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產業發展提供有力科技支撐
廈門授牌首批28家市級公共技術服務平臺
廈門日報訊(記者 吳君寧 通訊員 姜艷紅 黃宏偉 陳君玉)11月20日上午,來自廈門40家公共技術服務平臺的負責人和代表齊聚自然資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的廈門市海洋生物產業化中試研發基地,參加2020年廈門市公共技術服務平臺工作會,市科技局為廈門首批28家市級公共技術服務平臺授牌。與會代表還實地參觀了海洋生物產業化中試研發基地公共技術服務平臺,深度了解基地的裝備配備、服務創新、技術研發、成果轉化、人才培養等。
公共技術服務平臺是為科技型企業提供技術研發、資源共享、成果轉化等服務的“橋梁”。近年來,廈門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遵循“前瞻引領、創新驅動、服務支撐、突破提升”的工作方針,著力“精準滴灌”、貼近產業,完善創新生態,建設了一批公共技術服務平臺,催生、培育出一批新業態新亮點,為產業發展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撐。
打造區域創新發展的“催化劑”
今年的績效考核是市科技局首次對公共技術服務平臺進行全面的總結、梳理與考核。此次授牌的首批市級公共技術服務平臺中,有6家考核優秀,18家考核良好,4家考核合格。
“這些平臺在整合創新資源、補齊產業鏈條和短板、提升創新能力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成為廈門培育、聚集、支撐新興產業發展的重要力量。”市科技局副局長黃慰萍介紹,自2006年市科技局在全國率先提出集中財政資金建設公共技術服務平臺的創新思路以來,廈門已在集成電路、生物醫藥與健康、新材料、電子信息、智能制造、生態環境、現代農業等領域陸續布局了40個公共技術服務平臺,總投入15.64億元,其中投入設備資產原值總額10.08億元,財政資金支持7.37億元。
從今年對28個已驗收平臺績效評估情況看,2018年至2019年這些平臺共為7.78萬家企業、高校提供技術服務46.22萬人次,解決企業技術需求1129項,提供儀器共享1.18萬次,獲得總收入11.02億元,服務成效與社會效益顯著。
如今,廈門公共技術服務平臺的服務供給能力穩步提升,服務領域明顯擴大,服務模式不斷優化,服務品牌逐年提升。各平臺的經濟效益也有了飛速提升,形成了較為完善的管理模式及明確的未來規劃。
探索建設“云平臺” 對接企業創新需求
當前,廈門已初步形成覆蓋各重點產業的平臺體系,這是支撐廈門產業發展的科技基礎資源,也是一筆寶貴的財富。
對后續平臺工作,市科技局表示,一是將繼續推進平臺建設,在戰略性新興產業,特別是柔性電子、新型顯示、第三代半導體、人工智能等八大未來產業中,根據實際需求陸續規劃布局一批公共技術服務平臺;二是著力推進平臺整合優化,加強平臺之間的互聯互通和資源共享,從“單打獨斗”到“抱團發展”,推動平臺之間的整合發展,加強統一平臺宣傳,樹立若干典型服務品牌;三是探索建設廈門市公共技術服務平臺“云平臺”,解決企業創新需求的對接入口,兼顧平臺宣傳、技能培訓、技術對接等部分共性管理需求,讓平臺更專注于自身的技術提升和專業服務,提高管理效能;四是推進公共技術服務平臺與其他各類科技資源的交流互動,包括研發機構、成果交易平臺、知識產權機構、創業孵化載體等,打造集合眾多創新資源和創新服務于一體的產業創新服務綜合體,持續優化廈門創新創業生態環境,為廈門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區域創新中心”提供支撐動力。
【優秀平臺風采】
●基于物聯網的智慧交通云平臺
利用前沿科技手段 穩步提升服務供給能力
由廈門衛星定位應用股份有限公司承擔的基于物聯網的智慧交通云平臺,采用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全面整合海量的車輛船舶北斗/GPS位置信息、車輛運營、RFID、視頻監控、停車場、易通卡、交通路況、公眾服務等多元交通基礎數據資源,統一制定云平臺系列標準規范,構建智慧交通云數據資源中心和運營服務中心,面向政府、企業、公眾提供應用服務和數據支撐。現已為全國21個省份百余個城市(含澳門)的交通管理部門、4000多家政企客戶和1.1億公眾用戶提供全面的交通信息服務。
●廈門模具工程公共服務平臺
大力提升廈門模具企業創新研發能力
由廈門模具工程公共服務技術中心有限公司承擔的廈門模具工程公共服務平臺開展精密模架配套服務、精密零件開發服務、檢測服務、技術服務,著力打造“一站式”的服務體系。2013年至今,累計為企業提供零件加工258萬件,提供檢測總工時9212.5小時,與集美大學、廈門理工學院等高校建立了產學研合作機制,共計提供職業培訓1萬多人次,服務企業700多家。為模具企業提供專業正版軟件配套服務,并為企業研發設計19萬多件模具零件,大幅提升了廈門模具企業的創新、研發能力。
