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5月31日訊(本網記者 鄒玒)廈門營商環境全部指標獲評“全國標桿”。記者今天從廈門發改委了解到,近日,由國家發展改革委主辦的全國優化營商環境經驗交流現場會在蘇州召開。
會上公布了2020年全國營商環境評價各指標領域標桿城市名單,廈門市18個指標全部獲評“全國標桿”,其中納稅、跨境貿易、辦理建筑許可、執行合同、保護中小投資者、登記財產、開辦企業、市場監管、獲得電力、獲得用水用氣、獲得信貸、政府采購、勞動力市場監管、包容普惠創新等14個指標進入全國前十。廈門市“跨境貿易”作為進步顯著的標桿指標在會上作典型發言。
相關鏈接
14個指標進入全國前十
實施“一件事一次辦”集成改革
圍繞企業和個人生命周期節點,將涉及51個審批部門和服務機構的206個事項整合為57個“一件事”,通過“窗口辦、網上辦、掌上辦、自助辦、靠前辦”實現“一次辦”、就近可辦,實施以來服務窗口延伸至全市131個便民服務站點,辦件量630210件,辦理時間壓縮66%,申請材料減少55%。
開辦企業“全程網辦”“一窗通辦”“隨時可辦”“掌上易辦”
開辦企業全流程壓縮為1個環節,辦理時限不超過1個工作日,實現線上全程網辦、一趟不用跑,線下一窗通辦、最多跑一趟,免費發放全套印章,全程零收費。全程網辦服務拓展至變更、備案、注銷全類型業務,并延伸至微信端,在全省率先實現商事登記全周期、全業務“全程網辦”“隨時可辦”“掌上易辦”。
登記財產一窗辦、網上辦、合并辦
設立企業服務專窗,取消企業間存量非住宅網簽環節,免除企業取得非住宅不動產登記費,實現不動產登記一窗辦、當場辦、免費辦。
率先在抵押登記、司法協助執行、存量房轉移登記、商品房預告登記、商品房分戶轉移登記等領域采用全流程不見面、無紙化辦理模式。推行相近環節“合并辦”,同步辦理地籍權屬調查與房產測繪,實行二手房與水電氣聯動過戶,合并辦理存量房轉移登記和抵押登記。
獲得水電氣便利度全面提升
深化工程建設項目用電用水用氣跟蹤服務,項目竣工即實現通電通水通氣。
首推由財政補貼用電容量1250千伏安及以下中小微企業電力外線建設,用戶外線“零投資”;首創“用電工程整體租賃”模式,實現“設備立等可取、投資分期付款”,為客戶節省時間40%、節省費用30%。
推動政電信息互聯互通,線上調用8類電子證照,辦電“免提資”,居民刷臉“零證辦電”。電力接入工程占掘路“零審批”,500米內的小型電力管線接入工程實施行政審批豁免。社會投資簡易低風險建設項目用水報裝推行“1100”供水模式,“1”個報裝環節,“1”天內接入供水,申報企業“0”材料、“0”跑動。新裝、擴容供水接入,無外線接入工程的1天內通水,有外線接入工程的2天內通水。
“清單制+告知承諾制”助力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提速
率先啟動工程建設項目“清單制+告知承諾制”審批改革試點,通過“理清單、承諾辦、減事項、降成本、壓時限”,竣工驗收前審批事項均實行告知承諾制,項目策劃生成“問題清單”與“審批服務清單”雙清單并行,公開出讓項目7個工作日“交地即交證”,BIM規劃報建窗口“秒辦”工規證,聯合竣工驗收“多批合一”“一個階段一個事項一本證書”,小型社會投資工業類項目實現審批“最多15個工作日”。
打造廈門“e政務”一體化自助服務體系
采用一站集成、刷臉實名認證、社會化建站等方式,在24小時便利店、企業園區、大型酒店、基層便民服務站等人流密集場所部署近400臺“e政務”設備,14個政府部門的121項政務服務事項可在自助終端就近辦理,被譽為“家門口不打烊的辦事服務廳”。
率先推出自助服務跨區域通辦,在福建、海南、廣西三省的1500臺自助機實現690項自助事項“跨省通辦”、福建省內七市一區實現404項自助事項“省內通辦”。
打造“鷺稅捷辦”品牌
創新打造稅企互動交流平臺、全面升級“稅小夏”智能咨詢系統。完善“廈門稅務掌上辦稅廳”掌上辦稅小程序,高頻稅費事項實現掌上辦理,各辦稅場景均支持第三方支付。全國率先實現住房公積金業務在電子稅務局“一網通辦”,首推支付寶新生兒醫保參保報銷“秒批”,創新推出員工入職一件事一次辦和大學生醫保參保制卡一條龍服務。
破解企業融資難題
為臨時資金周轉困難的企業提供無償應急還貸服務,累計放款金額186.47億元。設立增信基金,實現中小微企業信用貸款“降低門檻、提高額度、簡化手續、加快放款”。截至2020年末,為1865家企業提供信用融資2230筆,金額33.16億元。搭建“線上+線下”的政銀企對接平臺,擴大金融服務民營、小微企業的覆蓋面。2020年全市小微企業貸款余額達3764.63億元,比2020年初增長22.18%。
建立“智慧破產”體系
