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發改委、市統計局聯合發布上半年全市經濟運行情況
廈門經濟“期中考” 11項指標全省第1
增速全省第一
●固定資產投資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
●地方級財政收入
●人民幣存貸款余額
●建筑業總產值
●批發業銷售額
●零售業銷售額
●住宿業營業額
●農林牧漁業總產值
●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增速全省第二
●地區生產總值
●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
●財政總收入
●餐飲業營業額
●其他營利性服務業營業收入
●電信業務總量
廈門日報訊(記者 劉艷)廈門經濟運行“期中考”成績揭曉。今年上半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5%,分別比全國、全省高2.3和2.7個百分點,增速均排名全省和副省級城市第2位;兩年平均增長7.6%,分別比全國、全省高2.3和1.4個百分點,順利實現“十四五”良好開局。
昨日,市發改委、市統計局聯合發布上半年全市經濟運行情況。今年以來,全市各級各部門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考察時的重要講話精神,按照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的決策部署,以及市委抓經濟促全局和“七以七為”工作部署,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全面落實“六穩”“六保”任務和“五促一保一防一控”工作,經濟運行保持穩中向好態勢。
從全省看,已核定、可比較的指標中,廈門有19項指標增速位居全省前列,其中固定資產投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地方級財政收入、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11項指標增速排名全省第1。從副省級城市看,目前掌握的副省級城市6項主要指標中,廈門均位居前列。其中: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與武漢并列第1,地區生產總值、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固定資產投資、地方級財政收入均位居第2位,外貿進出口總額位居第5位。
內外需穩步增長。上半年廈門投資結構持續優化,基礎設施投資增長48.5%,社會事業投資增長42.5%,工業投資增長33%,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速放緩。111個省重點在建項目實際完成投資452.5億元,完成年度投資計劃的70.9%。地鐵3號線開通運營,海滄隧道實現通車,新機場樁基工程順利開工。消費市場持續回暖,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415.4億元,增長28.1%。外貿外資總量持續擴大,外貿進出口總額4081.5億元,增長32.2%。實際使用外資129.8億元,增長24.9%,新增千萬美元以上實際使用外資企業41家。
質量效益穩步提高。從實物量指標看,集裝箱吞吐量、港口貨物分別增長11.4%和18.5%。從市場主體看,全市新增稅務登記戶4.3萬戶,其中新增企業戶3.2萬戶。開票金額億元以上的工業企業中有85%的企業實現增長。上半年新增境內上市公司6家,占全省的43%。
產業運行穩中向好。工業經濟支撐有力,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21.9%,計算機與通信設備、輸配電及控制設備、運動器材、水暖廚衛等行業增勢良好。制造業投資增長37%,天馬6代線、中航鋰電A6等25個超億元項目陸續開工建設。從服務業來看,服務業增加值增長16.7%,批發零售業、住宿餐飲業、交通運輸郵政業、營利性服務業等行業表現可圈可點,限上網上零售額增長35.5%。新動能加快發展,規模以上高技術產業增加值增長36.4%。生物與新醫藥產業鏈產值增長近4倍,電子行業市場需求旺盛,集成電路增長1.4倍。
民生保障有力有效。上半年,民生事業支出占全市財政支出比重保持70%以上。新開工保障性住房1.3萬套,新增中小學幼兒園學位數3.8萬個,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廈門醫院、四川大學華西廈門醫院獲批第二批國家區域醫療中心試點項目。居民收入持續增長,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193元,增長14.9%;其中,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3.5%,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8.6%,增速和規模繼續保持全省領先;物價形勢總體穩定。居民消費價格上漲1%,在年度預期目標內。
責任編輯:唐秀敏
- 2020年廈門經濟運行穩中向好 社會大局保持穩定安定2021-03-18
- 最新廈門新聞 頻道推薦
-
廈門國際創新中心二期主體結構全面封頂2021-08-06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