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9月30日訊(海峽導報記者 林少蓉 通訊員 劉卓琳)近日,中國市場監督管理學會發布10個“智慧監管”典型創新舉措,廈門市市場監管局榜上有名。廈門以開發食品安全信息系統,確保來源可溯、去向可追、風險可控的創新,為全國各地市場監管部門提供了參考和借鑒。
背景
傳統監管面臨三大痛點
提起傳統市場監管,主要面臨三大難題:“人少事多”,矛盾突出。商事登記改革以來,廈門市經濟戶口由改革前的25.65萬戶激增到 70.69萬戶,增幅高達175%,人均監管戶數達到1836家,監管壓力前所未有;“寬進嚴管”任務艱巨。行政審批大量減少后,市場監管執法由事前審批更多地轉為事中、事后監管,對執法隊伍的能力和素質提出了非常大的挑戰;“統籌協調”難度加大。新組建的市場監管隊伍,人員來自“五湖四海”,以往的監管理念、工作流程及業務系統均不相同。
面對這些問題,“以智取勝”一定是破題之匙。向科技要效率、向智慧要效能。廈門市市場監管局通過“三個化”——服務“便利化”、監管“精準化”、管理“智能化”,借助“智慧監管”,提升了監管效能,確保了履職到位。
“智慧監管”后,消費者有什么好處?簡單地說,假如您在試點商超買了一棵菜,那么通過貨品上的二維碼就可“買前掃一掃”,通過追溯小票也可“買后查一查”,這棵菜的來源、流向及數量您就一清二楚了。此外,有了追溯系統,各食品經營戶的食品進、銷、存情況,監管部門也是“了如指掌”,可對過期食品和問題食品的處理情況進行有效跟蹤等。
創新
智慧監管實現全市“一張網”全覆蓋
在“智慧監管”的創新上,廈門市市場監管局又是如何做到全方位推進呢?三個“統一”讓監管變得輕松有效。
統一平臺建設。整合對接食品安全監管各部門追溯系統,建成跨部門、跨環節的食品安全追溯信息統一平臺——廈門市食品安全信息網,實現全市食品和食用農產品“一張網”全覆蓋監管。
統一實施標準。頒布實施《農貿市場溯源體系建設規范》等技術規范,建立全市統一的數據對接標準,實現批發市場等生產經營主體的自建追溯系統與市平臺的互聯互通,實現數據共享。
統一信息上傳。以“上市憑證”作為食品安全供應鏈信息載體,完整采集原輔料購進、庫存管理、過程控制、產品檢驗和銷售流向等數據信息,將交易流程轉化為數據傳輸,形成全程追溯數據鏈條。
此外,不忘鼓勵企業創新。如中茶海堤實時采集各環節信息,實現每片茶葉“從田間到茶杯”的全程可視化追溯;閩籃等商超企業ERP系統與追溯系統對接,實現貨架電子標簽、收銀小票掃碼查詢;廈航金雁等酒店內控管理、“明廚亮灶”與信息追溯相融合,實施“5D”標準化管理,讓消費者安全放心用餐。
追溯
有效跟蹤違法行為無所遁形
截至目前,追溯系統已覆蓋8.1萬家食品生產經營主體、39.9萬種食品和食用農產品,日均產生15萬條交易數據,累計交易臺賬近2.2億筆,為日常監管、風險管理、產品召回、案件查處、突發事件處置、輿情應對等提供數據支撐。
特別是在過期食品和問題食品的處理上,進行了有效的跟蹤。2018年7月20日,廈門某公司涉嫌篡改奶酪保質期,市局立即通過追溯系統鎖定其下游銷售商45家和問題食品4890袋,僅用一天就完成問題食品的清查控制工作;2020年5月13日,有媒體曝光某固體飲料涉嫌消費欺詐事件,市局也是通過追溯系統追查到涉事飲料本地經銷商并開展精準核查,僅1個多小時就完成過去至少一周才能完成的調查工作。
有了追溯系統,在服務企業、優化營商環境上,也極大提高了便利性。可實施“五證合一”,用“電子化”憑證代替紙質票證,有效減輕企業索證索票和臺賬保存負擔。
除了企業受益,追溯系統也在深刻影響廈門人的日常生活,如本地食品全面推行“一品一碼”,經“食安廈門”微信號可進行便捷溯源,增強了公眾的食品安全獲得感和滿意度。系統還用于對接企業購銷數據,創建“廈門愛心食物銀行”。這個特別的銀行里,擺放著臨期食品,市民可通過支付寶掃描二維碼免費領取。這一探索臨期食品監管的新做法,在全省屬首創,不但防控過期食品重新回流市場,更是助力慈善公益事業。
特別是在春節、國慶等重要時段和疫情防控等關鍵節點,通過追溯系統也能及時向上級部門推送糧油、豬肉等重要民生產品市場供應量等信息,為科學決策提供可靠依據。下一步,廈門將繼續深化食品安全信息化追溯體系建設工作,不斷拓展追溯功能運用,向信息化要效能,向信息化要監管力,為食品安全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添力賦能,服務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鏈接
“三個化”監管讓“數據跑路”
一是服務“便利化”。對政務服務系統進行流程再造,用“數據跑路”代替“群眾跑腿”,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在2018年率先上線了企業開辦“一網通”平臺,通過“減環節、減證明、減辦事時間、減跑動次數”,壓縮全流程辦理時限至1個工作日內,減輕了窗口審核壓力。同時,在網上注冊申請環節引入人臉識別,大大降低了虛假注冊率。
二是監管“精準化”。通過建設信息化監管平臺,應用大數據開展統計分析,實施“點對點”精準監管。將7.58萬家食品生產經營主體的36.8萬種食品納入“一品一碼”食品安全信息追溯體系,過去需要幾周完成的問題食品清查工作,現在一天內即可處置完畢;同時,通過“廈門市商事主體登記及信用信息公示平臺”與28個市級單位實現信息互通共享,逐步形成“以信用約束促企業自律”的監管新局面,市場經營環境得到有效提升。
三是管理“智能化”。通過“大數據分析+網格化平臺”方式,著力打造以科學決策為核心的“智能化”管理體系。率先建設了“廈門市市場監管監測預警中心”,實現了對全市市場監管執法力量的統一調度指揮,增強了聯合執法能力。同時,為基層一線監管人員配置了移動執法終端,將法律法規與日常監管事項進行關聯,實現“自動定性違法行為、自動評定檢查結果、自動開具監管文書”,有效減輕基層監管壓力。
責任編輯:唐秀敏
- 最新廈門新聞 頻道推薦
-
第十四屆中國零售商大會16日在廈門開幕2020-09-30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