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經濟特區閩南文化保護發展辦法》今起施行,業內人士紛紛點贊
閩南文化將迎發展“黃金期”
海西晨報訊(記者 葉子申)全國首部地方文化保護專項法規《廈門經濟特區閩南文化保護發展辦法》(以下簡稱《辦法》)今日起施行。
記者了解到,廈門擁有南音、高甲戲、漆線雕、博餅、沙茶面、紅磚建筑、僑批等眾多閩南傳統文化。《辦法》旨在建立保護名錄制度、閩南文化管理員制度,劃定重點保護區域,建設閩南文化展示中心,引進臺灣人才和團體,鼓勵單位和個人開展閩南文化研究等。同時,《辦法》還強調,要綜合運用多種措施,使閩南文化借助各種有形、無形的方式,深度融入城市建設發展和日常生活。業內人士表示,《辦法》的出臺與實施,意味著閩南文化的傳承與保護迎來加快發展的“黃金期”。
記者走訪發現,當前廈門不少閩南文化傳承人正通過自我創新,讓“老技藝”煥發新生。
省級非遺傳承人吳招治帶著女兒莊秋銘,以“中華老字號吳招治”為名開通了抖音賬號,向全國各地觀眾展示同安薄餅制作技藝。同安錫雕市級代表性傳承人莊亞新注冊名為“俠侶錫雕”的短視頻賬號,主要介紹同安錫雕文化,分享錫雕作品,展示錫雕生活用品制作過程等。短短三四個月時間,莊亞新收獲了2萬多點贊,多次上熱門。
此外,廈門市金蓮陞高甲劇團團長吳晶晶也通過制作短視頻等方式,與年輕觀眾互動,吸引了一批“90后”粉絲關注。
對于《辦法》的出臺和實施,不少傳承人紛紛“點贊”。吳晶晶告訴記者,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高甲戲觀眾年齡都偏大,劇團通過新渠道進行傳播后,吸引了越來越多年輕人關注并喜歡這項優秀的閩南文化。“這是一個很好的勢頭。”吳晶晶說,隨著《辦法》的施行,通過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能讓越來越多人關注閩南文化,傳播閩南文化。
歌仔戲省級非遺傳承人、一級演員莊海蓉告訴記者,閩南文化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和豐富的內涵,歌仔戲是其中具有鮮明意義的地方劇種。“近期,我們正在復排歌仔戲《僑批》,期待能結合‘一帶一路’元素,讓劇目走得更遠一些。”莊海蓉說,《辦法》施行后,劇團將會更注重對老劇目進行創新,讓其進一步走向全國甚至全世界。
責任編輯:唐秀敏
- 閩南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升級為保護區2020-01-09
- 廈門閩南文化保護發展辦法(草案)昨提請審議2019-10-24
- 泉州注重傳統文化傳承 閩南文化代代傳2019-01-08
- 廈門15所學校成為閩南文化藝術特色校2017-11-15
- 福建泉州:薪火相傳 推動閩南文化生態保護2017-09-22
- 廈門勇當先鋒 圍繞閩南文化對臺開展多方位交流活動2017-08-04
- 最新廈門新聞 頻道推薦
-
“五一”假期廈門旅游吸金15億 本地游成主流2020-06-01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