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8月12日訊 (海峽導報記者 錢玲玲 常海軍)廈門將通過政策支持、社區治理、產業升級等“三位一體”,打造一個更有人情味的“便民生活圈”,讓老有所樂、幼有所托更加高效。
昨日,廈門市民政局黨組成員、一級調研員岳世洲在廈門市人民政府網進行在線訪談,解讀《廈門市城鄉社區近鄰服務實施方案》的相關內容,并與網民在線交流。
步行15分鐘
即可享受社區便民服務
廈門市現轄6個區、42個街(鎮)、544個村(居)委會(其中城市社區251個、“村改居”社區146個、農村社區147個)。全市城鄉社區共劃分責任網格3218個,配備社區工作者8987人。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居民對社區便利性的需求有更高的要求。
近日,廈門市社區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印發《廈門市城鄉社區近鄰服務實施方案》,細化小區(村落)鄰里服務單元,推動社會治理重心下移,營造黨群互動密切、鄰里友愛團結、家園溫馨和諧的近鄰新風尚。
城鄉社區近鄰服務,旨在通過讓居民步行15分鐘就可以通過多業態集聚的社區便民服務圈,享受涵蓋養老、濟困、扶幼、助殘、育德、文化、醫療、關愛等多樣服務,提高社區便利、增加鄰里交往、提升鄰里溫情。
年底前
推進“近鄰”服務全覆蓋
岳世洲表示,廈門將在年底前分四個階段推進“近鄰”服務全覆蓋,努力實現“六個更加”,即讓生活更加便利、讓社區更加有愛、讓鄰里更加和諧、讓社會更加文明、讓管理更加有效、讓組織更加有力。
為激勵疫情防控一線城鄉社區工作者,廈門出臺了《關于全面落實疫情防控一線城鄉社區工作者關心關愛具體措施的通知》,提出關心關愛社區工作者的16項措施,全方位關愛保障一線社區工作者。
與此同時,居民可以通過加入社區社會組織參加社區志愿者活動;參加社區臨時組織的公益活動和社會管理和服務工作;通過信息平臺、新聞媒體、各類監督機構向社區組織建言獻策等方式,積極參與社區近鄰服務。
六大方面舉措打造“便民生活圈”
在每個村(居)設立面積不低于200平方米的社區養老服務中心
●通過專業化規范化運營,為轄區老年人提供便捷周到的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支持有條件的社區改造提升鄰里中心等各類綜合服務設施,完善“一站式便民服務功能”,鼓勵有條件的物業服務企業向養老、托育等服務領域延伸。
依托社區養老服務中心設立敬老餐廳助餐點
●實現40%以上村(居)可為周邊社區老年人提供集中供餐或送餐上門。在不少于10%的村(居)探索開展養老服務時間銀行,匯聚社會志愿服務力量開展助餐或其他互助式養老服務。
選取具備較強養老服務和信息化能力的養老服務機構
●為一刻鐘生活服務圈內居家養老的失能失智老年人設立家庭養老照護床位,將機構專業化服務延伸到老年人家中、床邊,滿足老年期全齡段照護需求,每千名戶籍老人擁有家庭養老床位數達2.5張。
完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
●建設改造一批充分兼顧老年人及特殊群體生活便利需要的無障礙服務設施,新建一批社區服務中心項目,配置社區醫療服務站、幼兒寄托所、社區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老年人活動室和青少年活動室等設施,為群眾在家門口提供衛生、托育、養老、文化、娛樂等服務,滿足居民日常生活需求,做到“不出社區門,能辦許多事”。
加強社區未成年人活動場所建設
●設立“兒童之家”或托幼托教中心,解決好幼兒兒童課外看護教輔問題。充分發揮鎮(街)“兒童督導員”、村(居)“兒童主任”作用,村(居)設立專人專崗負責未成年人保護工作,運用近鄰網格工作機制,做好困境兒童的臨時保護、發現、報告、干預和轉介工作。同時,鼓勵支持國有企業、用人單位和社會力量舉辦嬰幼兒托育服務機構,提供方便可及、安全放心、價格合理的托育服務。
配備專職調解員
●在鄰里矛盾糾紛突出、常住人口基數較大的社區,至少配備1名專職調解員,就地就近化解矛盾糾紛,實現“小事不出小區、大事不出社區”。
責任編輯:唐秀敏
- 福建建設一刻鐘便民生活圈 打造美好城市商業消費環境2021-08-11
- 最新廈門新聞 頻道推薦
-
廈門國際創新中心二期主體結構全面封頂2021-08-12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