格:比如,有位老師上物理課,除了一把大蒲扇什么都不帶,課堂上粉筆一揮,從不用直尺圓規,卻能把枯燥的力學原理講得深入淺出、通俗易懂;有位老師認為外國語教學必須通過本土語言進行,因此他的課堂上學生們可以扯著嗓子,把“one(一)、two(二)、three(三)”念成“碗、櫥、給你(閩南語)”。
她對教師的關心,遠遠不僅停留在教學上。直到現在,她都惦記著當年自己一手培養出來的優秀教師怎么樣了。前不久她得知當年培養的一位女老師住院的消息,輾轉聯系,直到幾天前她才知道對方已經離世,這個消息讓她傷心不已。
默默扛住大風大浪 確診癌癥也不驚動旁人
陳碧玉身上有很多可愛可親的一面:比如,說起自己當年的戀愛故事時,她笑起來,就像個小女孩;再比如,她成為共產黨的地下工作者時,雖然對摯愛的丈夫不能透露這一秘密,但她在給丈夫的書信中,“用很巧妙的語言”描繪了新中國的曙光。
其實,這位大家眼中慈祥和藹的老校長,默默扛住了歲月中的大風大浪:離休后,由于一心撲在外國語學校創辦的事上,勞累誘發了乳腺癌。確診后,她不驚動任何人,把一切工作都安排就緒,才坦然走進醫院。1985年,她的先生李法西教授病逝,他們相知相愛近半個世紀,對陳碧玉來說,這幾乎是天塌地陷,但她想到了責任,回身繼續工作。
在采訪時說起往事,陳碧玉總是眉飛色舞,但回到現在,她總念叨著自己老了,她說,前不久召開的全市教育大會上有那么多人,可她竟一個也不認得,那當口,她突然感覺自己“太老了”。
陳碧玉真的老了嗎?就在前不久,她還在聊天里提及自己想去農村當老師,這便是她:教育要以人為本,而不是去挑選孩子教育,教育工作者應當做的是創造適合各種孩子的教育。新時代中,99歲的陳碧玉并沒有“落伍”,她先進的教育理念和高尚的品格不僅成為許多人一生的財富,更通過他們而影響著一代又一代人。(文/廈門日報記者 何無痕 圖/廈門日報記者 林銘鴻)
責任編輯:唐秀敏
- 廈門二中合唱團演繹《大魚海棠》印象曲 人民日報點贊2018-05-04
- 最新廈門新聞 頻道推薦
-
廈門思明“白金漢”各校區倒閉 一審判決來了2019-07-12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