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全市人均期望壽命81.63歲
廈門全面建設高水平健康之城,從以治病為中心向以健康為中心轉變
打造健康之城部分措施
島內外醫療資源均衡化
●加快環東海域醫院、馬鑾灣醫院、華西廈門醫院等一批島外醫療衛生重點項目建設
做優名院 做強重點專科
●引進知名高校及附屬醫院優質醫療資源,做優做強復旦中山廈門醫院、復旦兒科醫院廈門分院、四川大學華西廈門醫院等名院
打造省級重大公共衛生事件
區域醫學中心
●依托廈大附屬第一醫院杏林分院,按照“平戰結合”規劃建設廈門市香林醫院,作為重大疫情救治基地
加快“互聯網+醫療健康”發展
●優化分時段預約診療、預約免疫接種,檢驗檢查結果互認、智能導醫分診、排隊候診和取藥、移動端支付結算、檢查結果自動推送等服務流程
●構建醫療機構醫師電子開方、藥師電子審方、藥品零售企業配藥、物流送藥上門或者患者就近便捷取藥的藥事服務新模式
廈門日報訊(記者 陳莼)昨日上午,市衛健委有關負責人接聽市長專線,就“十四五”期間廈門全面建設高水平現代化健康之城進行解讀。
“十四五”時期,廈門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推動實現從以治病為中心轉向以健康為中心,努力把廈門建設成為高水平健康之城。力爭到2025年,基本建成優質高效的整合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水平明顯提高,居民健康水平穩步提高,全市人均期望壽命81.63歲,孕產婦死亡率控制在12/100000以內,居民主要健康指標居國內副省級城市領先水平。
優化醫療資源配置
做優名院做強重點???/strong>
市衛健委表示,廈門將著力推進優質醫療資源擴容和區域均衡布局,提升整體醫療服務質量水平,提高基層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能力,構建更加完善的優質高效整合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持續落實名院出島戰略,進一步提升島內外醫療資源均衡化水平,加快環東海域醫院、馬鑾灣醫院、華西廈門醫院等一批島外醫療衛生重點項目建設;促進醫療機構服務功能均衡發展;鼓勵支持社會資本舉辦康復醫院、護理院、醫養一體化等特色??漆t院和高端醫療機構,滿足市民多樣化健康需求。
同時,做優名院、做強重點???,通過“市校合作、高位嫁接”方式,有序有效引進知名高校及附屬醫院優質醫療資源,做優做強復旦中山廈門醫院、復旦兒科醫院廈門分院、四川大學華西廈門醫院等名院,發揮高水平醫院龍頭引領和輻射帶動作用,帶動提升醫療服務整體水平。
構建強大的公共衛生體系
發展“互聯網+醫療健康”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使群眾更加深切認識到公共衛生與健康安全密切相關,“十四五”時期,廈門將按照國家確定的公共衛生體系改革的方向和要求,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聯防聯控、群防群控,改革疾病預防控制體系,全面提升監測預警、快速檢測、應急處置、綜合救治能力,努力構建強大的公共衛生體系。依托廈大附屬第一醫院杏林分院,按照“平戰結合”規劃建設廈門市香林醫院,作為重大疫情救治基地,打造省級重大公共衛生事件區域醫學中心。
在抗疫期間,“互聯網+醫療健康”發揮了重要支撐作用,引起了廣大市民的深切關注。“十四五”時期,廈門將深化新一代信息技術應用,加快“互聯網+醫療健康”發展。加強全域智能導診平臺、“多碼融合”應用平臺、區域醫學影像共享平臺、區域互聯網診療平臺等便民惠民應用支撐能力,優化分時段預約診療、預約免疫接種,檢驗檢查結果互認、智能導醫分診、排隊候診和取藥、移動端支付結算、檢查結果自動推送等服務流程,完善面向基層醫療機構的遠程會診、遠程心電、遠程影像診斷,構建醫療機構醫師電子開方、藥師電子審方、藥品零售企業配藥、物流送藥上門或者患者就近便捷取藥的藥事服務新模式,開展“互聯網+護理”服務,推動全市“互聯網+醫療健康”深度融合發展,提升信息便民惠民服務效能。
責任編輯:唐秀敏
- 漳州人均預期壽命78.41歲 比2015年提高了1.36歲2021-03-12
- 漳州居民人均預期壽命78.41歲 比2015年提高了1.36歲2021-03-03
- 2019年臺灣民眾平均壽命80.9歲 再創新高2020-08-10
- 福建省人均壽命持續保持增長趨勢2018-01-02
- 2015年全美人均壽命20多年來首次下降 為78.8歲 2016-12-09
- 最新廈門新聞 頻道推薦
-
廈門大學環境與生態學院舉行建院十周年慶祝大2021-06-11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