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新時代新作為新篇章·習近平總書記關切事)
創新“成功寶典”新番來了!——中部地區科技“新苗頭”觀察
新華社北京6月3日電 題:創新“成功寶典”新番來了!——中部地區科技“新苗頭”觀察
新華社記者劉菁、鄔煥慶、徐海濤、初杭
年輕的“科技媒婆”給科學家和企業“做媒”,“量子大街”上每天都有新進展,無人駕駛拖拉機成“網紅”,時速600公里的超導磁懸浮列車列入研發計劃……記者近期在我國中部地區調研了解到,各種科技創新“新苗頭”“新玩法”“新動力”奔涌,讓人耳目一新、心潮澎湃。
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科技創新在推動中部地區崛起中的重要意義,他強調“要加大科技創新工作力度,不斷提高開發利用的技術水平”“提高關鍵領域自主創新能力,創新支持政策,推動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
新開局有新做法,新成功有新邏輯。當前,全球科技創新進入“密集活躍期”,在中國經濟的腹地,從實驗室到市場的“創新脈動”正書寫新的“成功寶典”。
【新苗頭】技術經理人扎堆,帶貨科技“寶貝”
“我們要銷售近1000款科創產品”“現場競拍16項科技成果”……前不久,安徽省合肥市委主要領導走進電商主播薇婭的直播間,“帶貨”科創產品,也“帶火”了安徽科技大市場。在這背后,活躍著一批年輕的技術經理人。
昨天在實驗室里“挖寶”,今天到工業園區“挖需”——這是27歲的沈智的典型工作場景。作為安徽省首批133名技術經理人之一,他從去年開始從事這個新興職業,不到一年已收獲頗豐。
“我們的主要工作,是把科研機構的成果和企業的需求精準對接,有點像‘做媒’。”沈智的得意之作之一,是將安徽一家上市公司與深圳一家技術輸出方對接,交易了薄膜生產線技術。其中的一大創新,是技術使用費非一次性支付,而是以投產后的銷售毛利按比例支付,降低雙方風險,靈活求得雙贏。
安徽一企業以140.9萬元競得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一項“基因編輯組合物”技術,江蘇一家企業以100萬元競得安徽農業大學一款玉米新品種……安徽創新館館長陳林介紹,在近期安徽舉行的首屆科技成果公開競價會上,技術經理人大顯身手,他們征集來的16項成果現場競價成交7項,總成交額680.9萬元。
記者觀察:當前,我國科技成果實現產業化、創造市場價值的能力不足,技術經理人的出現正當其時,可推動解決從實驗室到市場的“信息不對稱”“成果定價難”等問題,提升科技成果轉化為“第一動力”的效率。技術經理人在中部出現,也折射出我國深層次經濟動力轉換從沿海向腹地擴展。
【新苗頭】量子GDP發展“不限量”
國盾量子、本源量子、國儀量子……一條不寬的馬路兩邊,密集分布著多家掛著“量子”招牌的企業,這在全國乃至全球都是新產業景觀。這就是安徽合肥高新區的“量子大街”,一條可以聽見量子科技產業前沿脈動的產業街。
用量子技術保護每一個比特!這是走進科大國盾量子技術公司迎面而來的標語。從量子密鑰分發器、光量子交換機到小型化量子衛星地面站、量子保密手機,在這家公司的產品展廳,記錄著近年來世界量子通信產業發展的幾乎每一次探索。
“把量子技術與個人信息安全相結合,市場需求巨大。”公司副總工程師唐世彪說,在萬物互聯的“大數據”時代,量子通信產業大有可為。目前,他們即將推出“量子保密手機SIM卡”。
在合肥本源量子計算科技公司,一臺名為“本源悟源”的量子計算機原型機正在運行。這家年輕企業已成為一匹業界“黑馬”,他們研發出量子計算云平臺、量子測控一體機、量子編程語言等。公司總經理張輝介紹,預計近期推出24比特的量子計算機,企業正與金融、醫藥、航空等行業合作開發應用。
記者觀察:作為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前沿領域,量子科技對促進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安徽“量子大街”的幾家骨干企業,均由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幾位量子院士團隊的科技成果轉化。產學研結合呈現前沿、快速、硬核、聚集等新趨勢,有望催生“量子谷”產業帶,量子算力正加快為經濟社會賦能。
【新苗頭】“無人”時代,大塊頭也有大智慧
科幻外形、5G技術、氫燃料電池、無人駕駛技術集聚……中國一拖集團有限公司參與研發的國內首臺5G+氫燃料無人電動拖拉機,正持續走紅“出圈”。
作為“一五”期間156個重點建設項目之一,位于河南洛陽的中國一拖讓我國從“土牛”進入“鐵牛”時代。前幾年他們研發出我國首臺無人駕駛拖拉機,又實現從“鐵牛”到“智牛”之變。
“我們十幾年前就開始著手自動駕駛拖拉機研究,作業精度已經達到厘米級。”中國一拖技術相關負責人王東青說。
目前,他們的智能裝備取得良好應用效果,在黑龍江建三江七星農場,無人拖拉機順利完成規模面積玉米播種作業和水田整地作業。
