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怎么防溺水 這份指南請收好
市教育局發布中小學生防溺水手冊并呼吁:若發現未成年人私自游泳,請及時制止
廈門日報訊(記者 佘崢 通訊員 洪小華)每個季度,廈門市教育局都要聯合本報發布學生安全教育讀本,總結一階段學校安全工作特色做法,并結合季節特點,發布這個階段孩子最可能遇到的危險以及如何去防范。
本季的主題是:防溺水教育。
這也是安全教育讀本的“???rdquo;——每年暑假前夕,教育部門都要開展防溺水安全專題教育,千叮嚀萬囑咐孩子們不能私自到池塘水庫游泳。但是,與家長的憂心忡忡、學校的鄭重提醒、社會的大聲疾呼形成強烈對比的是,暑期中小學生溺水事故依舊高發。
據媒體調查,在14歲以下兒童意外死亡原因中,溺水事故占57%,并且呈連年增長趨勢。去年,在全國中小學生安全教育日上,教育部在《致全國中小學生家長的一封信》中指出,溺水是造成中小學生非正常死亡的“第一殺手”。暑期中小學生溺水事故高發,已成為全社會之痛。
今天,讓我們繼續念防溺水的“緊箍咒”。
從某種角度看,市教育局學校安全保衛處(簡稱“安保辦”)的工作人員都有溫度“過敏癥”——只要天氣一熱,他們就開始緊張了:防溺水教育要出場了。
市教育局昨日發布廈門中小學生防溺水手冊,這是根據廈門水域特點以及大家一直以來對溺水的認知誤區制定的。
市教育局呼吁全社會所有人:天氣逐漸炎熱起來,如果您發現有未成年人在沒有監護人在場的情況下,私自在池塘、河邊、水庫等地方游泳、戲水,請您一定要及時提醒、制止!
時間要提前
學生穿毛衣戴口罩 上防溺水網課
市教育局副局長鄭朝南說,廈門的天氣時常“不按常理出牌”,因此,防溺水教育等到夏季再開展,可能已經來不及了——即使在春季,只要天氣一熱,一些孩子可能就忍不住要去玩水了。
廈門學校的防溺水教育,一般是在四月啟動,有時甚至在三月就迫不及待地開展了,所以,有人說,廈門學生是穿著毛衣上防溺水課。
今年更為特別,四月份時,大多數學生還未復學。市教育局說,我們是戴著口罩,在網上開始防溺水教育的——上月,廈門已經在網絡上啟動2020年中小學生(幼兒)預防溺水專題教育活動。
過去一個月,廈門每所中小學的每個班級,都要上一堂預防溺水網課——班主任擔任主講,對本班學生進行防溺水安全教育,讓學生認識到私自下水游泳玩耍的極端危險性,并遠離危險水域;同時努力提高學生避險意識和自護自救能力,以減少和避免溺水事故的發生。
不僅如此,今年,學校還倡導家長帶著孩子一起觀看預防溺水教育短片。市教育局安保辦表示,這會增強家長的安全意識和監護人責任意識,讓他們意識到,尤其在放學后、周末和節假日,家長要承擔起對學生安全監管的第一責任,多陪伴孩子,看管好孩子。
形式很多樣
制作防溺水動漫視頻 公眾號推送安全知識
多年前,廈門的學生安全教育在全國出了個不小的風頭——出版了一套學生安全手冊,用圖畫形式講述安全三十六計。現在,廈門市教育局運用新媒體來進行學生安全教育,制作了一部安全教育動漫視頻,通過可愛的動漫人物小興和夢夢來講解防溺水知識。
市教育局認為,用現在學生喜聞樂見的小視頻形式來宣傳防溺水知識,可以讓他們更好地牢記這些知識。不僅如此,今年,越來越多學校把防溺水教育搬上學校微信公眾號,向學生家長推送安全知識。
社會共答題
推廣“浪里白條”經驗 救援隊駐點海岸線巡邏
海滄的防溺水教育有個“浪里白條”經驗——“浪里白條”是《水滸傳》里水軍統領張順的綽號,而在海滄,有支愛心公益救援隊伍——吉紅海上救援隊,救人的壯漢就被海滄人稱為“浪里白條”。
去年,海滄區教育局和海滄區吉紅海上救援隊合作,簽訂協議,為全區學校開展防學生溺水培訓并每日在危險水域開展防學生溺水巡邏、勸導、救援。其中,暑假時,救援隊在海滄區沿海一線設立水上救援點,每天16時30分至19時30分,安排10名以上優秀水上救護人員在海滄大道沿海岸線巡邏勸導。2019年,吉紅海上救援隊駐點海岸線共救助溺水及受傷孩子16名。
市教育局把海滄“浪里白條”的做法介紹給更多區。市教育局安保辦說,對孩子的防溺水教育,單靠學校是不夠的,需要社會很多部門一起攜手,例如,在危險水域醒目處要有人設置防溺水安全警示標志牌或提示語,還要有人加強對池塘、水庫、溝渠的巡查監管。在家庭層面,家長要切實擔負起監護人職責,對孩子的暑期生活做到知去向、知同伴、知活動、知歸時,避免出現監管真空。
市教育局局長郭獻文說,孩子防溺水,是一道要社會共答的題。
【問 答】
學生發生溺水的常見時段有哪些?
