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8月5日訊(海峽導報記者 沈華鈴) 近日,福建省政府出臺《促進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其中提出依托廈門大學、嘉庚創新實驗室、同安“三谷”等創新資源,打造宜居宜業宜創的廈門未來科技城。
昨日,記者從廈門市科技局獲悉,廈門未來科技城目前已正式定名為“廈門科學城”,總體規劃面積約34平方公里,定位為“科學灣區、未來之城”,力爭打造成為世界一流科學城。
定名“廈門科學城” 規劃面積約34平方公里
根據《方案》,福建將以自創區引領高新區高質量發展,其中,布局建設福廈泉科技城,到2025年,全省高新區創新能力明顯提升,體制機制持續創新,福州、廈門、泉州科技城基本建成。到2035年,福州、廈門、泉州科技城全面建成,創新功能更加完善高效,各類創新要素集聚度顯著提高。
其中,《方案》明確,將依托廈門大學、嘉庚創新實驗室、同安“三谷”等創新資源,打造宜居宜業宜創的廈門未來科技城。到2025年,廈門科技城基本建成;到2035年,廈門科技城全面建成。
其實,在今年省兩會上,廈門科技城就被寫進省政府工作報告。今年以來,廈門市區兩級加快推進廈門未來科技城建設,高起點、高標準謀劃廈門未來科技城建設方案。目前,廈門未來科技城已正式定名為“廈門科學城”,以同安美峰-西柯、翔安蓮河-西溪為起步區,總體規劃面積約34平方公里,定位為“科學灣區、未來之城”,力爭打造成為世界一流科學城。未來,廈門科學城將以集聚新型研發機構、以培育未來產業為重點。
正加快啟動建設 策劃推進首批項目
據悉,建設科學城有利于整合創新資源,匯聚科技人才,促進產、城、人深度融合,對推動城市高質量發展至關重要。廈門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視廈門科學城的建設,4月22日,省委常委、市委書記趙龍主持召開市城市規劃委員會會議,研究廈門科學城發展規劃與空間布局。會議提出要以原始創新、技術開發、未來產業突破為重點,布局一批高科技產業項目,打造一批高能級創新平臺,構建一流創新生態,與全市其他片區發展形成良性競爭、相互促進、相得益彰。
眼下,廈門正加快啟動廈門科學城建設,策劃、推進“虛擬大學園”“廈門國際技術轉移中心”“Ⅰ號孵化器”等首批項目,打造支撐現代產業體系構建的超級“孵化器”。“我們已經建立了項目庫,83個項目入庫,都在推進中。”市科技局相關人士介紹說。
廈門還通過摸底調查,形成本市科技創新短板清單,廈門科學城將瞄準這些短板、弱項,精準發力,以高端資源匯聚、關鍵技術突破和未來產業爆發為目標,努力打造區域創新高地。
責任編輯:唐秀敏
- 最新廈門新聞 頻道推薦
-
廈門國際創新中心二期主體結構全面封頂2021-08-05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