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日報訊 (記者 劉艷)作為全國首個海洋碳匯交易服務平臺,廈門產權交易中心(廈門市碳和排污權交易中心)昨日完成了首宗海洋碳匯交易——泉州洛陽江紅樹林生態修復項目2000噸海洋碳匯在廈門產權交易中心海洋碳匯交易平臺順利成交。該宗交易實現了紅樹林碳匯功能與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協同增效、紅樹林保護與周邊社區生態建設協同發展的兩大目標,標志著廈門市在海洋碳匯方法學開發、海洋碳匯交易等領域走在全國前列,是廈門創新陸海聯動增匯新模式、搶占海洋碳匯制高點的實質性突破。
先行先試
首創紅樹林海洋碳匯方法學
泉州洛陽江紅樹林生態修復項目的碳匯測算的依據是廈門產權交易中心委托廈門大學陳鷺真等教授開發的《紅樹林造林碳匯項目方法學》,該方法學以科研團隊二十余年的科學研究為基礎,采用了更符合我國濱海濕地特點的測算參數,是我國自主研發的第一個紅樹林海洋碳匯方法學,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學意義和市場導向價值。
該項目涉及清除入侵生物物種后紅樹林的再造,兼具固碳、生物多樣性保護、凈化環境和延緩淤積等綜合生態環保意義,凸顯了生態增匯、綜合生態服務功能與社區經濟聯動發展的示范效應。
值得一提的是,廈門大學是國內外海洋碳匯科學研究的“重鎮”,不僅擁有戴民漢院士等杰出的領軍教授,還擁有一支由海洋科學、生態學、環境學和經濟學等領域的中青年骨干組成的多學科交叉學術團隊,該團隊正協同國內相關研究力量,與廈門產權交易中心合作,開展產學研協同創新研究,有序開發海洋碳匯方法學體系。
承辦論壇
研究全國首個碳中和發展力指數
根據廈門市海洋經濟發展“十四五”規劃提出的“要探索開展藍碳交易,推動海洋碳匯交易平臺發展”等有關精神,在金圓集團黨委的大力支持下,廈門產權交易中心與興業銀行合作,設立藍碳基金,助力藍碳市場建設。
為促進藍碳經濟與綠色金融的融合發展,由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金圓集團主辦,廈門產權交易中心承辦的“中國碳中和發展力指數暨海洋碳匯與綠色金融融合發展研討會”近日舉行,廈門大學孫傳旺教授介紹了全國首個評價各區域碳中和發展能力的綜合指數——中國碳中和發展力指數的基本情況,它是以指數評價模型為基礎開發構建的碳中和評價體系,涵蓋經濟發展、產業結構、能源結構、技術創新、金融財稅、環境質量、生態治理、政策力度等經濟社會轉型的各方面指標,為政府部門布局碳中和工作提供創新建議和價值參考,助力我國碳中和工作的整體推進。
中國科學院院士戴民漢教授,國家生態環境保護專業技術領軍人才(氣候變化領域)、清華大學能源環境經濟研究所所長張希良教授,能源經濟學家林伯強教授,廈門大學校長助理方穎教授等專家學者圍繞全國首個碳中和發展力指數、海洋經濟與綠色金融融合發展、綠色融資企業(項目)標準編制、建庫認證等工作進行深入研討,為廈門綠色金融助力海洋經濟發展的實施路徑貢獻智慧。
專業化運作
打造廈門首個“碳中和”試點展會
除了在海洋碳匯領域積極發力之外,廈門產權交易中心還通過專業化運作,為剛剛結束的投洽會實施碳中和服務并發放碳中和證書,通過購買等額減排量達到二氧化碳排放的“收支相抵”,合力將投洽會打造成為廈門市首個“碳中和”試點展會 。
責任編輯:唐秀敏
- 廈門產權交易中心為聯合國COP15平行活動實施碳中和2021-07-19
- 廈門產權交易中心打造全國首個碳中和服務平臺2021-03-18
- 廈門產權交易中心獲批央企資產交易資格2021-01-06
- 最新廈門新聞 頻道推薦
-
聚焦第44屆世界遺產大會:為何廈門高素質高顏2021-09-13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