1.下午放學后。
2.雙休日。
3.節假日。
4.暑假期間。
哪些情況容易導致溺水?
1.不了解水性。
對自己的體力和游泳能力缺乏正確估計,進入水中便可導致溺水。
2.未做充分準備活動。
即使是習水性的人,由于未做充分準備活動,下水后突然遭受冷水刺激,或者由于游泳時間過長等原因,也會在水下出現四肢痙攣、抽搐,導致失去自主能力而下沉。
3.安全意識淡薄。
在非開放的水域游泳,人的四肢可能會被水底的水草纏繞,導致下沉,或者陷入泥沙而失去控制能力。
4.在水中嬉戲打鬧。
在水中互相嬉戲、打鬧,發生意外后又驚慌失措,導致溺水。
5.身體不好。
患有心臟病、貧血、癲癇及其他慢性病的人,可能在游泳中因冷水的刺激而引起舊病復發,從而導致溺水。
學生如何預防溺水?
牢記“六不準”:
1.不準私自下水游泳。
2.不準擅自與他人結伴游泳。
3.不準在無家長或老師帶隊的情況下游泳。
4.不準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
5.不準到無安全設施、無救護人員的水域游泳。
6. 不準擅自下水施救,要向周圍呼救和報警。
家長如何看管好孩子?
做到“四知道”:
1.知道孩子去哪里。
2.知道孩子做什么。
3.知道孩子和誰去。
4.知道孩子何時回。
【關 注】
廈門八個海域暗藏危險
近日,本報根據近兩三年警方數據與曙光救援隊水域溺水救援任務情況,梳理出8大易發生溺水水域,其中,廈大白城海域、曾厝垵海域、“一國兩制”標語牌附近海域、椰風寨海域、五緣灣海域是“老面孔”,海灣公園海域、海滄大道海角9號一帶海域、同安濱海西大道“浪漫海岸線”成為新的溺水悲劇多發地。
市教育局希望學生們也能了解這八大易發生溺水的水域,提高警惕。
這五大誤區 一定要避免
誤區一:溺水后都會大聲呼喊
我們在影視劇里看到溺水者總是雙手亂揮、用力拍水、大聲呼救,其實真正的溺水并不像這樣。
溺水總是悄然發生的——溺水者往往想呼喊卻發不出聲音,特別是孩子。
有的孩子在泳池中溺水,看起來卻像是趴或站在水中發愣。而此時,孩子可能已意識模糊,應盡快將孩子抱上岸救治。
誤區二:會游泳就不會溺水
有很多人認為只要會游泳,在水里就很安全,不會發生危險,但其實,從近年來發生的溺水事故看,多數孩子都會游泳。
水下的世界很危險,特別是水庫、池塘、河流等野外水域。在這里游泳,水草可能纏住你的腳、碎石可能劃破你的腳、淤泥可能陷住你的腳,讓你無法施展泳技,導致發生意外。
腿部抽筋、身體疲勞、空腹等身體狀況,也會讓你無法正常游泳,從而導致溺水。
誤區三:多人手拉手就能救上溺水者
我們不時會在新聞中看到,手拉手救人最后導致多人溺水的悲劇。
救人的方式很多,但這種手拉手救人的方式是死亡率最高的。因為結成“人鏈”后,一旦有人因體力不支而打破平衡,就會讓多人落水,導致群死事件!
不管當時情況多么危急,我們都要保持清醒認識:救援溺水者是很有技術難度的,沒有受過水中專業訓練的人員很難救援成功,特別是對孩童來說。
誤區四:水上玩具、游泳圈可以很好地保護孩子
充氣的塑料水上玩具、游泳圈不是專業用的漂浮裝備,只是一種幫助孩子暫時浮在水面的輔助工具。當水流發生變化,或孩子自己沒有抓住時,孩子就會發生溺水。
常發生的事故是,充氣水上玩具、游泳圈在水的推動下突然翻過孩子的頭,或是充氣水上玩具、游泳圈突然漏氣了,而引發溺水事故。
所以,沒有任何設備可以替代成人的監護。
誤區五:完全靠泳池監護員就可以監護好孩子
泳池監護員的主要職責是維護整個泳池的秩序,讓游泳者可以安全地在泳池中游泳。同時,當發生意外時,他能第一時間給予救助。也因此,他無法做到專門時時盯著你的孩子。時時有效看護水中的孩子,是家長的第一責任。
責任編輯:唐秀敏
- 最新廈門新聞 頻道推薦
-
“五一”假期廈門旅游吸金15億 本地游成主流2020-05-26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