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日報訊(記者 詹文)昨日,市人大常委會組織市人大代表視察廈門公共衛生體系建設情況。
視察組實地察看了殿前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市醫療急救中心,召開座談會聽取市政府及有關部門的匯報,針對當前存在的問題提出意見建議。
對于廈門公共衛生體系建設情況,視察組表示充分肯定,認為在市委的堅強領導下,市政府深入貫徹落實“健康廈門”建設大會精神,著力推動把以治病為中心轉變為以人民健康為中心,把預防為主擺在更加突出位置,廈門公共衛生體系建設逐步完善,為打贏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發揮了重要作用,有力構筑起保衛人民身體健康的長城。
視察組建議,要根據廈門社會經濟發展變化情況和公共衛生實際需求,進一步改革完善疾病預防控制體系,立足實際,補缺補漏,深化改革,構建多層級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監測體系。加強公共衛生人才隊伍建設,建立健全分級、分層、分流的重大疫情救治體系,形成區域分布合理的多層級應急物資保障網絡。發揮中醫“治未病”的養生保健作用,加強慢病健康管理體系建設。
建島內急救分中心
集美盛光路的市醫療急救中心承擔著全市范圍的院前急救工作、各類突然事件的緊急救援。為了縮小急救半徑,市醫療急救中心在全市設立了22個急救站點,87輛救護車分配到了各站點“蹲守”。
但視察組發現,就目前而言,22個急救站點,負責全市1600多平方公里、429萬常住人口的院前急救,平均每個急救站點要服務77平方公里、19.5萬人,與發達地區相比,還是存在差距。
一位市人大代表直言,如果遭遇極端天氣,四橋一隧封閉,島內外急救力量難以相互支援。視察組建議,要合理規劃布局島內外急救分中心和站點,加快各區分中心的建設,進一步織密這張“生命救護網”。
對此,市政府表示,已有這方面的布局。為提升全市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應急救援與處置能力,廈門將設置一個獨立的廈門市醫療急救島內分中心。同時,建設獨立應急物資儲備倉庫、救護車停放消毒檢修場所和獨立的消毒隔離用房。該項目已獲市政府專題會審議通過。
至少建9個P2實驗室
按照國家相關部委核定的比例,廈門到2020年,疾控人員應達到719人,但目前的編制數僅297人,缺口較大。市疾控中心現行高級、中級、初級職稱專業人員比例為3.1:3.8:3.1,高級職稱占比偏少。視察組認為,編制和職數限制,一定程度影響了專業技術人員的工作積極性。
市政府表示,廈門將適當增加市、區兩級疾控機構人員編制,參照省里標準,結合廈門實際,調高市、區兩級疾控中心高級職稱崗位結構比例。同時,完善疾控部門內部分配機制,充分體現多勞多得、優績優酬,切實發揮獎勵性績效的激勵導向。
廈門擬推動市疾控中心建設3個及以上標準化的P2實驗室,各區疾控中心要建設至少1個P2實驗室,能夠開展細菌分離與鑒定,病原核酸、抗原、抗體檢測,以及生化免疫、寄生蟲檢測,加強傳染病檢測能力。
【同步】全市二級及以上醫院 明年年底前均新建改造發熱門診
廈門二級以上醫療機構現有發熱門診20家,各基層醫療機構因未達到“三區兩通道”(清潔區、污染區和半污染區,醫務人員通道和病人通道)硬件設施要求,僅設置預檢分診門診。
市政府表示,全市醫療衛生機構將根據現有用地和醫療用房條件,按照發熱門診規范建設改造。二級以上醫院原則上都要建立發熱門診,達不到要求的因地制宜進行提升改造或新建。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如果因為客觀條件實在難以達到改造要求的,按照基層發熱哨點診室方案規范建設。
力爭到2021年年底前,全市二級及以上醫院均新建改造完善發熱門診;2022年底前,全市39家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現有業務用房完成平戰結合改造,規范設置發熱門診或發熱哨點診室,添置傳染病防控有關設施設備。
責任編輯:唐秀敏
- 廈門市醫療急救中心醫務科:與死神搶速度,和天使比愛心2018-05-22
- 最新廈門新聞 頻道推薦
-
開創慈善助困新模式!廈門眼科中心繼“慈善病2020-08-05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