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2月2日訊(海峽導報記者 許納芳 朱黃 康澤輝 張雄敏 鄭瑋瑋 見習記者 吳笛 通訊員 葉生明 林莉莉)2月1日起,《福建省餐飲服務從業人員佩戴口罩的規定》開始施行,這是全國首個對餐飲服務從業人員佩戴口罩的專項立法。新規要求,全省從事加工制作、傳菜等直接接觸入口食品工作的餐飲服務從業人員,在工作時應當規范佩戴清潔的口罩。從業人員未按規定佩戴口罩的,應當責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對個體工商戶處50元罰款,對其他餐飲經營主體處2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罰款。
新規實施首日,廈門、漳州執行情況如何?昨日,記者走訪兩市餐飲市場發現,多數餐飲店嚴格按照該規定執行,把正確佩戴口罩當做員工工作規范之一。不過,仍有部分餐飲店工作人員在工作時不佩戴口罩、不規范佩戴口罩,特別是街邊的小餐飲店。對此,市場監管部門也開始行動,廈門思明區市場監管局已開出全市首張罰單。
廈門
商場內餐飲店大都正確佩戴
昨日中午1時左右,記者在仙岳路某商場內的“太二酸菜魚”看到,店內的廚師、服務員、引導員都戴上口罩為食客們服務。令人驚喜的是,店員們的口罩都十分有特色,印有“牛氣沖天”“年年有魚”等字樣。工作人員介紹,這是他們公司新推出的牛年新春口罩。
這家店負責人王經理介紹,自新冠疫情發生以來,該店嚴格遵守相關規定,所有員工在上崗時均佩戴口罩。去年復工后,公司推出了一款印有“加油,好好吃魚”的口罩,反響很不錯。于是近期又推出了4款新春口罩。王經理說,這些口罩都是單個獨立包裝的,員工可根據使用情況適時更換。他們也在員工宿舍放置了一些,供員工上班途中使用。
隨后記者又走訪了廈門各大商業綜合體多家餐飲店,工作人員均按要求佩戴好口罩。
部分街邊小店較為隨意
昨日,記者還走訪了體育路、松柏路、嶼后路及沿線多家餐飲店,發現多數工作人員都能按要求佩戴口罩,不過仍有部分商家防疫的意識較為淡薄,在工作時未佩戴口罩,這種情況以個體小商戶居多。
在松柏路沿線,記者觀察到,有幾家餐飲店的門店面積較小,食客進店用餐后店內顯得十分擁擠。店內的廚師在劃定的廚房空間內都按要求戴上了口罩,而在外招呼客人的工作人員卻將口罩拉到了下巴,或者干脆不戴口罩。在嶼后北路附近的一家面館,兩位煮面廚師沒有按規范佩戴口罩,僅用口罩遮住了嘴巴。在走訪過程中,記者還發現,不少店家人員在工作過程中,都有偷偷摘口罩透氣的行為。
思明區開出全市首張罰單
昨日上午,思明區市場監管局蓮前所執法人員,對加州廣場、牛莊一帶餐飲服務單位日常巡查。
巡查中,執法人員發現,大部分餐飲服務單位已按規定,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從事加工制作、傳菜等直接接觸入口食品工作的餐飲服務從業人員,在工作時都能規范佩戴清潔的口罩。
但是,仍有部分經營戶存在僥幸心理,不規范佩戴口罩,或者甚至不佩戴口罩。執法人員當場對9家未執行《福建省餐飲服務從業人員佩戴口罩的規定》的餐飲經營戶,下達責令整改通知。
昨日下午,執法人員再次對這9家餐飲經營戶“回頭看”檢查。發現仍有1家餐飲經營戶從業人員,仍未按規定進行佩戴口罩。
執法人員立即用執法紀錄儀把證據固定留存,并當場用簡易處罰程序,對該食品經營個體工商戶處以50元罰款,這也是新規實施以來廈門全市開出的首張罰單。
漳州
不少小店店員沒戴口罩
昨日,記者在漳州市區元光北路、新華西路、漳州古城等多家餐飲店走訪時發現,一些連鎖餐飲經營店從業者較為自覺佩戴口罩,但不少個體工商戶從業者未佩戴口罩,或不規范佩戴口罩。
在漳州市區元光北路一家名為“街小坐”的飯店內,通過大堂玻璃,記者看到,該飯店內有兩名廚師正在炒菜,一名廚師未佩戴口罩,另一名廚師將口罩扣于下巴處;在漳州古城(新華西路附近)內一家名為“甩確精武鴨脖”的小吃店外,記者看到,該店內的1名店員未佩戴口罩,并赤手從店內柜中拿出鴨脖,裝入包裝帶內;在市區新華西路一家名為“青葉”的漢堡店內,兩名店員均佩戴口罩,戴著手套煎著漢堡。
在走訪中,一些從業者表示,他們已通過多種渠道知曉該規定,接下來會更加注意衛生防護。同時,市民普遍對新規持歡迎態度。
發現違規可打12315反映
為貫徹落實新規,昨日,漳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組織執法人員對市區多地的餐飲服務行業進行檢查,發現少部分餐廳工作人員仍沒有戴口罩,遇到此情況,執法人員立即責令他們限期進行整改。
執法人員表示,今后,若民眾遇到餐館服務從業人員未按規定佩戴口罩,可先拍照和拍視頻進行留底后,撥打12315進行反饋,執法人員將依法到現場拍照取證,形成完整的證據鏈,拒不改正的,將依法進行處罰。
責任編輯:唐秀敏
- 最新廈門新聞 頻道推薦
-
廈大研究團隊發現抵御新冠病毒變異株的廣譜中2021-11-24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