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港一泊位獲“國家優質工程獎”
海滄港區20#-21#泊位工程質量堪稱標桿樣板,并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
海滄港區20#-21#泊位工程被譽為“福建省近年來做得最好的碼頭之一”。(記者 王協云 航拍器攝)
廈門日報訊(記者 徐景明 通訊員 吳志毅)近日,國家優質工程獎總結表彰大會在國家會議中心召開,639項工程被授予“國家優質工程獎”。廈門港海滄港區20#-21#泊位工程榜上有名,項目展現出的優異質量和創新突破獲得充分肯定。
據悉,廈門港海滄港區20#-21#泊位工程代建單位為廈門港務控股集團成員企業廈門港務建設集團,施工單位為中交第三、四航務工程局有限公司。港務建設集團相關負責人介紹,海滄港區20#-21#泊位是廈門港的“騰籠換鳥”項目,承接東渡港區1#-4#泊位功能,經營散雜貨作業和糧食裝卸,是廈門國際航運中心的重要組成部分。
資料顯示,該項目岸線總長504米,建設一個7萬噸級通用泊位和一個5萬噸級通用泊位,碼頭結構按靠泊10萬噸級散貨船設計預留,后方形成陸域面積共36.8萬平方米,建設1萬噸的糧食筒倉16座及配套設施,項目設計年通過能力591萬噸/年,設計吞吐能力550萬噸/年,其中糧食380萬噸/年。
從項目詳情可以看出,該碼頭不同于其他新建項目,其建設內容共分為17個單位工程,涉及原東渡港區1#-4#泊位整體搬遷,尤其是糧食存儲片區建設流程復雜;項目建成后,需要在岸線相對緊張的情況下滿足多種貨物運輸。“該項目的實施,對其他搬遷性項目有著極大的借鑒意義。”該負責人說。
在具體施工過程中,建設方克服了施工工期緊張、淺水深用、糧食筒倉庫區施工場地小等困難,通過優化沉箱、胸墻、糧食筒倉結構施工工藝實現建設高質量,并取得“新型水下拋石基床標高測量系統”“重錘夯實監測儀”兩項國家實用新型專利,為今后類似工程施工提供技術儲備。經專業機構鑒定,廈門港海滄港區20#-21#泊位工程各項單位工程均達到優質水平,被多方譽為“福建省近年來做得最好的碼頭之一”。同時,項目自2016年運營以來,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據了解,國家優質工程獎設立于1981年,是經國務院確認的我國工程建設領域設立最早,規格最高,跨行業、跨專業的國家級質量獎。
責任編輯:唐秀敏
- 最新廈門新聞 頻道推薦
-
廈門?地鐵2號線體驗報告出爐 三分鐘從東渡海2019-12-23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