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12月24日訊(海峽導報記者 康澤輝 吳舒遠)嘉庚故里、百年學村、親子勝地、研學之都……這些都是廈門市集美區的標簽。集天下之大美,走在集美區,時時有景,處處是景。
日前,集美區新添“國字號”金招牌。文化和旅游部公布的第二批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名單,集美區位列名單之中,成為廈門全市首個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昨日,集美區召開新聞發布會,集美區區長胡旭彬現場解讀“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背后的“集美密碼”。
近年來,集美區委、區政府以“全景、全時、全民、全業”全域旅游理念,著力打造集美六大產業鏈群、七大投資工程,把全區當作旅游大景區,打通文創旅游產業鏈,并用創新思維引領產業轉型升級,為游客提供全過程、全時空、全齡段的旅游產品,全力打造“集天下之大美,美Ji在一起”的全域旅游“集美模式”。
旅游營銷 打造不落幕集美節
集美·阿爾勒國際攝影季開啟光影盛會;6000平方米的鳳尾雞冠花海亮相園博苑;云城萬科里、尚柏奧特萊斯等新晉商圈商場成為網紅消費新地標……豐富多彩的集美旅游體驗,吸引著各地游客紛至沓來。
區長胡旭彬介紹,近年來,集美區以全域旅游作為地區經濟社會發展轉換動能、升級優化的新引擎新動力,從“體制機制、政策保障、公共服務、產業鏈條、旅游環境、旅游資源、文旅品牌”七大方面打造集美全域旅游示范區。
據悉,集美區通過品牌活動、品牌營銷、品牌產品,打造“品牌活動+沉浸式旅游體驗+新媒體+市場化”集美全域旅游新模式,并創新性打造出“集美節”這一集美獨有的全域旅游IP,將品牌活動與全區景點、酒店、商貿等系列旅游資源進行有機串聯。
借助豐富的旅游資源和深厚人文底蘊,集美區連續舉辦法國阿爾勒攝影季、國際武術大賽等貫穿全年的國際化品牌活動,將“旅游淡季”化為“旅游旺季”。
依托線下品牌活動,打通線上線下的全面宣傳格局,集美區全力打造“永不落幕的集美節”。
創新業態 率先發力對臺研學
“大手牽小手·兩岸憶起走”,這個月,兩天一夜的兩岸親子研學營活動在集美盛大開啟。來自海峽兩岸50對親子家庭歡聚集美,共賞一臺戲,共演一部劇,共誦《木蘭辭》,共創繪畫作品,在集美共同感受親子游樂的奧秘。
近年來,研學游、親子游,成為集美區打造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的又一亮點。集美區文化和旅游局局長吳吉堂表示,集美區能從全國眾多縣區競爭中脫穎而出,獲評“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相當重要的競爭力,就是“創新”。
集美區率先發力“研學旅行”,串聯景區學校,形成包括1個研學總部、30個研學單元、600多項子課程的“1+X”多元化研學體系。
特別是依托廈門對臺優勢和集美是全國唯一擁有兩個全國級臺商投資區的行政區的優勢,集美區率先打造大陸首個對臺研學旅行基地,吸引臺灣青少年來廈研學旅行。同時,在全國率先發布區級對臺研學旅行政策《集美區關于鼓勵臺灣青少年來集研學旅行獎勵辦法》。創新打造海峽兩岸青少年研學中心,實現“旅游+教育”的專業合璧。
盤活資源 做大集美夜游經濟
夜覽璀璨杏林,賞3D全息盛宴“水舞秀”,觀月光環美景……這才是“夜游集美”的正確打開方式。近年來,集美區率廈門之先,發展夜游經濟,從“夜游、夜食、夜娛、夜宿、夜購”五大維度盤活集美文旅資源,初步形成了以新城和學村為核心的“夜游圈”。
放眼全區,一組數據可一窺集美全域旅游的發展成果。2016年至2019年,集美區旅游人次和收入平均增幅均達30%以上,過夜率平均增幅均超過20%,均創全市第一。其中,2019年旅游人次突破2300萬人次,比2015年增長了近3倍,旅游收入突破120億元,比2015年增長2.4倍。2020年以來,雖受疫情影響,但接待游客量仍達1100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66億元。
接下來,集美區將鞏固提升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成果,以人文內容為內核,以親子和研學市場主體為重點,著手打造“親子產業園”,做深做大集美文旅產業。
發布會現場,區長胡旭彬向八方游客發出誠摯邀約:“歡迎你們來集美全域旅游。”
責任編輯:唐秀敏
- 文化和旅游部公示第二批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名單2020-11-19
- 永泰以獲評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為契機 推動轉型升級2019-09-30
- 龍巖武平縣獲評首批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2019-09-26
- 首批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名單公布2019-09-10
- 福建多地擬入選首批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名單2019-09-05
- 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名單出爐 德化縣上榜2016-11-07
- 京津冀共建五大旅游示范區2016-07-27
- 最新廈門新聞 頻道推薦
-
引領物聯風向 第六屆中國國際物聯網博覽會在2020-12-24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