●廈門市海洋生物技術產業化中試研發基地
建立“因材施教”技術服務模式
以往公共技術服務平臺對于不同主體的服務對象,很少做精細化的區分,難以滿足不同主體多樣化的技術服務需求。由自然資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承擔的廈門市海洋生物技術產業化中試研發基地不斷優化服務模式,運用統籌、協調、分類的科學方法,變“大水漫灌”為“精準滴灌”,堅持全過程責任式管理,對服務對象實施精準識別、精準施策、精準管理的綜合服務創新方式。針對科研單位、企業、產業園區、各地政府和行業協會多樣化的技術需求,均建立了“因材施教”的技術服務模式。針對企業技術需求,制定了九種技術服務模式;針對科研單位的技術需求,設立了六種技術服務模式;針對產業園區,設置了“虛擬入園”服務模式;針對各級政府,形成了“柔性引進”技術合作模式;針對行業協會,建立了“行業技術支撐”服務模式……技術服務模式的多樣化適應了需求的差異化,滿足了不同主體的技術服務需求,取得了良好的服務成效。
●稀土光電功能材料研發平臺
在光電性能測試上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十年樹企業,百年樹品牌”,品牌建設不僅需要“速度與激情”,更需要坐得住冷板凳,下得了苦功夫。由廈門稀土材料研究所承擔的稀土光電功能材料研發平臺自成立以來,立足中科院強大的人才優勢,以及檢測方法開發、前沿材料測試方面的技術優勢,通過與企業的橫向合作大幅降低其研發風險和研發成本,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通過一期、二期建設的固本強基,最終在光電性能測試上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用實績打造出屬于自己的服務品牌、擦亮了中國名片。
平臺2018年-2019年期間,相繼為26家高校、院所、企業提供測試服務、對外開展研發設計類項目6項,檢驗檢測服務1649項。同時,平臺還與企業開展協同科技合作6項,承擔國家、地方財政資金項目14項,獲批科研經費總計1233萬元。
●海西綠色建筑科技創新平臺
推動地區綠色建筑與建筑節能發展
由壘知控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承擔的海西綠色建筑科技創新平臺秉持“以服務帶動效益,用效益促進服務”的理念,通過技術服務、科技研發、新產品新技術轉化與培育,提升服務品質,實現了快速成長,取得了良好經濟效益。2018年平臺總收入232.97萬元,2019年平臺總收入575.80萬元,增速達147.16%。提升了地區工程檢測服務能力與地區綠色建筑科技研發能力,促進綠色建筑行業技術進步,推動地區綠色建筑與建筑節能發展。
●廈門生物醫藥測試分析平臺
規范平臺管理 提高管理質效
廈門生物醫藥測試分析平臺設立了專業分析測試中心,以及開放性生物醫藥等專業實驗室,是一家面向海西生物醫藥企業、高校、研究機構等提供實驗儀器共享、技術檢測、技術工藝制定等專業化服務的公益性平臺。廈門特寶生物利用該平臺資源開展了10個創新型新藥(4項國家I類新藥)的臨床研究,其中I類新藥“派格賓”于2017年獲得國家一類新藥證書并上市。平臺還為萬泰滄海、艾德生物、賽諾邦格等上百家生物醫藥企業及高校提供數幾千項次的技術咨詢服務及專業技術檢測服務。
廈門海滄生物科技發展有限公司通過建立平臺考核評價制度、制定平臺激勵和懲罰措施、明確和細化平臺年度運營目標、加大對外開展公共服務力度等,促進該平臺管理過程規范化與管理效益最優化的有機結合,提高管理質效。
責任編輯:趙睿
- 廈門:發現一份進口牛肉包裝物核檢陽性2020-11-21
- 習近平宣布,廈門有了新名片!2020-11-19
- 非遺送王船活動在廈門沙坡尾舉行2020-11-18
- 廈門成交4宗商住用地 主要分布在島外新城2020-11-15
- 全國招募白內障患者— “重量級”大咖為你主刀,補貼高達25000元!2020-11-11
- 福建廈門:綠博會落幕 3天促成合作超42億元2020-11-10
- 滴滴金融廈門啟動“橙島計劃 ” 讓司機邊充電邊休息2020-11-10
- 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國城市榜單發布 廈門入選最具潛力城市2020-11-10
- 2020廈門鐵人三項公開賽清晨開跑 366名運動員挑戰極限2020-11-09
- 廈門:3年整頓71個軟弱渙散村級黨組織2020-11-09
- 最新廈門新聞 頻道推薦
-
喜訊!廈門大學附屬廈門眼科中心獲非公雙評,2020-11-23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