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經濟發展
地區生產總值增長,年均增長7%-7.5%;廈門港集裝箱吞吐量達1400萬標箱;外貿進出口總額達8000億元人民幣;旅游收入超3700億元;金融服務業營業收入超3000億元。
2創新驅動
研發經費投入強度達3.5%;每萬人口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達21.47件;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累計提高3個百分點。
3民生福祉
人均預期壽命達81.6歲;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年均增長與經濟增長保持同步;基本養老保險參保率達96%;每千人口擁有3歲以下嬰幼兒托位數達3個。
4綠色生態
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源消耗降低、單位地區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完成省下達任務;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達97.9%;地表水達到或好于Ⅲ類水體比例達83.3%;森林覆蓋率>40%。
廈門日報訊(記者 劉 艷 通訊員 曹曉剛)“十四五”起航,這五年廈門將變啥模樣?市民生活又將有哪些期待?今日,市政府正式發布經市人大批準的《廈門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零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以下簡稱《綱要》)。
《綱要》起草歷時一年多,共16章、總字數達8萬多字。《綱要》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積極服務并深度融入新發展格局,明確廈門2035年遠景目標和“十四五”發展目標、主要任務、重大舉措,描繪廈門未來五年發展的宏偉藍圖,是全市人民共同奮斗的行動綱領。
《綱要》全面體現國家和省市的重大戰略部署。圍繞我國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綱要》提出:到2035年,廈門將成為高素質高顏值現代化國際化中心城市,率先實現全方位高質量發展超越,率先基本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樣板城市。
錨定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明確廈門“十四五”發展目標:今后五年廈門要更高水平建設高素質高顏值現代化國際化城市,致力推進國際航運中心、國際貿易中心、國際旅游會展中心、區域創新中心、區域金融中心和金磚國家新工業革命伙伴關系創新基地等“五中心一基地”建設,推動城市綜合競爭力大幅提升,中心城市發展能級顯著增強,“高素質”更具實力、“高顏值”更富魅力、“現代化”更增活力、“國際化”更有張力,努力建成高質量發展引領示范區,把經濟特區辦得更好、辦得水平更高。
今日,廈門日報微信公眾號和“潮前智媒”App受權發布《綱要》全文。
規劃引領未來。《綱要》正式印發,沿著規劃的路徑,廈門發展之路更加明晰、堅定、順捷、暢達。昨日,市發改委有關負責人接受記者采訪,解讀《綱要》亮點。
亮點
主動服務新發展格局
“十四五”時期是我國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的關鍵時期。廈門將在主動服務新發展格局中發揮重要作用。
打造國內大循環重要節點
依托強大國內市場,深化對內經濟聯系,擴大高品質服務消費供給和投資需求,提升生產領域對國內大循環的適配性,以高質量供給融入國內大循環。
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重要樞紐
更好地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推動內需與外需、出口與進口、吸引外資與對外投資協調發展,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重要樞紐。
亮點
加快推進高質量發展
根據《綱要》,廈門將努力建成高質量發展引領示范區,更高水平建設高素質高顏值現代化國際化城市。
創新發展 產業高素質
●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強化創新平臺載體建設,優化創新生態,提升創新發展能級。到2025年,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3.5%、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占規上工業增加值比重達45%、每萬人口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超過21.47件。
●現代產業體系:精準施策,鍛造產業鏈供應鏈長板,彌補產業鏈薄弱環節,推動產業鏈向上下游兩端延伸,促進集群化、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做大做強高端制造業,發展壯大電子、機械兩大支柱行業;提升發展現代服務業,促進優勢產業集群提質增效擴容;構筑以新一代信息技術為核心支柱,生物醫藥、新材料為主導,數字創意和海洋高新為特色的新興產業發展體系。
●數字化發展高地:迎接數字時代,大力發展數字經濟、數字社會、數字政府,建設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到2025年,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累計提高3個百分點。
協調發展 融合高起點
●島外大發展:加快推進基礎設施跨島布局,拓展城市空間,實現產業發展、城市建設、生態優化和人口集聚相互促進、融合發展。加快推進廈門新機場建設,加快廈門北高鐵站、福廈客運專線、軌道交通等項目建設。
●島內大提升:以“城市中心再造”為目標,推動島內空間優化、資源盤活、產業升級、短板補齊,穩步推進老舊城區、老舊小區和老舊工業區改造提升,實現本島城市功能品質提檔升級。
●鄉村振興: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健全城鄉融合發展機制,推動形成工農互促、城鄉互補、協調發展、共同繁榮的新型工農城鄉關系,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
●海洋強市:堅持陸海統籌、區域聯動,加快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建設國際特色海洋城市和海洋強市。
綠色發展 生態高顏值
●綠色生產:落實能源和水資源消耗、建設用地等總量和強度“雙控制度”,推進二氧化碳排放達峰行動,不斷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推進綠色低碳發展,開展綠色生活創建活動。
●環境質量: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持續開展大氣、水、土壤、海洋污染防治,進一步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確保廈門市生態環境質量保持全國領先水平。到2025年,空氣質量綜合指數在全國重點城市排名“保十爭五”,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超過97.9%。
●生態保護:落實生態紅線保護制度,構建“一屏一灣十廊”全域生態格局,保護重要生態功能區和生物多樣性,打造“山青、水綠、灣藍、廊碧”的生態景觀。
開放發展 開放高水平
●引進來和走出去: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并重,健全促進對外投資服務體系,打造與國際通行規則相銜接、更具國際競爭力的投資環境。
●海上合作戰略支點城市:統籌推進海上合作戰略支點和國內國際雙循環重要樞紐建設,持續打造互聯互通、經貿合作、海洋合作、人文交流的樞紐,推動海上合作戰略支點建設高質量發展。
●自由貿易試驗區:對標先進,加大開放力度,開展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性創新,努力建成貿易投資便利、創新生態一流、國際經濟交往活躍、輻射帶動作用突出的自貿試驗區。
●營商環境:以市場主體滿意度為導向,持續營造投資貿易更便利、行政效率更高效、政府服務更優質、市場環境更公平、法治體系更健全的營商環境。
共享發展 民生高品質
●教育:全面解決“有學上、上好學”問題,率先基本實現教育現代化,進入教育強市行列。到2025年,新改擴建中小學幼兒園(含中職)項目360個。
●醫療:深入實施健康廈門行動計劃,增加醫療衛生資源供給,提升醫療服務水平,加強基層衛生服務能力,力爭構建優質高效的公共衛生和醫療服務體系,提升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務能力。
●住房:加大租賃住房建設投入,重點為本市中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和新市民、新畢業大學生等在廈穩定就業無住房職工提供更多的保障性住房,逐步解決其在廈住房需求。
責任編輯:唐秀敏
- 最新廈門新聞 頻道推薦
-
廈門眼科中心黎曉新總院長參加2021年兩會健康2021-03-26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