“為加快推進智能農機與精準農業的深度融合,我們已與洛陽市政府共建數字孿生智慧農業示范園項目,進一步創新智慧精準農業技術解決方案。”中國一拖黨委常委、一拖股份副總經理于麗娜說。
記者觀察:60年立農機科技潮頭,中國一拖靠的正是連續創新。如今進入農機“無人”時代,我國農機裝備水平還相對滯后,要加強科研創新,攻克“卡脖子”關鍵技術,不斷提升競爭力才能加快實現趕超。
【新苗頭】創新“攪局者” 重新定義“造車”
幾分鐘完成“換電池”消除里程焦慮、輸入目的地自動駕駛帶你追尋詩和遠方……以蔚來汽車為代表的國內造車新勢力,正進行技術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
“在車、服務、數字觸點和生活方式等方面,蔚來正在改變或者重新定義用戶體驗。”蔚來汽車創始人李斌說,蔚來擁有自主研發的車機系統、自動駕駛、換電技術,換電站、超充站預計今年底也將增加到1100座以上。
汽車工業“新星”,為何選擇落戶中部?早在5年前,蔚來便與江淮汽車合作造車。后來蔚來在資金方面遇到問題,合肥作為戰略投資人伸出“援手”。合肥多年布局形成的電動汽車成熟產業鏈也發揮著磁吸效應。
記者觀察:近年來,我國以蔚來為代表的一批造車新勢力,摸準用戶痛點,以技術創新疊加商業模式創新,用產品和體驗“說服”客戶,以“攪局者”角色重新定義“造車”。以合肥為代表的中部地區,摸準新興產業痛點,主動介入企業孵化,創新服務模式,共同推動產業發展,逐步站上新興產業高地。
【新苗頭】“下一代科技”探路強國未來
天上有一個太陽,人類還要在地球上再造一個。
高約11米,直徑約8米,看上去像一個巨大的“罐子”……在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有“人造太陽”之稱的全超導托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上,中外科研工作者已進行了近十萬次實驗,旨在探索取之不竭、無污染的“終極能源”。
在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工作人員對全超導托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EAST)進行升級改造(4月13日攝)。新華社記者劉軍喜攝
“核聚變能源研究已經持續了70余年,在我國也開始了50年。國際主流觀點認為,有望在2050年左右實現核聚變能源并網發電。”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副院長宋云濤介紹,雖然實現核聚變能源目標尚需時日,但“一路創新、沿途下蛋”,已經有多項衍生科研成果轉化為新興產業,孵化出20多家高新企業,使我國成為世界上少數幾個掌握前沿超導材料技術的國家。
今年3月,基于前沿的超導技術,國產緊湊型超導回旋質子治療系統在合肥研制成功。作為一種國際先進的放療技術,質子醫療可以實現對癌癥病灶的精準治療。
此外,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利用超導技術,目前計劃開展時速600公里的磁懸浮樣車研制,為“交通強國”建設貢獻力量。
記者觀察:前沿基礎研究是科學體系的源頭,也是孕育顛覆性產業的搖籃。放眼世界,新一代能源革命、信息革命已蓄勢待發,一大批科技工作者面向科技前沿持續攻關、久久為功,既充實了產業發展“家底”,也為大國未來預留雄厚發展空間。(參與記者:吳慧珺、劉懷丕)
責任編輯:趙睿
- 努力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論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兩院院士大會中國科協十大上重要講話2021-05-31
- 時政現場說丨現場追星!這才是我們應該追的“星”2021-05-29
- 堅持科技自立自強 習近平這些話指明方向!2021-05-29
- 第一觀察|總書記為“科技自立自強”加上了一個重要定語2021-05-29
- 聯合國論壇探索如何讓科技更好地造福全人類2021-05-05
- 央視網評丨抓創新不問“出身”2021-03-26
- 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考察·回訪 | 創新不問“出身” 堅守主業礪初心2021-03-26
- 【總書記來到我們身邊·福光股份有限公司】“想要進入光學第一方陣必須創新 ”2021-03-26
- 習近平:抓創新不問“出身”,只要能為國家作出貢獻都會全力支持2021-03-25
- AWE2021:格蘭仕首次攜“中國芯”參展2021-03-17
- 最新廈門新聞 頻道推薦
-
第4屆廈門國際零售業博覽會6月2日在廈門隆重2021-06-04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