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11月13日訊(海峽導報記者 沈華鈴)到2022年底,全市5G基站將超過2萬個,“城市大腦”市級中樞系統上線運行,新增5家互聯網醫院,建設80所以上智慧校園……近期,《廈門市推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年)》(以下簡稱《行動計劃》)正式出臺,吹響了廈門市“新基建”的建設號角。《行動計劃》結合廈門實際,重點圍繞新網絡、新算力、新融合、新平臺、新動能梳理形成19項任務及目標。在三年內,廈門將推進實施新網絡、新算力、新融合、新平臺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行動,著力創造新供給、激發新需求、培育新動能,為建設高素質高顏值現代化國際化城市提供支撐。到2022年底,廈門市將基本建成以新型網絡為基礎、融合應用為重點、科研創新為引領的新型基礎設施體系,新一代信息技術全面融入生產生活各領域,全市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規模和發展水平進入國內前列,成為全國新型基礎設施融合應用典范城市。
5G網絡、城市物聯感知體系、工業互聯網,這些新網絡基礎設施都是新基建的基礎。三年中,廈門將推動5G網絡、千兆光網建設和IPv6規模部署,到2022年底,全市5G基站超過2萬個,實現鄉鎮及以上區域、重點區域5G(SA)網絡全覆蓋;加快智能化傳感器部署,基本實現市政、能源、生態環境等重點領域的自動監測能力;推動建成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二級節點,培育形成50家省級以上平臺及應用示范企業,打造工業互聯網示范園區,引導企業“上云上平臺”。
大數據中心、云計算中心,新基建離不開這些新算力基礎設施的建設。廈門將加快推進中國電信海峽樞紐數據中心、中國移動(廈門)數據中心、廈門聯通骨干云池數據中心等建設,并統籌構建市級數據中心體系,全市數據中心機柜數達到20000個,數據存儲能力達到E級;積極謀劃市級超算中心,建立多層次算力供給體系,推動廈門鯤鵬超算中心建成超1億億次每秒計算能力。
數字技術賦能傳統產業是新基建的重要目標。廈門將全面應用新一代信息技術,深入推動政務、交通、物流、能源、醫療、教育、生態等十個領域傳統基礎設施數字化和創新發展,加快構筑適應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需要的智慧城市基礎設施體系。屆時,新一代信息技術將全面融入市民生產生活各個領域。
此外,全面推進新平臺基礎設施。加速產業升級培育新動能,聚焦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推動電子信息、信創、國產軟件、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區塊鏈、智能及新能源汽車等新技術產業發展;推動數字供應鏈、產業鏈現代化、企業數字化和新經濟、新業態、新模式發展。
責任編輯:唐秀敏
- 漳州:前三季民生補短板項目進展順利2020-11-04
- 福建實施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20-08-17
- 1至8月中國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增長4.2%2019-09-29
- 最新廈門新聞 頻道推薦
-
喜訊!廈門大學附屬廈門眼科中心獲非公雙評,2020-11-13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