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8月24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吳恩兒 通訊員 葉舒揚)在廈門市湖里區,理性消費、文明用餐、健康生活正逐漸成為群眾用餐的新風尚。
作為首批取得廈門市文明餐桌“十佳食堂”示范點的湖里區機關食堂,于2012年率先在全市開展文明餐桌行動。食堂負責人說,食堂充分利用菜品的多種用途,切下的菜梗、菜葉、菜根等邊角料,進行二次加工腌制成泡菜和咸菜;刨下來的蘿卜皮回收清洗干凈后,曬制成蘿卜干;蒸魚剩下的醬汁,則可留作輔助作料……這些“二次利用”的菜品,變成了一道道美味的小菜,供大家免費享用。
餐食統一配餐盛七分滿,菜品分裝成小盤。在廈門市蔡塘學校,學生們采用“半自助”式用餐,適量點餐、不夠再加,是學生們的共同習慣。
學校成立了文明就餐督導隊,學生志愿者每天輪流上崗,參與配餐流程,進行現場規勸,將浪費降到最低。此外,學校還將文明餐桌納入文明班級評比的考核內容,確保文明餐桌行動不流于形式。
為培養學生節約的意識,假期里,學校組織了“走進田間 感受農耕”的實踐活動,讓孩子在農場體驗開墾、種菜、除草等農活,明白糧食的來之不易。
“您是兩人用餐,豆腐來半份就夠了,可以嗎?”在建發灣悅城“茅廬”餐廳,點單服務人員為消費者建議菜品的數量。在該店提供的菜譜上,菜品的規格有的標注為“例”,有的標注為“份”,還有的為“位”。
推行“光盤行動”,除了在菜單上下功夫之外,餐廳還有著自己的小妙招。“茅廬”餐廳負責人介紹,該公司有一項存席分析制度,在中餐和晚餐高峰期執行。如果一桌餐動筷率達不到要求,或整桌剩餐率在一定比例以上,服務員會主動提醒消費者打包剩菜,并主動提供環保餐盒。
“我們第一時間響應號召,在餐飲行業從業人員中發出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倡議。”灣悅城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商場專門印制倡議書,提倡誠信服務、文明用餐、“光盤”消費,主動引導顧客按需點菜、合理配菜、打包剩菜,“目前倡議書已分發給了70多個商家,大家都表示支持”。
此外,灣悅城還召開店長會議進行專項宣傳,著手開展“微節約”“大光盤”“零垃圾”“綠色行”四大行動,推動節約之風從商場的公共餐桌延伸到家庭餐桌。
責任編輯:唐秀敏
- 最新廈門新聞 頻道推薦
-
2020廈洽會將于9月舉辦 線上線下同步開展2020-08-24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