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廈門港主航道九節礁燈塔將增加一個新功能——氣象觀測,升級為中國首座燈塔氣象觀測站。 (記者 王協云 攝)
廈門日報訊(記者 徐景明 通訊員 白文斌)從昨日開始,廈門港主航道九節礁燈塔將增加一個新功能——氣象觀測,其也成為中國首座燈塔氣象觀測站,為每年數萬艘過往船舶提供專業氣象服務,進一步提升廈門港國際一流營商環境。
人們常說“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在廈門港,類似的“小氣象”情況也十分明顯:昨日記者乘船出發時晴空萬里,但行至九節礁附近水域,遠處海面上已有一片烏云壓來。據介紹,九節礁水域氣象復雜,有時候港內能見度很好,但在這里就有濃霧,甚至偶見雷暴天氣,對船舶航行產生不利影響,氣象觀測服務需求較為迫切。
市氣象局副局長李棠華說,廈門港主航道長三十多公里,九節礁這個位置是一個出入口,對整條航線安全運營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除了九節礁燈塔,其他沒有合適的地形可以安裝氣象觀測設施,但燈塔有管理規范,設施不能隨意加在上面。”他說,在廈門航標處的支持下,觀測站得以建設于燈塔上,彌補了空白,開創了我國港航氣象服務的先河。
去年9月,市氣象局加入福建“絲路海運”聯盟,深入海事部門、航運企業、碼頭企業開展調研,數次組織工程師登船出海實地考察貨輪進出港全過程,獲取詳細的港口氣象需求。“建設這一燈塔氣象觀測站,發揮了聯盟跨行業、專業化優勢。這座燈塔氣象觀測站,也被命名為‘絲路海運’自動氣象觀測站。”福建絲路海運運營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南說。
據悉,觀測站啟用后,將對周邊區域進行包括能見度、風向風速、溫濕度、氣壓等要素的精密觀測;觀測站采用太陽能供電和4G數據通信方式,為海事、港口部門精準決策提供數據支持,實現異常氣象早發現、早預警、早聯動;在保障安全通航的同時,還將提升霧天通航效率約10%,惠及港口生產、船舶運營、貨物流通,同時對于港口氣象規律認識、科研攻關以及精準預報等工作的推進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責任編輯:唐秀敏
- 最新廈門新聞 頻道推薦
-
新生兒醫保參保報銷“秒批” 廈門啟動全國首2020-06-12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