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日報訊 (記者 林雯)全國海洋經濟發展示范區現場會暨海洋經濟工作推動會昨日在廈門召開,記者從會上獲悉,今年廈門海洋經濟預計實現總產值3711億元,同比增長10.2%。
沿海省(市、區)發展改革委、自然資源(海洋)行政主管部門和海洋經濟發展示范區有關負責人參加了昨日的會議。發展海洋經濟建設海洋強國是推動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會議要求從加快改革創新步伐、集約節約利用海洋資源、加快實施海洋生態保護修復、擴大對外開放與合作等方面深化創新探索,在體制機制創新上再發力,形成一批帶動力強的重點項目,優化海洋產業布局,強化基礎支撐,切實發揮示范區對推動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引領帶動作用。
據了解,2019年廈門海洋經濟預計實現總產值3711億元,增長10.2%;實現生產總值1432.48億元,增長10.74%。海洋經濟三次產業比重為0.5∶18.5∶81,呈現以第三產業為主體,第二產業協同發展的態勢。根據示范任務,廈門正在構建環島產業帶、環灣產業帶(兩帶),打造海滄園區、同集園區、翔安園區(三園),形成“兩帶三園”新發展格局,同時圍繞海洋產業、海洋基礎設施、海洋生態、海洋科研平臺等領域,策劃生成了99項重點項目,總投資達1219億元。
圍繞示范區建設,廈門花大力氣培育壯大海洋新興產業,提升海洋科技含金量。近年來廈門共支持海洋科技成果轉化項目171項、總投資49.71億元,扶持企業80余家,培育出了金達威、藍灣科技、羅普特等海洋龍頭企業25家,上市企業9家,建成或改造生產線86條,實現成果轉化72項,新增品牌16個,申請及獲得專利475項。
責任編輯:唐秀敏
- 上半年廈門海洋經濟 實現總產值1254億元2019-09-03
- 最新廈門新聞 頻道推薦
-
廈門2號線25日即將運營 近27萬試乘市民點贊便2019-12-30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