研發全省首個“破產案件輔助系統”,實現債權人、管理人、法院三方主體所有破產事務全流程、全在線“一網通辦”。以廈門作為全國首批涉港跨境破產協助試點城市為契機,籌建破產公共事務中心,搭建破產“一站式”服務平臺。全國率先推動管理人選任方式改革,首創“三無案件”集中招標選定管理人,將國有資管公司納入管理人名冊,聯合20個政府部門建立破產財產綜合接管機制。
打造一站集成便利訴訟
全省率先實現民商事案件“調、立、審、執”、訴訟費交退全流程網上辦理,“全在線”訴訟平臺獲評全國法院“‘微服務’卓越獎”。成立全國首個全市一體運行的訴非聯動中心,推動全市38家平安綜治責任單位對接聯動,2021年1至4月,訴前化解糾紛4574件。分類治理年收案千件以上案源,2020年全市一審民商事案件收案下降6.22%,其中收案量第一的民間借貸案件下降17.81%,有力推動訴訟源頭減量。
構建知識產權保護體系
出臺《廈門經濟特區知識產權促進和保護條例》。建立全國首個知識產權司法協同中心,以“司法+行政+X”工作模式,形成知識產權糾紛多元化解決機制。成立知識產權仲裁院,設立12家知識產權維權工作站和1個產業園區知識產權保護工作站,成立大健康和光電2個產業知識產權聯盟,發揮行業協會、科研院所和產業園區的作用,初步建成行政監管、司法保護、行業自律和企業自治相結合的知識產權保護體系。2020年,全市專利授權、商標注冊及版權登記量均居全省前列,每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37.93件,實施25項高價值專利培育項目,1082件知識產權獲質押融資,質押金額108534.15萬元。
發揮社會信用示范引領
獲評全國首批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示范城市,打造全國“信易貸”示范平臺、市民個人信用白鷺分、廈門公共信用信息共享平臺等三大信用示范載體。推進信用承諾審批改革,實施告知承諾制審批服務675項,容缺受理4068項,在戶籍管理、市場主體準營等7領域全面推行證明事項告知承諾制強化分級分類監管,涉及醫、食、住、行、購、娛等33個領域。創新信用惠企便民服務,出臺信用免押借書、信用停車、信易游、信易租等創新應用44項,累計開通184.8萬人,動態查分1163.6萬人次;信易貸平臺廈門站累計注冊企業5.3萬家,累計撮合信用貸款3.8萬筆、808億元,平均獲貸時長13.6天,利率5.02%,入駐金融機構44家,上線貸款產品268個。
推進跨境貿易便利化改革
繼續調降貨物港務費、外貿船舶引航費等收費標準,免征港口建設費,落實集裝箱拖車高速公路路橋費減半。政府性降費每年為企業減負約5億元,口岸集裝箱進出口合規成本降到全國沿海主要口岸最低水平。推出進出口集裝箱貨物“卸船直提”“抵港直裝”服務,國際航運船舶進出境通關采用全流程“一單多報”模式。打造全國示范項目廈門口岸航空電子貨運平臺,實現運單電子化。2021年3月,廈門口岸進出口整體通關時間分別為27.71小時和1.32小時,位居沿海主要港口前列。啟動傳統集裝箱碼頭全自動化改造,上線船舶引航可視化平臺,5G智慧港口系統建設與改造項目入選國家發改委、工信部“2020年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工程”項目。
構建和諧勞動關系
率先建設勞動關系風險預警系統,推進“五個一”根治欠薪工作機制,推行“以服務為導向,分級管理、不訴不查”的柔性執法。創新推出“近鄰26N”協調機制和勞動糾紛“仲裁云”,完善勞資糾紛多元化解決機制。打造“智慧人社”品牌,拓展移動辦、自助辦、全程網辦;推動人社業務入駐“閩政通”“i廈門”“支付寶”“市民卡”等平臺,并開通無障礙功能,方便老人等特殊群體;推動“打包一件事”,實現“跨省通辦”“異地代收”。
責任編輯:趙睿
- 廈門:探索創新一線監督機制 護航高質量發展2021-06-23
- 福建廈門:兩岸少兒美展接力開展2021-06-22
- 廈門:處方藥、退熱止咳藥不得網絡銷售2021-06-22
- 淘車二手車落子廈門 本地二手車市場將添活力2021-06-21
- 海滄隧道試通車 廈門迎來“四橋兩隧”時代2021-06-18
- 廈門翔安馬塘村:三美融合 奏響鄉村振興“協奏曲”2021-06-18
- 2021藝術廈門博覽會17日-20日在廈舉辦2021-06-18
- 廈門一市民舉報偷越國(邊)境案件線索獲獎1.5萬元2021-06-18
- 探索大型商圈消防安全管理新途徑 廈門消防構建“防護圈”2021-06-17
- 拎包入住 廈門提供144套房定向租給大學生2021-06-17
- 最新廈門新聞 頻道推薦
-
探索大型商圈消防安全管理新途徑 廈門消防構2021-06-24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