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日報訊(記者 黃語晴 通訊員 張怡恬)近日,廈門出臺《廈門市歷史風貌建筑防火設計導則(試行)》(以下簡稱《導則》)。這是廈門首次針對歷史風貌建筑制定防火設計導則,在全國率先提出歷史風貌建筑防火設計相關理念,填補了國內防火設計標準的空缺,為歷史風貌建筑進一步活化利用奠定了基礎。據悉,該導則將在鼓浪嶼試行兩年。
國內首創新標準
踐行文物保護“最小干預”原則
在歷史風貌建筑的保護中,防火安全至關重要。
“做歷史風貌建筑防火設計導則的初衷,是為了推動歷史風貌建筑更好地實現活化利用。”據市建設局勘察設計處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廈門正積極推動歷史風貌建筑活化利用,鼓勵將部分歷史風貌建筑活化利用為博物館、研學基地、民宿等公共經營場所,重新煥發風采。但這過程中存在一個棘手問題:歷史風貌建筑有其獨特的建筑結構,樓道寬度、建筑裝飾材料等都并不適應國內現有的各類防火標準,消防監督檢查無據可依,給公共經營帶來一定安全隱患。
為解決這一問題,市建設局牽頭組織編制《導則》,并會同市消防救援支隊、鼓浪嶼管委會發布實施。該《導則》踐行文物保護“最小干預”原則,在國內首次提出“歷史風貌建筑防火設計目的為有效提升消防安全水平”,首次明確“歷史風貌建筑現行功能不同,防火要求不同”,填補了國內現行標準不適應歷史風貌建筑防火設計的空缺。
參考鼓浪嶼、中山路的使用功能
將建筑細分為五大類
這一《導則》是如何設計出來的?據市建設局勘察設計處工作人員介紹,廈門歷時2年對鼓浪嶼島上400多棟歷史風貌建筑逐一入戶調研、一戶一評,并調研島內外、外地市相關建筑,在掌握翔實數據、充分研判廈門實情基礎上,參考國內外標準完成了《導則》編制。
翻開《導則》,不難發現,這份導則是針對廈門“量身定制”。“我們參考鼓浪嶼、中山路等歷史風貌建筑現行使用功能,根據業態將《導則》內容具體細分為旅館和民宿、商店和飲食建筑、博物館(含陳列館)、療養院和員工宿舍、辦公建筑5大類,根據不同業態場所的防火要求分別制定防火設計導則。”工作人員表示,“這樣的分類設計具有很強的可操作性,可為廈門歷史風貌建筑修繕、消防改造提升時的火災風險評估和防火設計提供依據。”例如,在“旅館和民宿”一類中,《導則》對建筑防火、安全疏散、門窗、建筑裝飾裝修、消防設施、電氣等分別作出了具體設計要求,提供了有效的裝修改造意見。
《導則》的發布實施意味著,廈門歷史風貌建筑從此穿上了“防火衣”。《導則》將首先在歷史風貌建筑最為集中的鼓浪嶼試行,試行期為兩年。試行期間,消防救援機構、公安派出所可依據《導則》內容進行消防監督檢查。
責任編輯:唐秀敏
- 最新廈門新聞 頻道推薦
-
廈門江頭街道“三不三訪”暖心不斷2021-02-19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