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日報訊(記者 林欽圣 吳海奎 通訊員 林 業)廈門地鐵1、2號線安全運營,本月底前3號線將開通運營,多條線路施工全面鋪開,我市軌道交通建設進入了快速發展時期。在加快建設速度的同時,廈門地鐵如何抓質量保安全?如何破解工期緊與安全要求高的客觀矛盾?如何為地鐵建設和運營筑起安全屏障?
質量安全作為地鐵建設工程的前提條件,擺在各項工作的首位。市地鐵辦聯合市建設局、市質安站、市公安局等相關職能部門,帶領廈門軌道集團等參建單位,狠抓地鐵工程質量安全,為地鐵建設運營保駕護航。
人夠鐵
建設者和守護人嚴管嚴督
廈門地鐵3號線是鏈接廈門本島與翔安區的骨干線,海底隧道是地鐵3號線全線工程建設的關鍵工程,也是施工難度最大的工程。國內罕見的海底風化槽、沒有可借鑒的施工法等,猶如一只只擋在軌道交通建設者們面前的“攔路虎”。
開工前,市建設局抽調市質安站的業務骨干成立“輕騎兵”監督組,深入一線,牽頭組織各參建單位對施工監督要點、質量要素提前交底,對檢測和驗收進行指導。這些舉措均為3號線施工質量創優與進度提速打下堅實基礎。
采用“礦山+盾構”的組合工法,礦山法區間高峰期10個工作面同時施工,爆破、裝藥、開挖輪番進行,安全風險大。整個項目需爆破8500余次,需雷管59萬余發。爆破主管部門市公安局治安支隊加強對火工品管理,執行“一炮三檢”制度,嚴格要求爆破人員持證上崗。
關鍵節點施工前條件驗收、首件分項工程驗收,市建設局、市質安站根據工程進展的實際情況,堅持標準化、制度化,確保施工質量安全平穩可控。針對施工地質特殊性及可能出現的異常情況,組織施工單位開展生產安全突發事故綜合應急演練,力求未雨綢繆,萬無一失。
“對地鐵建設而言,嚴管就是厚愛,監督就是保護。”市地鐵辦質量安全部部長聶克城說,廈門地鐵建設堅持高標準高質量,強化安全風險管理,強化對工程建設五方責任主體監管,確保安全受控、質量達標。
2020年12月10日,市地鐵辦質安部牽頭組織軌道集團和省土木協會專家對3號線過海段開展安全專項檢查。通過檢查發現,過海段在施工臨時用電、消防、安全措施、封堵墻支撐等方面仍需進一步規范提升。市地鐵辦當即要求軌道集團督促責任單位進行整改,其他參建單位對照檢查。
通過健全防范機制,推進標準化建設,嚴格督查考評,引導爭先創優,廈門地鐵建設者和守護人,努力讓地鐵這項百年工程成為新時期廈門城市建設的又一張靚麗名片。
技夠高
“第三只眼”實時把控風險
走進軌道集團一樓會議室里,映入眼簾的是一個巨型長方形曲面屏。最左側的區域實時監控多個施工現場;中間的區域密密麻麻布滿站點信息,由綠、黃、橙、紅多種顏色表示預警級別;最右側的區域則顯示項目標段的具體信息,并針對性地進行評價和提示。
“實時監控,發現險情及時處理;衛星地圖,重點盯緊區間站點;具體分析,總結經驗提供參照。”軌道集團質量安全管理部相關負責人介紹,這是軌道集團搭建的安全風險管理體系,“它作為‘第三只眼’,能夠實時把控質量安全風險,使得質安工作事半功倍。”
這從一個側面反映出廈門地鐵“安全至上”的理念。建設中攻堅克難的案例,更能說明問題:鏡頭拉回2018年6月,地鐵3號線翔安行政中心站至浦邊站區間右線盾構機順利始發。在始發前,各參建單位根據地質勘探結果、構筑物位置、隧道埋深、地表沉降等實際情況,對盾構機選型、進出洞加固方案、盾構專項施工方案等進行了多次論證與演練。
“我們狠抓現場施工過程的安全監控,對施工中可能出現的深基坑變形、周邊建筑物沉降及位移等情況也都進行實時的安全監測和分析,防患于未然。”建設團隊負責人告訴記者,以盾構隧道施工為例,盾構機始發關鍵節點必須完成路面掃描,“在盾構機掘進前進行路面掃描,掘進后及時進行洞內和路面掃描。”
記者了解到,在建地鐵工程的各施工單位均已配備地質掃描設備,并按要求開展掃描工作,助力地鐵建設精細化管理。
器夠利
“神兵重器”敢于較真碰硬
有了敢于較真碰硬的督察人員、智能化專業化的智能系統,還要有“神兵重器”的襄助——三臂鑿巖車、復合式泥水平衡盾構機、復合式土壓平衡盾構機……這些先進的大型施工設施設備各司其職,在硬件上有力地保障了地鐵3號線建設的質量安全。
記者在施工現場,目睹三臂鑿巖車快速鑿開巖壁的颯爽英姿。一個長著三只胳膊的機器人,在工人的熟練指揮下,瞬間就可鉆進堅硬的巖壁,打出3個深達2米左右的炮眼,可以說“指哪打哪”。“這個機器人,做起事情來任勞任怨、成本低效率高。”項目負責人稱,較傳統人工打眼的方式相比,同一作業面,人數少了三分之二,打眼速度卻提高了1倍。
“比效率更重要的是安全。”項目負責人表示,操作平臺距離隧道掌子面(注:開挖隧道的工作面)十幾米遠,視線開闊,易于觀察圍巖變化,可以防止落石傷人,安全系數要高得多。“以前隧道掘進時,打炮眼都是人工鑿孔,工人與巖壁間是‘零距離’,保護面小。”
三臂鑿巖車只是地鐵3號線施工采用的先進設備之一,復合式泥水平衡盾構機、復合式土壓平衡盾構機等用于隧道挖掘的先進超大型設備也功不可沒。正是倚靠它們開路,3號線隧道得以穿越大海、湖泊等天塹以及運行中的鐵路等高風險區域,在歷史的年輪留下一段艱辛而又充滿榮光的印跡。
借助高科技設備和搜集的數據,地鐵工程施工變得安全、高效,也正因為如此,廈門地鐵建設者才敢攬“瓷器活”,向“攔路虎”發起挑戰,并最終實現地鐵3號線(火車站到蔡厝)的全線貫通。
責任編輯:唐秀敏
- 廈門地鐵3號線具備初期運營條件 安全評估意見發布2021-06-09
- 廈門地鐵3號線竣工驗收通過 6月底開通運營2021-05-19
- “五一”期間廈門地鐵BRT公交全免費 乘坐期間應佩戴口罩2021-04-28
- 廈門地鐵2號線東瑤站將于4月26日開通2021-04-23
- 廈門地鐵社區林前綜合體預計上半年竣工移交2021-02-02
- 廈門地鐵3號線 一線一景打造綠化精品2021-01-12
- 口罩售賣機進駐廈門地鐵站 價格為1元/個2020-11-26
- 廈門地鐵3號線沿線景觀將有大提升 預計2021年完工2020-11-11
- 廈門地鐵3號線南延段站點公布 線路全長約8.3公里2020-10-22
- 廈門地鐵3號線南延段站點公布 均為地下站2020-10-21
- 最新廈門新聞 頻道推薦
-
廈門金山街道: 弘揚傳統文化 多樣活動過端午2021-06-18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